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彈對人體的傷害

多大的能量的核爆可以傷害到我們的身體

小編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當核彈爆炸時,中子為什麼會傷害我們的身體呢?從微觀角度分析,核彈爆炸會產生離子、電子、光子和中子四種粒子,前三種粒子都是電磁作用的參與者,而我們的身體屬於電磁結構,人體組成的70%是水分子,而水分子中每一個O-H鍵的鍵能是5.17ev(498.7KJ/mol),想要破壞人體電磁結構,只需要電離輻射攜帶的動能大於5.17ev即可。

中子彈對人體的傷害

核彈爆炸

我們要注意氫原子的電磁結合能為13.6ev,中子衰變釋放的能量為1.29Mev,我們大致可以估算一下:原子核級別釋放的能量大約是原子級別電磁結合能的100倍!也就是說核彈爆炸時釋放的電離輻射會很輕鬆的破壞人體結構!

中子彈對人體的傷害

水分子

中子怎麼傷害我們的身體?

言歸正傳,中子又不參與電磁作用,怎麼會傷害我們的身體呢?實際上並不是中子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而是他衰變出的質子和電子!

中子是一種不穩定的粒子,它的壽命為880.2(10)s,大概15分鐘就會發生衰變,它會衰變成質子、電子和反電子中微子(不與人體發生反應),並釋放出1.29Mev的動能,能夠很輕易的摧毀人體最多的O-H鍵!

中子彈對人體的傷害

中子衰變模型

所以傷害人體的並不是中子本身,而是它的衰變產物!

中子彈對人體的傷害

中子屬性

中子彈

中子彈是一種利用核材料聚變反應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製成的核武器,因此又被稱為特殊的氫彈。由於它是利用輕核聚變時產生的大量高能中子進行殺傷破壞的一種小型核武器,故又被稱為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小型氫彈。

由於中子的尺寸小、又不發生電磁作用,能夠很輕易的穿透物質,而它的衰變具有一定時長,衰變後的產物又能破壞電磁結構,這種種優勢導致中子彈的貫穿作用很強,它可以輕易穿透坦克、掩體和磚牆去殺傷敵人,而武器和建設物卻能完好的保存下來。由於中子彈放射性汙染比較低,因而被稱為“清潔的”核彈。此外,中子流作用的時間很短,在中子彈襲擊之後,軍隊能很快進入目標區作戰。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子彈可作為戰術核武器使用。核武器主要是作為核戰鬥部裝在戰略導彈上,用以摧毀戰略目標。在近程夜戰、空戰和防空中有的導彈也裝有核戰鬥部,用以摧毀地面大面積戰術目標,對付飛機群和攔截攜核彈的轟炸機等。中子彈不僅可以作為核戰鬥部裝在導彈上使用,而且能夠製成炮彈由榴彈炮發射出去投入戰鬥。

中子彈對人體的傷害

中子彈

如何規避中子源放射性對人體有哪些傷害

那麼如何規避中子源放射性對人體的傷害呢?小編引用了百度知道的相關內容來做解答!

中子源是一種放射性物質,進行放射源操作時應充分考慮放射源活度、操作距離、操作時間和防護屏蔽等因素,採取最優化的防護措施,以保證操作人員所受劑量控制在可以合理做到的儘可能低的水平。

1 、不得徒手操作放射源。無機械化操作時,根據源的不同活度,應使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工具:

a)大於等於200GBq(5Ci)的中子源和大於等於20GBq(0.5Ci)的γ源,操作工具柄長不小於100cm;

b)小於200GBq的中子源和小於20GBq的γ源,操作工具柄長不小於50cm。

2、 放射性測井儀器置於井下的部分(以下簡稱井下儀器)因其中裝有放射源,應使用柄長度不小於50cm的工具擦洗。

3、 井下儀器進出井口時,應使用柄長不小於100cm的工具扶持。

4 、進行換放射源外殼、彈簧、密封圈或盤根等特殊操作時,應有專用操作工具和防護屏蔽等設備,防護屏蔽靠人體一側的空氣比釋動能率應小於1mGy·h-1。

5、 室外操作放射源時的附加要求

室外操作放射源時,須在空氣比釋動能率為2.5μGy·h-1處的邊界上設置警告標誌(或採取警告措施),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邊界以內的操作區域。

6、對使用放射源測井的人員應進行外照射個人劑量常規監測,個人劑量計應能同時滿足對γ射線和中子劑量監測。

受到貫穿輻射後,首先有噁心、嘔吐、疲勞、發燒和腹瀉等,接著是潛伏期,隨後是發病期,症狀是感染、出血和胃腸症狀。若是局部輻射,會產生紅斑、水腫、脫皮、水泡、疼痛、壞死、壞疽或脫髮等。

中子彈對人體的傷害

人體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