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抱團取暖 部分房企越來越傾向聯合拿地或發開

入冬之後,天氣越來越涼,而青島的樓市也如天氣一般,漸漸降溫。隨著土地市場風向變化和資金壓力增大,部分房企越來越傾向以“抱團”的形式獲取土地或聯合開發。業內人士認為,當下調控政策緊繃,土地資源稀缺,資金回籠壓力大增,在知名房企都喊“活下去”的環境裡,“抱團取暖”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現象房企漸興“找幫手”

今年6月,總部位於北京的當代置業與青島景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開發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純住宅項目,與青島華爾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開發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龍馬佳苑項目。無獨有偶,今年8月21日,青島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舉行拍賣,出讓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濱海大道北、琅琊臺南路西的兩宗地塊,一宗為商業地塊,一宗為科教用地。最終,這兩宗地塊被青島地鐵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北京潤置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青島中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城新產業地產(深圳)有限公司以總價1.2億元聯合競得。

此外,今年11月,山東省鑫誠恆業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即墨土地合作開發招商結果出爐,青島眾望置業有限公司中標,成交金額13億元,將共同合作開發即墨181.8畝住宅地塊。

目的強強聯合拓展市場

記者調查發現,聯合拿地或聯合開發,並非樓市今年才出現的新情況,而是早已存在,只不過由於今年市場漸冷,房企抱團的情況多了一些。從2015年恆大開啟收購之門開始,青島地產界收購、聯合開發的案例就多了起來;2016年,新城控股子公司青島新城創置房地產有限公司以15.7億元收購源洲置業8家子公司膠州少海項目90%的股權;2016年,海信地產收購康大地產積米崖沿海低密度住宅項目;2017年,中德生態園青島德淼建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進入競價階段,海爾地產經過37輪競價,以1.51億元成功競得該公司100%股權……

2017年,三家知名房企的聯手更是引起了島城地產圈的關注。新城以41.8億元收購城投羊毛灘7家子公司90%股權,後經股權變更為新城、保利、融創聯合開發。如今,這三家地產商開發的紅島灣項目已經開售。此外,旭輝與銀盛泰的合作也頗為引人注目。今年年初,旭輝中國收購青島銀盛泰房地產有限公司50%股權,以共同開發房地產項目,目前在青島已有兩個項目落地。

分析資源整合分散風險

對於樓市悄然興起的聯合拿地或開發現象,業內人士表示,融資成本與拿地成本偏高成為當前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經營層面較大的問題。房企市場的空間不斷收窄,在傳統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難以獲取融資的時候,借股權交易來緩解資金壓力,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通過引入知名房企聯合開發,可以充分發揮知名房企在開發、營銷等領域的優勢,共同把蛋糕做大,對於合作雙方都是一個好的選擇。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很多房企要獨立拿下土地比較困難,而在後續開發階段也會有更多挑戰,如果房企進行合作可以更好地分散風險,並可以進行資源整合。

提醒選擇合作方須謹慎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房企聯合拿地或開發雖然優點不少但風險同樣不少,不同房企的產品定位、成本控制甚至銷售價格等各個方面都有可能出現分歧。據瞭解,房企合作失敗的案例在一二線城市也是存在的,如工程存在質量問題、房產證辦不出來,甚至有些成了爛尾樓。所以,房企選擇合作方也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