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1估衣街、河沿大街、西當鋪小衚衕交口處(1951年楊柳青工商界抗美援朝遊行)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2估衣街街景,左側為廣濟生藥鋪、曹家衚衕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3估衣街街景,左側為楊柳青“前百”,右側為石磨盤鋪路的老塘子衚衕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4估衣街街景,左側為石家大院,右側為安家大院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5估衣街與河沿大街交口處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6估衣街西口,右側為少年宮舊址

估衣街 位於楊柳青中部,西起與河沿大街交界處,東至大寺衚衕,與前大街相連。長252米,均寬5米,最窄處4米。形成於嘉慶年間。舊時楊柳青的繁華地段,多商鋪。每逢一、六集日,街道兩側攤點以賣估衣的居多,故名。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1後大道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2後大道北側民居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3後大道,正安堂老公所衚衕對面(今已拆)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4後大道三不管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5三不管清茶社

後大道 在楊柳青中部偏西,西起平安路,東至光明路,中與大寺衚衕相交,南側與藥王廟前大街、菜市大街等溝通。

清代時,此道處於舊鎮區北部邊沿,多墳地、蘆葦坑,只有少數居民,後有多戶人家搬來建房定居,遂形成鎮區最北的一條大道。楊柳青人習慣稱南為前,北為後,此道故名後大道。該街道上有楊柳青影劇院、回民食堂、大眾食堂、副食品商場、“七姐妹”食品綜合商店等,曾是楊柳青最繁華、熱鬧的街道。後大道東端有楊柳青人俗稱的“三不管兒”,據傳為舊時天津縣、靜海縣、武清縣的交界,三縣皆不管,遂成為楊柳青的繁華地段。該街東段於21世紀初舊鎮改造中被拆除,今僅剩西段。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1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寺衚衕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2大寺衚衕中段民居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3大寺衚衕15號民居大門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4大寺衚衕與估衣街交口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5 2000年,大寺衚衕拆遷建設時發現《重修報恩寺碑》

大寺衚衕 位於楊柳青中部,光明路以西,河沿大街北側。南起河沿大街,北至新華路。中與後大道相交,東、西兩側先後與前大街、後大街、估衣街、豬市大街溝通。是舊鎮貫穿南北的主幹道。初成於元代,本為一大水溝,後填平成為衚衕。在其北端東側曾建有報恩寺,為楊柳青修建最早、規模最大的寺廟。廟曾供奉銅佛百餘尊,清代曾鑄大銅佛五尊,據傳與五臺山某寺廟佛像一樣,故又稱下五臺。該寺於清咸豐三年(1853)被焚。後居民在此建房定居增多,形成衚衕。該衚衕明清時為武清縣與靜海縣在楊柳青的交界。清末民初時,楊柳青“津西八大家”多在大寺衚衕周邊定居,故該衚衕多精美建築。該衚衕於20世紀末舊鎮改造中被拆除。大致位置為今“大院區”東側,現“青遠路”南段。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1經堂廟大衚衕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2經堂廟衚衕和它的青石板路

記憶中的楊柳青,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五)


3經堂廟衚衕北口(九街織帶廠)

經堂廟衚衕 位於楊柳青鎮西部,南起藥王廟東大街,北至後大道,長110米。因舊時有始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的經堂廟而得名。《津門保甲圖說》繪有該廟,廟位於泰山廟(即娘娘廟)後門所對的經堂廟衚衕南端,坐西朝東。民國時,在廢廟興學中,寺廟被闢為學校,後為楊柳青第二小學分校使用。經堂廟衚衕還是曾為清皇室如意館供奉的著名畫家高桐軒的故居所在地。該衚衕有一獨特景觀,即衚衕中的青石板路。該路由四排長1.0米、寬0.3米、厚0.2米的青色條石鋪砌而成。據記載,此路為楊柳青趕大營發家之李姓捐修。舊時的楊柳青街巷多土路,雨田泥濘,唯獨這裡乾淨、好走。如今,隨著歲月的打磨,青石板已經變得光滑,沒了稜角,但它記錄了歲月,成為楊柳青古鎮活著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