清理“大棚房”要堅守“耕地紅線”斬斷利益鏈條

3月18日,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以“四不兩直”方式在通州區調研檢查“大棚房”清理治理工作。不打招呼,不提前踩點。陳吉寧一行先後突擊檢查張家灣鎮的部分農業觀光園、種植園等公司,所到之處都是此前在市“大棚房”工作專班項目表和市政府《督查與反饋》線索記錄中存在“大棚房”問題的單位。(3月19日《北京日報》)

不打招呼,不提前踩點,直奔此前存在“大棚房”問題的單位,檢查“大棚房”的清理治理工作。陳吉寧市長用“突擊檢查”的方式直擊目前北京“大棚房”的清理現狀。

在檢查中,陳吉寧還強調,要不折不扣完成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更加表明北京市對“大棚房”佔用耕地的違法建築採取“零容忍”態度,堅決徹底清理。

清理“大棚房”要堅守“耕地紅線”斬斷利益鏈條

3月18日,施工隊在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侯莊村內拆除違建。

所謂“大棚房”就是指以建設農業大棚的名義,在耕地上建設“私家莊園”、別墅、休閒度假設施、商品住宅等非農設施的違法違規行為。實質上是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性質,變農地為商地,變良田為住宅,觸碰“農地姓農”的底線,直接威脅到國家的糧食安全。

京津冀是“大棚房”問題較為突出的地區,2013年《焦點訪談》就曾曝光《蔬菜大棚“種”房忙》聚焦北京“大棚房”問題,之後北京下大力度打擊清理違規大棚房,這些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農業農村部和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信息,截至3月17日,全國共排查發現“大棚房”問題16.8萬個左右,涉及佔用耕地13萬畝。目前整改工作在各地已全面鋪開,已經完成整改八成。

“大棚房”問題屢禁不止主要面臨兩大難題,一方面是發現難,從外觀上和空中俯瞰,“大棚房”和普通大棚沒有明顯區別,這就需要加強監管,鼓勵群眾舉報,也要從技術上摸排。

另一方面是利益驅動,“大棚房”實質上是嚴重的利益交換,把耕地承包租借出去他用,更有甚者還違規獲得了國家農業補貼,對農業生產是極大的危害。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盡職盡責,守住耕地紅線,加強對違法犯罪人員的懲治力度,堅決查處一些村幹部的腐敗問題,斬斷利益鏈條。

清理“大棚房”要堅守“耕地紅線”斬斷利益鏈條

這兩方面,北京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去年北京出臺“大棚房”整改標準,將大棚類設施農業全部納入日常監管和執法巡查範圍,建立完善發現、查處、整改、驗收的常態化管控機制。昌平、海淀、房山、懷柔等區持續展開“大棚房”清理整治專項行動。

在治理過程中,對於改擴建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大棚看護房,則分類處置,逐個甄別研究,按照不得超過15平方米的要求,合理解決問題,避免“一刀切”,最大保護農民的利益,也體現出對大棚種植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視。

其實,我們歡迎社會資本進入農村,帶動鄉村振興,但前提是必須要守住耕地的紅線,決不能被資本衝昏頭腦,對非農大棚房要堅決果斷地“一拆到底”,不留死角。同時,對大棚種植加快推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探索發展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清理“大棚房”要堅守“耕地紅線”斬斷利益鏈條

我國是人多地少的國家,尤其是農用耕地更少,保護農業耕地,直接關乎到國家的糧食安全,中國人的“飯碗”能不能穩穩地端在自己的手裡,耕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因此必須守住耕地紅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