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廣闊的黃土地

是滋養他藝術靈感的沃土;

田間的農活

更為他的筆鋒增加了“內力”。

要說書法這門藝術有門檻,

那麼翻過這道門檻唯一的辦法就是執念!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先生現為

中華海峽兩岸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

甘肅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蘭州聚文社書法研究會會員。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年少時的一次邂逅,

卻成了終身的興趣。

東灣鎮瓜園村地處甘肅省靖遠縣。

黃河偏愛的從這裡流過,

使這座小村莊風景秀麗、農耕文明悠久。

1957年,

王登樞先生就出生在這裡。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雖然是農村,

但東灣鎮的很多人家

都有練習書法的愛好,

而且相距不遠處

靖遠縣更是隴上有名的文化大縣。

得益於良好文化氛圍感染,

王登樞先生自幼就對書法有所接觸,

並漸漸熱愛上了這門藝術。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十五歲時,

看到我們戶族一位爺爺為大家寫春聯,

他寫的字特別漂亮,

第一次有了想練書法的衝動。”

王登樞說。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逐夢的路並不平坦,

但唯愛與理想不可辜負。

“那個時候,經濟條件比較差,

紙墨等物品都是奢侈品。”

談到少年時期時的經歷

王登樞先生

說:“沒有紙和墨,我就撿塊磚頭,

以清水作墨、方磚為紙繼續練字。”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因為白天要幹農活,

所以王登樞先生練習書法的時間,

多數都是通過早起

和晚睡的方式擠出來的。

“書法的魅力真的很神奇,

那個時候還年輕,紙上練完磚上練,

磚上練完用手指再在被子上練。”

王登樞先生對當年練字勁頭

記憶猶新。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雖然是農民,

但走進王登樞先生的家裡,

滿牆懸掛的字畫格調高雅、

書架上擺滿的書籍墨香襲人。

曾經有親朋

善意的問過他:“既幹農活

又練書法,累嗎?”

王登樞先生回答

“大自然和田地裡有很多美的東西,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四十餘年學書路上,

王登樞先生非常重視

繼承傳統並先後向書法大家求教,

受過於三、張康慧

等隴上書法名家的指導;

同時在與自然對話、

與古人對話中,

精心錘鍊筆墨語言,書熔碑帖、

金石篆刻,不斷汲取精華。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寫書法要撿名家的貼,

抱牢一種貼堅持去臨,貴在堅持。”

談到練習書法的要義

時王登樞先生說:“從一種貼入進去,

再把它脫出來,要容納為自己的體會

寫出來,才能達到無極之境。”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王登樞先生在書法上

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觀摩他的作品,

真草篆隸皆有涉獵,

且比較精於行草,

筆下如走龍蛇、大小穿插、錯落有致、

粗而不臃、細而不弱,

豐滿潤澤;其筆勢氣翰墨暢、

渾然一體,常常流露出俠氣、雅氣,

整體給人以欣喜、豪邁等美的享受。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多年來,

王登樞先生的書法造詣

受到同行們充分肯定。

他的作品

曾在紀念建黨90週年光明在前全國

書法大賽中榮獲金獎,

被授予具有名族正義感的

藝術名人稱號;

在中國藝術節《巨龍杯》書畫大獎賽中獲優勝獎。

他的作品

還入選了首屆敦煌國際書畫藝術大展,

並由敦煌美術館收藏,

編入《中國書畫藝術》一書。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農民書法家王登樞:左手鋤頭右手筆墨覓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