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玉米種的少價格為什麼沒有去年的價格高?

釋寂喜18303624004


對於國家為了發展大豆振興計劃,畢竟我國的大豆90%號進口,成為了我國一個瓶頸的種植產業。國家為了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減少玉米的種植面積,於是在2017年取消了鐮刀灣玉米種植基地,2018年又取消了雲貴地區的玉米種植基地,進而減少了玉米的種植面積,至少去年減少玉米種植面積500萬畝以上。



去年,北方地區又出現了嚴重的乾旱,特別是對於東北地區,春天出現了春旱,耽誤了玉米的種植,夏天又出現了夏旱,最後又出現了狂風暴雨的天氣,本應該是玉米減產的年份,玉米生產總量應該少於往年,然而2019年的玉米價格卻低於2018年的價格,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2017年的玉米價格比較高,華北地區的玉米價格就達到了1.1元每斤,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也達到了一元一斤的行情,這使得種植戶對種植的玉米實行了抗旱澆灌,悉心管理玉米,即便是出現了自然災害,或者是面積減少的更原因,但玉米沒有減產,而且出現了增收的現象。可農民卻是豐收不增收,沒有換到更多的錢。

其次,從去年5月份開始,中儲糧大量拍賣臨儲玉米,因為一些臨促玉米已經到了儲存的時間,一般是2014年、2015年的玉米,如果再繼續儲存將會出現質量變差。所以開始進行了臨儲玉米的拍賣,拍賣量為1.8億噸,結果2018年開拍成交量為1.1億噸,使得玉米市場出現了飽和的現象,玉米出現了供過於求在市場行情,造成了玉米價格不斷的下跌。畢竟去年玉米的消費量在2.5億噸左右,拍賣出去的玉米幾乎佔了消費量的50%,加上所生產的新玉米的出售,市場出現玉米過剩是正常的行情。即便是現在一些玉米深加工企業,還繼續加工去年拍賣所得的玉米的量。



第三,現在還有7900萬噸臨儲玉米即將拍賣,這給市場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今年拍賣的玉米量佔總消費量2.64億噸的41%,而且去年的玉米又出現了增收的現象,至少也達到了2.3億噸的生產總量。都可以看出市場上玉米出現了供過於求,玉米價格不跌才怪呢。

第四,中美貿易關係的緩和導致了玉米的進口計劃開始啟動,今年配比720萬噸玉米。目前美國30萬噸玉米即將願望我國港口,烏克蘭100萬噸的玉米也是蠢蠢欲動,即將到港。這樣的利空的消息,打壓玉米的價格屬於正常的市場行情。

第五,由於非洲豬瘟病的原因,導致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大幅度的縮小,至少目前生豬養殖規模比去年同期減少20%左右,對於農村的散養戶的減少的幅度更大,達到了40%~50%,這使得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原材料的用量大幅度的減少,相應的增加了玉米市場上的存量。



總之,對於去年玉米種植面積減少了玉米的產量,似乎理論上也是減少了,但總量來說還是減少不是太多。但最終影響玉米價格今年比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臨儲玉米1.8億噸的拍賣充斥了玉米的市場,是在玉米價格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市場上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畢竟根據經濟學的規律而言,市場出現供過於求,價格就會下跌;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漲,這就是市場規律。當然近期還有一些進口玉米的利空消息,也打壓了近期玉米價格的上漲行情。


宗元


商品的價格是由商品的價值來決定的,而商品的價格則是由很多因素來影響的例如偶然性因素,季節性因素,貨幣性因素等。這些因素主要是影響著供需關係,也就是說供需關係影響著它的價格。並不是說玉米種的少了價格就一定會高,首先,他有可能需求的少了,在一個有可能進口的多了。

玉米價格

在年前的時候,東三省玉米的價格有的不足0.7元/斤,關鍵是很多地方還沒有人收購。自從過了年之後三月份左右才有稍微上漲的趨勢,而且前一段時間也有了,12萬噸左右玉米拍賣玉米的價格才稍稍的上漲。雖然種植的玉米少了,但是我們的需求也少了,另外還有不斷的進口因素。我們國內65%的玉米都用作了飼料,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2018年玉米的總產量是2.573億噸,和2017年相比下降了0.7%左右,主要是因為河北地區,東三省地區種植的玉米麵積減少,相應的其他地區種植的大豆麵積增加。而我們去年僅僅消耗了2.34億噸的玉米。還剩下3000多萬噸的玉米。這就說明了供大於求。



1.飼料企業影響:國內的玉米60%都是用作了飼料,剩下的是用做了深加工,食用等。大家也可以看出去年的飼料企業的境地,很多飼料企業紛紛裁員,大部分都買不下去。這基本上都是由於非洲豬瘟引起的,估計全國生豬的撲殺量就有70萬頭。想想這事能消耗多少玉米。

2.玉米不斷進口:不斷進口烏克蘭等地的玉米,每年大概有兩百多萬噸左右,前一段時間還有30多萬噸玉米進港,你說那邊不斷的拍賣,這邊不斷地進口玉米的價格怎麼可能上漲。



如果說什麼因素影響國內的玉米價格。主要是看我們國內的畜牧產業,如果說畜牧產業不景氣農業也不要想多景氣,畢竟畜牧業和農業是真的息息相關不分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