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和竇靖童:和諧的親子關係,考驗的是母親的本事

在很多人眼中,屬於竇靖童的關鍵詞一般都是,叛逆、酷、高冷。

對此,作為母親的王菲則十分淡定。

早在1998年,王菲為女兒竇靖童作詞作曲的歌曲《童》中,就已經表達出了她的育兒理念:

“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我不能太寵愛,我怎能不寵愛,我的愛。”

王菲和竇靖童:和諧的親子關係,考驗的是母親的本事

其實和表面的酷、叛逆、不羈等形象不同。當你看過竇靖童不同場合的採訪視頻後,你會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禮貌、有教養的孩子。

比如,助理不小心把咖啡潑在電腦上,她會立即幫忙處理;採訪結束後,她會記得把椅子挪回原位;她去咖啡館打工,有客人要和她合影,她會小心提醒“不好意思,我在上班”。下班後,她會記得把答應簽名的CD簽上名,放在櫃檯…...

王菲和竇靖童:和諧的親子關係,考驗的是母親的本事

當然,她還是媽媽的迷妹!

所有人都以為她會是一個叛逆少女,拿著父母的錢買來一身奢侈品牌,卻想著如何反抗父母對自己人生的安排。

事實上,竇靖童沒有叛逆期,在她為數不多的採訪裡,她告訴記者,她和她媽什麼事都好商量,甚至紋身這事都是先斬後奏,她媽只是扔了一句“你自己不後悔就好”!

她的確沒有太大的煩惱,王菲給了她足夠的陪伴和尊重,她根本無需通過叛逆去爭取或者證明什麼,她只想著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人說,因為竇靖童是明星家庭,所以才光芒四射。而我想說,竇靖童和李嫣,是王菲最好的作品之一。把竇靖童養成這樣,是王菲作為母親的本事。王菲對媒體說:“她把竇靖童當成朋友,並不想去隱瞞她任何事。”

所以,當王菲宣佈和李亞鵬離婚時,竇靖童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給自己母親安慰。她是懂她母親的,她也希望她的母親獲得快樂,這種親密無間的母女關係真是令人欽羨。

但是事實上,竇靖童還是被王菲保護得很好,這種保護不是傳統意義上吃飯張口伸手穿衣的保護,而是那種尊重孩子的成長,讓她自己在一定的範圍掌控自己的人生。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

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和陪伴。

《奇葩說》有一集討論了這樣一個話題:是否要給孩子一個完美的人生。印象最深的是,選手傅首爾說了一個故事,關於一雙鞋子,她想買給孩子一雙相對貴的鞋子,而在她孩子眼中,那雙幾十元的鞋子,更帥氣,也更符合他的心意。

傅首爾說:“我眼中的完美,孩子或許視若糞土。全部都按照我的標準來,他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後來,我想到一個身邊的故事。

我朋友的孩子,現在已經上大學了。她說,從小到大,孩子都很聽話,很平凡。

當別人拼著命去爭第一的時候,孩子對於自己永遠15名左右的狀態非常滿意;

當別人去學奧數、學寫作的時候,孩子說,“媽媽,我想畫畫。”當然,畫畫最後沒有成為孩子的人生選擇,但畫畫那些年,她保證每週創作一幅山水畫。

當別人的理想是當科學家、當老師、當軍人,孩子問媽媽,有沒有打掃家務的專業。

而我的朋友,對自己的女兒非常尊重,甚至於後來學的專業,也交給她自己選擇。她選擇了一個特別冷門的專業。

朋友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很多朋友對我有質疑。她們覺得,不讓孩子通過努力完成自我成長,很糟糕。可是,我們總是容易把所謂的自我成長,定義在我們所認為的成功——眾星拱月、光芒四射、眾人喜歡。其實,每一個人,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跑得快,跑得遠,飛得快,飛得高,都能獲得自己的成功。”

別讓“為你好”成為孩子的枷鎖

大多數父母就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干涉著孩子的任何決定。他們只是把自己對生活的總結和對生活的期望一股腦的放在孩子身上,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真不是一件好事。

我們常常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的附屬品,但卻忘了,自己身為父母,只是陪著孩子往前走,而不是牽著孩子往前走。

我們生拉活拽地希望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可是,連鳥都知道,飛行這種活是要靠自己去學的,摔下去也沒關係,只要肯飛,始終是可以在空中遨行。

我們不否認在當下競爭之下,對孩子要費盡心力培養。但費盡心力,不代表孩子要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學有所長,以及學有所專,未來讓孩子飛得更高更遠的,永遠是她最喜歡以及最擅長的一切。

為人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成為更好的人。父母的基本定義,是讓孩子成為他所喜歡成為的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91讀好書(ID:jiuyaoduha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