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保險通”加速落地 消費保障型產品或先放開

粵港澳“保險通”加速落地 消費保障型產品或先放開

馮芸清

“保險通”,很有可能成為繼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之後另一個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突破口。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核心人士此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金融幾大塊裡面,保險相對來說安全係數較高,已經有人提出“保險通”,但落地必須在金融風險有效防控的情況下再往前推進。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繼續往前推進,整個開放度都會提高,具體到不同的領域可能情況不一樣,其中金融市場可能是最需要審慎把握的,金融安全非常重要。”該核心人士說。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全文公佈,“保險”一詞出現了17次,涉及七大方面,其中明確提出,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餘凌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規劃綱要》利好下,三地保險市場互通是必然的,但不會一下子全放開,而是消費型或保障型的保險產品先放行,投資型的會逐步放寬額度,直到全部打通。

內地居民的需求日益增長

說起香港保險的好處,家住廣州的周女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數家珍,比如,同樣保額的重疾險保費比內地低了三成以上、重疾的範圍更廣、癌症可多次賠付、以美元計價同時附帶分紅可抵禦通脹等。

去年,周女士給全家人都購買了香港的重疾類保險。她認為,香港保險最大的優勢在於“保全球”,也就是無論被保險人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出險都可以理賠,且保終身,並且保單還在不斷“升級優化”。

長期以來,香港保險密度及滲透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充分的競爭使其市場高度成熟,保險產品較為先進,行業規範性強。珠三角地區的居民由於往來方便,去香港買保險早已不是新鮮事。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及內地中產群體崛起,內地居民購買香港保險的需求日益增長。

家住武漢的黃女士去年為丈夫購買了香港重疾險,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香港的重疾險兼具保障功能和理財功能(儲蓄型分紅),5年之後開始分紅,理賠總額是保額加上所交保費產生的收益,且為複利計息,“性價比非常高”。

過去十年,內地訪港客在香港購買保險的保費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為32億港元,到了2016年這一數據增至727億港元,8年間增長了20多倍,累計參保戶數以百萬計。

2016年10月底,外匯管理趨嚴,中國銀聯暫停內地居民使用中國銀聯卡在香港購買理財型大額儲蓄保單以限制境內資金“出海”。受此影響,2017年和2018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逐年分別收縮至508億港元、476億港元。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外匯管制,香港相比內地的優勢正在弱化也是數據下降的原因之一。

具體來說,現在內地一些互聯網醫療保障產品在性價比上更有優勢,而投資理財產品方面,香港的保險公司國際投資渠道寬但風險也大,優勢並非絕對,在內地的保險公司也可以進行海外投資的情況下,雙方之間的落差是逐漸縮小的。

儘管如此,2018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仍佔香港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9.4%。從去年內地訪客去香港買保險的主要險種來看,約96%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例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及年金等。

專家:消費型或保障型產品先放開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事實上,4年前廣州南沙就想在這方面做出探索。南沙自貿區總體方案中就提到,“試點設立外資專業健康醫療保險機構”;2015年9月,時任廣州市副市長歐陽衛民也表示,南沙自貿區正探索與港澳保險監管規則實現等效互認、放寬港澳保險機構准入條件以支持自貿區建設。

2018年8月,《關於廣州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金融國際化水平的實施意見》發佈,將港澳保險經紀公司在穗設立獨資保險代理公司的總資產要求由不低於2億美元降至不低於50萬港幣(約合6萬美元)。

王國軍表示,現在三地保險市場互聯互通已經到了一個必要的時段,尤其對消費者來說,目前在香港購買保險還有理賠不受內地保險法保護等很多問題,這個通道應該打開。

“金融市場在國際上都是統一的,比如保險機構在歐盟各國之間設分支機構,承保、理賠是沒有障礙的,大灣區內打通後,還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把價格拉下來、把服務提上去。”王國軍說。

餘凌曲預計,保險通就像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一樣,是逐步探索的過程,消費型或保障型保險產品會先放開,投資型的則用額度管控的方式一點一點放開。

“開放是大方向,沒有一個大國能在封閉的情況下把資本市場、金融體系發展起來,要先把管道建立起來,再逐步把水量放大。比如,消費型和保障型保險產品不涉及資本項目收支,中國銀保監會和香港保監局籤一個備忘錄,承認我的監管覆蓋你的產品,最後在內地保險體系與香港、國際實現接軌的情況下就可以完全放開了。”餘凌曲說。

中國人保財險執行副總裁王和也認為,可以比照“滬港通”構建大灣區“保險通”模式,在特定和界定環境下,搭建專屬產品的共同市場,開展實質性探索。王和在媒體上撰文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均擁有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應當利用自身在位優勢,在系統內部構建基於大灣區視角的管理架構和經營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