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出山故事】

小刺梨走出大深山 人人皆知幸福來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採摘

初春,盤州市賈西村陽光明媚,春意盎然,一股刺梨酒香撲面而來,令人陶醉。

“做酒的刺梨要選長得好的,先清洗乾淨,再將它們切成兩半,最後再倒入酒,適當加點糖,泡上一段時間就可以喝了。”

趁著好天氣,家住賈西村九組的李米芬開始忙活起來,她將去年豐收儲備好的刺梨拿了出來,準備釀造刺梨酒,這已經是她第三次釀酒了。

“刺梨是個好寶貝,釀出來的酒好喝又健康!”說起刺梨,李米芬滿口稱讚。


然而,五年前,刺梨,在李米芬眼裡只不過是一顆不起眼的野果子。

賈西村,位於烏蒙山深處盤關鎮東北部的兩山區域,曾是貴州省一類貧困村。

過去,這裡山高坡陡,石漠化程度深,土地多在石山區、深山區,村民僅靠薄土裡的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活,日子又窮又苦,石頭縫裡隨處可見的刺梨,更是村民們“視而不見”的“野玩意兒”。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管護

誰曾想到,五年後,賈西村翻天覆地的幸福生活,卻正是源於這顆不起眼的野果子。

“刺梨,世界維C之王,全身都是寶!”2013年,賈西村返鄉致富帶頭人聶德友,帶著所有的“家當”回到家鄉,決定將四年前在日本考察時聽到的這句話在家鄉的土地上“落地開花”。

“賈西村常年氣候溫和,降水量充足,土質屬於酸性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刺梨。”分析了家鄉的自然條件,聶德友便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種刺梨的道路。

2013年8月,聶德友帶著滿腔熱情,成立了盤縣盤江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自掏腰包80萬,從貴州龍里縣購買了80萬株刺梨苗,分發給賈西村四、九兩組村民種植。

但是,要讓村民選擇一顆毫不起眼的野刺梨作為生活的所有依靠,談何容易?一開始,聶德友碰了一鼻子灰,80萬株刺梨苗被犁掉只剩30萬株。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盤江天富萬畝刺梨基地

“村民思想不解放,做什麼都是徒勞的。”聶德友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聶德友主動找到當時的盤江鎮政府尋求幫助。

2014年4月,盤江鎮政府組織村裡的幹部、部分村民代表和聶德友等40餘人,到鄰近的普古鄉娘娘山考察學習“三變”改革,學習回來後,大家紛紛表明了種植刺梨的決心。

2014年年底,在盤江鎮政府成立7個副科級幹部掛帥工作組,進村做思想工作、幫老百姓算收入賬的幫助下,賈西村的刺梨產業開始了大規模種植,終於步入了“正軌”——

發動群眾用土地經營權入股到合作社並參與務工,農戶除獲得每畝400元保底分紅外,還可以得到10%的二次分紅,參與務工還可獲得務工工資,尤其是對貧困戶土地入股、務工、分紅方面予以優先保障,在補足不齊國家貧困標準後,再進行二次分紅,實現貧困戶參與合作社產業發展全覆蓋,確保脫貧取得實效。

如今,盤江天富刺梨種植產業園區種植刺梨3.1萬畝,覆蓋8個村3498戶9446人,其中貧困戶423戶842人,創造就業崗位300多個,帶動人均年增收3940元,穩定脫貧257戶685人。

一顆小小的刺梨,變出了綠色的萬畝山頭,更變出了美好的賈西新生活。

“現在,刺梨的深加工都是由貴州宏財聚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銷路完全不用愁。”談到刺梨的出路,聶德友信心滿滿。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加工

在距離賈西村26公里之外的盤州刺梨產研中心,一端連接刺梨原材料生產,一端連接刺梨產品生產、銷售,成為刺梨產業發展的關鍵與核心。

這裡,也正是刺梨走出“山門”的“大舞臺”。

線上+線下“兩腿並行”,全省、全國、全球“三步走”,盤州刺梨品牌越叫越響。

近年來,盤州市通過建園區、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已初步形成產、加、供、銷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新路,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目前,盤州刺梨品牌已在淘寶和京東開設旗艦店,並與深圳米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廣刺梨產品;同時,還簽約了其他地州市經銷商,在全省上市,完成產值1億元,烏蒙山深處的一顆顆小刺梨正在搭乘互聯網的“快車”,走向世界。


【綜述】

“小刺梨”做出“大文章”——六盤水市強力推進刺梨產業發展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豐收

2014年,六盤水開始大規模種植刺梨,五年間全市新增刺梨種植面積100.48萬畝,2018年全市刺梨產業總產值達4.13億元,輻射帶動農戶15.82萬戶、53.73萬人增收,其中貧困群眾2.56萬戶、10.49萬人。

而這些數字的背後,均源於一顆小小的刺梨,它正在涼都大地上,釋放著不可小覷的能量。

經過五年的發展,如今六盤水刺梨產業已初見成效,在全省獨具優勢。

然而,六盤水還並不滿足於此,“觸角”正不斷延伸。

六盤水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明表示,將通過3至5年的努力,到2021年新增刺梨種植面積50萬畝,全市刺梨基地面積達150萬畝;到2022年刺梨產量80萬噸,綜合產值達100億元,將刺梨產業培育成為六盤水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

為認真落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統籌配置土地、種苗、資金等要素資源,落實地塊、完善規劃、創造條件,分年度積極有序擴大刺梨種植面積,六盤水提前謀劃、主動作為。

——加強精深加工。依託現有刺梨加工企業,積極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加強產品研發和工藝創新,積極發展刺梨發酵酒、飲料、保健品、含片、化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刺梨加工轉化率和精深加工比重,力爭今年在刺梨精深加工上有所突破,到2020年全市刺梨精深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並根據需要提前佈局刺梨精深加工項目。

——加強品牌培育。突出比較優勢,注重品牌整合,統一品牌標準,利用博覽會、展銷會、推介會、發佈會、新媒體等平臺和資源,政企合力開展品牌宣傳推介,提高六盤水刺梨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加強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刺梨產業國家創新聯盟”作用,暢通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渠道,為產學研用各方提供合作交流平臺,推動刺梨產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加強市場推廣。充分利用淘寶、京東、微信商城等互聯網運營平臺打開網絡市場,加強產銷對接,積極推進刺梨產品進入省內外大型商超、生鮮超市、水果連鎖門店等,不斷提高市場佔有率。

——加強風險防範。持續擴大農業特色保險覆蓋面,儘快實現應保盡保,有效應對自然災害風險;引導刺梨基地全部實行公司化運作,推廣訂單農業,實現產銷充分對接,增強刺梨產業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有效應對市場風險。

【市場故事】

加強產銷對接 助力精準扶貧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生產線

“去年八月我們就收了8000噸刺梨,現在一天要生產15000件。”初春時節,天氣漸暖,位於盤州市紅果經濟開發區一隅的盤州刺梨產研中心,生產車間卻是一派繁忙景象,一罐罐“刺梨王”飲料正源源不斷地“走”下生產線。

“接下來,這些產品將運往全國各地,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今年三月,生產線啟動以來,負責生產的貴州宏財聚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鄒雷可忙壞了。

一端連接刺梨原材料生產,一端連接刺梨產品生產、銷售,如今,盤州刺梨產研中心已然成為盤州市刺梨產業發展的關鍵與核心。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加工

為解決刺梨產業後期加工、研發等問題,貴州宏財集團規劃建設年加工50萬噸刺梨加工企業,分2期建設,其中一期投入5.57億元,建成年消耗刺梨20萬噸生產線5條,主要生產飲料、口服液、果脯等,有效保障了刺梨產業後續加工問題。


“只要是合格的刺梨,我們來者不拒。”每到收果期,看著一車車刺梨滿載而來,一個個農民滿意而去,鄒雷說不出地欣慰,他介紹,接下來公司將打算通過分等級的方法來收購老百姓的刺梨,同時採取大戶承包獎勵模式,以此激勵大家想方設法種出好刺梨。

“脫貧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還要讓老百姓致富奔小康。”鄒雷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將提高刺梨產業的附加值,通過科技研發,明年發展“健”字號,後年發展“藥”字號,讓刺梨走向全世界,使更多老百姓從中受益。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收購刺梨

為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鄒雷拿出手機,他的微信群裡消息不斷彈出。

“刺梨這個東西是不是真正能達到出口的標準?”

“刺梨的功效到底有哪些?”

“你們宏財能不能供應上我們所需要的量?”

……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收購刺梨

這個微信交流群有專業的翻譯人員,群裡是以色列、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各國客商,他們均對刺梨產品抱有濃厚興趣,也是潛在的合作對象。

如今,盤州刺梨已經開始將“觸角”伸向了國外。

“小”刺梨產業不小,撬動“大”扶貧,大有可為!

【我的增收賬】

“野果子”變成“搖錢樹” 帶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王產品

“去年我們的刺梨果就賣了300萬元,刺梨苗也賣了300多萬元。”宏財盤江天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德友樂呵呵地說,今年,這個數字將會翻一倍,老百姓的日子定會越過越紅火。

如今,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種植刺梨已達6600畝,直接帶動662戶農戶增收致富。賈西村也順利退出了一類貧困村,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0236元。

“種包穀、洋芋的時候,一個月最多能掙到1000元,現在我們夫妻兩在基地務工,一個月就能掙到5000多元。”賈西村村民任廣衛一邊忙著給刺梨修剪枝葉,一邊樂呵呵地給記者算起增收賬。

以往大山裡不起眼的野果,如今成了人們生活的健康果,成了山裡人的“搖錢樹”。

賈西村的嬗變之路發人深思,令人振奮!

事實證明,“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刺梨產業保生態、富口袋,路子沒錯。

近年來,藉助產業結構調整,在盤州市政府的推動下,平臺公司與各個鄉鎮發展簽訂合作,建立合作社。



【天眼新聞·春光無限美 貴州綠滿園】六盤水市:小刺梨帶動大產業


刺梨基地

截至目前,盤州市27個鄉(鎮、街道)333個村累計種植刺梨54.41萬畝,產業基地累計完成投資7.4億元,覆蓋農戶17萬戶52萬人,其中覆蓋貧困戶3萬戶7萬人。

而建立合作社,僅僅只是盤州市助農增收的方式之一,刺梨產品的生產、銷售,才是刺梨產業發展的關鍵與核心。

在不遠處的盤州市紅果經濟開發區,盤州刺梨產研中心也成為了吸納務工人員的集中點。

徐高賢,家住兩河街道辦亮山村,在工友看來,這個已經50歲的老頭卻有著一股用不完的精氣神。

“有時候輪班,從下午4點上到凌晨,我都不覺得累,這個工作不苦,幹起來心裡甜!”徐高賢笑著說,家裡離產研中心走路不到10分鐘的路程,可他和老伴來上班卻還是開著車來的。

“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在這裡上了半年班,我就買了輛小車,出入方便嘛。”說著,徐高賢還給記者算起了增收賬——5畝地入股合作社,每畝有500元流轉費,400元管護費,產業有效益還有二次分紅,上班每天80元,全勤加班最高每月有3700元,如今,年收入5萬元左右不是問題。

說話間,徐高賢有一種老當益壯的自豪感,他看了看錶,又快到上班的點了,他急急告別記者,往廠房趕去。在那條流水線上有成千上萬的刺梨產品滾過,從地裡到廠房,一顆顆小刺梨都在為像徐高賢這樣兢兢業業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帶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