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 第37屆洛陽牡丹文化節旅遊接待實現 “開門紅”

清明節小長假,洛陽市迎來第37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旅遊接待開門紅。

清明小長假 第37屆洛陽牡丹文化節旅遊接待實現 “開門紅”

洛陽觀察記者 王雪娜/文 王以震/圖 通訊員 李文淵

清明節小長假,洛陽市迎來第37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旅遊接待開門紅。

4月5日—7日,洛陽市共接待遊客236.29萬人次,同比增長20.16% ,其中,主要景區(點)共接待遊客及市民200.85萬人次,同比增長22.56%。全市旅遊年票景區和牡丹園總計接待旅遊年票遊客入園達12.4萬人次。交通方面,全市共發送旅客81.61萬人次,客運收入2256.64萬元。清明小長假高速免費政策繼續推高遊客自助自駕遊熱情,自助自駕遊的省外遊客主要來自於浙江、山西、陝西、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湖北、安徽等地,遠程遊客明顯增多。小長假期間,全市沒有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故和遊客惡性投訴事件。

清明小長假 第37屆洛陽牡丹文化節旅遊接待實現 “開門紅”

國色天香,四方遊客湧洛城

春日洛城,牡丹迎風綻放,芳香四溢,遊客紛至沓來。為豐富遊客賞花遊園體驗,各牡丹觀賞園競相推出精彩活動。王城公園近200個品種1.9萬株牡丹開放,碩大的花朵、嬌豔的色彩,清雅的花香令人心曠神怡。園內舉辦了牡丹盆景暨梅花鹿標本精品展、武皇登基大典、牡丹攝影圖片展等活動,6只剛滿百日的國寶級華南虎寶寶首次公開亮相,使得景區人氣爆棚,遊人如織。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內牡丹、紫荊、碧桃、海棠奼紫嫣紅,“武皇”率領文武百官和遊客共賞牡丹。中國國花園五彩繽紛的蝴蝶在牡丹花叢中翩翩起舞,吸引遊人駐足觀看拍照。豪澤鬱金香花海歡樂城精心打造的2019年洛陽豪澤鬱金香文化節,1500萬株56個品種的精品鬱金香盛放成海,荷蘭風情演出、童話魔幻劇場、少數民族演出,親子游樂及美食特色小吃一應俱全,為第37節牡丹文化節增添了異域風情。

3天假日,王城公園共接待遊客18.3萬人次,中國國花園13.7萬人次,隋唐城遺址植物園7萬人次。

文化引領 傳統時尚相輝映

除傳統項目外,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博物館、圖書館、城市書屋和其他文化民俗類景區,感受千年古都的別樣韻味。

洛陽博物館開展的“彩繪風箏 擁抱春天”、“紙載千秋——關於造紙術的一些事”等體驗活動吸引大量親子游家庭互動參與,《融合之路——拓跋鮮卑與華夏文明的交融》深度講解活動,帶領遊客走進“融合之路”,瞭解拓跋鮮卑與華夏文明的交融。

魏家坡景區經過緊鑼密鼓的改造升級以全新面貌亮相,古色古香的建築,鱗次櫛比的店鋪,吸引眾多遊客前往打卡。

“銅駝暮雨”不再只是文化符號,而是可親近體驗的文旅產品,仿古街區銅駝暮雨開門迎賓,遊客在景區不僅可以品味特色美食,更可感受唐宋時期的繁華洛陽城,旅遊城市在向城市旅遊邁進。

清明節期間,大型魔幻特技秀、冰雪奇緣魔幻大劇《冰舞間》在隋唐百戲城震撼上演,該劇構思完美、精彩絕倫、引人入勝,一經開演,便風靡全市,場場爆滿。3天假期,市博物館10萬人次,魏家坡民俗文化村1.9萬人次。市圖書館、各縣(市)、區公共圖書館以及城市書房接待讀者10.58萬人次。

市縣聯動 全域旅遊見成效

本屆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以“市縣聯動、有效分流、促進文旅消費”為主導思想,策劃多種聯動政策,集聚打造旅遊目的地,實現客流有效引導。清明節期間,效果初顯。遊客憑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天堂明堂、中國國花園、隋唐城遺址植物園、王城公園、國際牡丹園、國家牡丹園、神州牡丹園等10家市內景區門票,到嵩縣白雲山、新安縣黛眉山、欒川龍峪灣等30家縣域景區實行門票半價或免票等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遊客到縣域旅遊,放大龍頭景區及牡丹品牌引客效應,延長遊客在洛停留時間,拉長旅遊產業鏈條。

同時,縣域各景區積極行動,策劃活動與引流措施相呼應。老君山精心打造仙山花海節,唯美浪漫的“紫雲漫”長廊,大片紫藤花肆意綻放,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充分體驗仙山花海帶來的驚喜與浪漫。

重渡溝萬畝紫荊花競相綻放,漫山遍野一片粉紅色的海洋,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白雲山“嗨春遊,光豬跑”活動現場,“光豬跑”+“彩繪二次元”,還有表妹、高小晶、芳哥哥、夏兮澤、豆豆豆子等抖音網紅,讓遊客見證一場不一樣森林跑,迴歸自然,放鬆身心。

市縣聯動,為中外遊客和廣大市民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文化旅遊產品,全面提升了牡丹文化節的旅遊吸引力,踐行了龍頭景區帶動、城市全域輻射的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清明節期間,龍門石窟景區接待遊客16.37萬人次, 4月6日接待7.29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伊濱區接待遊客65萬人次,欒川縣10.41萬人次,汝陽縣9.6萬人次,嵩縣7.77萬人次,宜陽縣6.8萬人次,孟津縣3.23萬人次。

精準惠民,文旅融合再升級

本屆牡丹文化節秉承“以節促建、以節促管、以節推介、利民惠民、全面提升”的辦節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市民和遊客的需求為導向,惠民活動策劃更加精準,深受市民和遊客好評。

繼續執行“旅遊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園不收費、社會車輛不禁行、餐飲住宿控漲幅、文化消費有補貼”等政策,新推出“體育場館限時免費開放”、“市區景點+縣區景點折扣”等惠民政策,策劃了“書香洛陽”閱讀推廣、馬派戲曲藝術周、廣場文化狂歡月、河洛文化大集等豐富多彩的惠民消費活動。

同時乘高鐵來洛遊客可半價遊19家景區;龍門石窟景區對洛陽周邊300公里輻射區域及全國各省份執行指定時間段的分時、分期優惠活動, 憑龍門石窟景區門票,星級酒店優惠住,餐飲購物福利多。“高質量的普惠旅遊”立足群眾所需所盼,滿足群眾所期所待,“提質”廣大遊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深度營銷,多措並舉促銷費

清明節期間,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藉助20多個友好旅遊城市網站、旅遊APP、新浪官微、微信公眾號、抖音等自媒體資源,將牡丹文化節文化旅遊活動、牡丹花情預報、特色旅遊線路等信息進行精準推送。與攜程進行戰略合作,藉助攜程強大的媒體矩陣、要素整合和引流功能,策劃的洛陽牡丹文化館、洛陽牡丹飛花大會等系列活動已上線。通過多渠道強力宣傳造勢,形成線上宣傳熱點,吸引更多遊客來洛旅遊消費。與騰訊地圖、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知名在線地圖導航服務商合作,在周邊省市加大對牡丹文化節專項信息發佈,在進行有效精準宣傳營銷的同時,發佈實時交通路況提示、客流預警。“洛陽旅遊”微信公眾號為遊客推送的最新花情、公交線路、優惠等服務信息等,深受來洛遊客歡迎。

真抓實幹 服務監管樹形象

為辦好第37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提升城市影響力,展現洛陽“千年古都、牡丹花城”的良好形象,服務中外遊客,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織開展了旅遊服務質量大提升行動。

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打造城市名片。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印發《洛陽市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方案》,對“吃、住、行、遊、購、娛”六大板塊進行提質優化,著力解決影響廣大遊客旅遊體驗的重點問題和主要矛盾,提升洛陽市旅遊美譽度,打造幸福、和諧、美好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設置在各交通樞紐旅遊信息亭共接受諮詢5.1萬餘次,發放各類宣品4.8萬餘份,受到來洛遊客的一致好評。龍門石窟、白馬寺、王城公園、洛陽火車站等重要景點和交通樞紐地區近20個學雷鋒“文明使者”志願服務站點,免費為市民和來洛遊客提供指路、導乘、零錢兌換等服務。公交集團開通了5條臨時旅遊專線助市民和遊客便捷到達各旅遊景點和牡丹園。市中心城區各重要景點周邊設置21643個臨時停車位方便市民和遊客停車。市區重點區域公廁秉持“商販不收攤,公廁不關門”理念,在公廁配套服務設施上,部分二類以上及旅遊公廁配齊物品存放櫃、飲水機、嬰兒臺、休息坐椅等便民服務設施。

豐富深層次的旅遊服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行動,是洛陽高質量發展的最好演繹。開展文旅市場綜合檢查,穩定市場秩序。節日期間,為落實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集中開展全省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執法“閃電2號”行動的通知》精神和洛陽市委、市政府《關於做好“節日”期間安全穩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障市民和遊客的合法權益,市文化廣電和組織開展了全市文化旅遊市場安全及經營秩序等工作綜合檢查活動,深入一線分別對全市重點文旅企業的安全保障、服務質量等工作進行檢查,對“黑導”、“黑社”、“黑店”等非法經營進行查處,保障了假日期間重點區域的接待經營安全和市場規範有序。

清明小長假 第37屆洛陽牡丹文化節旅遊接待實現 “開門紅”

獨家視角 深度解讀

權威諮詢 黨報聲音

覺得不錯,就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