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泉(圖右) 莞安供圖
潘福泉,東莞海事局指揮中心副主任。作為我市藍色水域上的安全衛士,他立足本職,主動作為,以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為抓手,以精準監管服務為具體體現,全面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為提升轄區安全監管效能,他銳意創新工作思路,以“智慧海事”為著力點,努力向信息化監管手段要效益,建立了橋區水域、碼頭水域、交通密集區、四類重點船舶等數十項智慧監管模式,將智慧監管和現場監管有機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實現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效益最大化,為港口經濟安全、高效、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進“智慧海事”
向信息化監管要效益
“很多人都不瞭解海事局,分不清海事局和海關等部門的關係。通俗地說,海事局就好比是‘海上交警’。東莞江河眾多,水網密佈,轄區內船舶川流不息、通航環境複雜,而海事局的職能則涵蓋了現場巡航執法、船舶監督、危險品水上運輸監督、船舶汙染監督、水上交通事故調查等,可謂點多線長面廣,安全監管壓力大,責任也不小。水域發生的各類險情事故,我們都要負責組織搜救。”潘福泉說。
據潘福泉透露,目前全市日常每天在港商船大約有400艘,按過去的傳統模式巡航,執法人員一小時檢查一艘船舶計算,一天工作八小時,最多也只能檢查8艘船舶,成本高,效率低。
針對此現象,潘福泉根據海事局的工作部署,創新思路,在推進一線執法人員安裝智慧海事APP,實現實時智慧巡航的基礎上,以“智慧海事”平臺為著力點,成功建立了橋區水域、碼頭水域、交通密集區、四類重點船舶等數十項智慧監管模式,向信息化監管手段要效率,為保障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增添又一利器。
“省局的‘智慧海事’平臺是一個開放平臺,只提供工具,如何運用這一工具,需要我們自行根據自身需求來設計和組合。啟動這些模式後,就相當於在每個水域增派了24小時值守的‘電子警察’,按照管控規則對水域進行自動核查,發現違章行為自動提醒值班人員,值班人員只需要對提醒信息進行甄別就好。”潘福泉向記者解釋道。
據悉,目前市海事局下設5個海事巡航執法基地,普及手機裝載智慧海事APP後,執法人員一下午就可以巡查幾十艘船舶,工作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那麼,“智慧海事”平臺如何與現場執法相結合?對於這一問題,潘福泉如此解釋,“推進智慧海事之後,我們的日常監管是現場巡查和電子巡航雙管齊下,通過聯動執法的形式,形成優勢互補。每天早上,我們VTS中心通過智慧海事監管平臺對轄區開展‘一鍵巡航’,對在港船舶進行大數據分析,推送智能分析報告,執法人員對存在持證異常、動態異常的船舶進行針對性檢查。若發現可疑點,便綜合運用VTS系統、CCTV平臺等對船舶進行核查,並通知現場執法人員登船檢查、取證。另一方面,若現場執法人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違章行為,會及時發起執法聯動,VTS中心快速進行比對核查,將結果反饋到執法現場。通過大力開展聯動執法,對轄區實現精準監管。”
防控風險 排查隱患
提升水上應急救援能力
除日常巡航和執法監管外,防控風險和排查隱患也是潘福泉的重要工作。
為更好地防控風險和排查隱患,潘福泉推動建立了“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工作手冊,要求各海事處每月提交轄區的風險隱患排查情況,並制定針對性強的管控措施,將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之前。
“工作手冊實施以來,各海事處每月都會開展安全隱患排查行動,去年累計發現安全風險達159項。”潘福泉透露。
但發現安全隱患和風險並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為徹底整改隱患和排除風險,潘福泉致力於推動隱患治理攻堅,促進各海事處和業務部門加大整改工作力度,及早銷號實現閉環管理,逐步實現“隱患清零”。
“2018年全年,通過加大隱患治理力度,我們局完成銷號81項,降級21項,持續整改中73項,通過整治,已無一級安全風險(即紅色風險源)。”潘福泉說。
牽牛要牽牛鼻子,針對轄區的重點水域、重點碼頭,潘福泉加大現場巡查頻率,對容易發生險情或者出現重大違章的部位進行重點執法檢查。
針對威遠、沙角水域快艇載客到海上觀光安全隱患大,流動漁船事故隱患多,橋樑水域通航隱患突出和非法設置水上餐飲船娛樂船等情況,潘福泉加強內部溝通,充分掌握情況,協調業務部門形成專題報告,得到了市政府、安委會的高度重視,推動了各部門共同治理隱患。
水上應急搜救,也屬海事局的職責。記者走訪瞭解到,為做好水上應急搜救工作,東莞市海事局與消防、邊防、漁政、航道等水上搜救成員單位建立良好的溝通聯繫機制,夯實水上聯合搜救工作基礎。對轄區拖輪、清汙、打撈等單位應急救助力量進行登記,及時掌握各類應急力量的分佈情況,確保滿足應急處置需求。對2017年度轄區搜救工作成績突出的社會應急救助單位,向省海上搜救中心申請搜救獎勵金,充分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助積極性,引導社會應急力量加強建設。
“颱風‘山竹’影響我市期間,我局及時完成了漁船船員緊急轉移、船舶緊急拖離等應急搶險任務,化解了船舶走錨等24宗險情,共撤離住家船、漁船100艘,船上人員229人,確保了轄區內商船零事故、零傷亡、零汙染,得到了市領導的批示肯定。”潘福泉說。
汛期水上交通安全
以防範船碰橋為工作重點
目前東莞已提前進入了汛期,海事局在工作部署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對此,潘福泉回答:“防範船碰橋是我們汛期的工作重點。為防範船碰橋事故發生,除了開展防範船碰橋專項治理行動,對航經重點橋樑的船舶實施針對性通知提醒,避免冒險通航橋區水域外,我們還推動廣深高速公路公司建成3座水上‘限高架’(全國首例),完善防撞碰墊、助航設施、警示標誌近200餘處,完成14座橋樑橋涵標整改和23個航路指示牌建設,調整5處航標佈設,共排查處置了24條橋區航段安全隱患,持續推動市政府批覆的13座重點橋樑建設智能預警系統,有效降低了船碰橋事故風險。”
此外,潘福泉在汛期來臨之前已積極主動地加強與水文部門的聯繫,及時收集水文信息,加強防汛安全預警預報工作,在安全宣貫會上批量派發給航運公司,現場執法時派給船舶船員和海事處政務窗口。
“安全宣傳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全年短信量達15萬條次,針對汛期水上安全,我們會專門加強船舶通航橋區水域安全須知的宣傳、提醒。”潘福泉說。
春運是一場“大會戰”
兩個月前,為期40天的春運大幕開啟,作為東莞海事局指揮中心主管安全生產的副主任潘福泉忙得團團轉。
“春運不是某一專項監管,而是一場大會戰,需要統籌聯動行業各部門合力去完成,春運期間,返港船舶數量高達800艘,是平常的兩倍,我們的工作量不僅比平時大,要求也比平時高,安全監管壓力很大,畢竟,無論大小事情,凡是跟安全有關,都是大事情。”提及春運,潘福泉感觸良深。
返港船舶多,但東莞轄區無規劃錨地,適合船舶錨泊的水域也嚴重不足,返港船大部分集中錨泊在東江北支流、倒運海水道、東莞水道、大汾北水道、中堂水道停泊,錨泊秩序管理、防範船舶火災、防範人員落水和觸電工傷、船舶交通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安全監管壓力。
為保障春運期間和兩會期間的水上交通安全,根據市海事局部署,潘福泉積極利用市春運辦平臺推動相關部門到渡口渡船、高速客船、威遠和沙角炮臺水域等開展督查,督促鎮街和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為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形成合力,潘福泉多次主動走訪各鎮街政府和村委會,與春運辦、鎮街政府、應急管理、交通、港航、漁政、環保、旅遊、邊防等單位或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行動。
為提升監管效率,實現巡查全覆蓋。潘福泉推動VTS中心利用智慧海事監管平臺建立返港船數據庫,每天利用電子核查、CCTV遠程抽查等方式實行“智慧點名”,同時,加大現場巡航力度,對涉水企業及所屬船舶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維護船舶錨泊秩序,嚴查不按規定值班、不按要求顯示號燈、號型等行為,重點檢查船舶證書是否齊全,船員是否適任,消防救生設施是否完善有效,確保了800艘船舶返港期間的水上交通安全。
“高危的船舶,我們會積極勸導他們不要夜間進出港,因為高危船舶一旦發生險情事故,造成的社會影響非常大,應急處置也非常困難,尤其是危化品船舶。”潘福泉說。
據悉,春運以來,市海事局共出動執法人員2709人次、執法船艇362艘次、執法車輛138臺次,巡航時間1097小時、18703公里;檢查進出港船舶16505艘次(其中危險品船1261艘次),客流量60.1萬人次。
此次春運“保衛戰”,不僅保障了轄區的安全形勢穩定向好,還助力了港口經濟的高效發展,為“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得到了市委市領導的肯定。
“安全生產工作量大,壓力大,各方面的任務非常多,非常繁重,但能夠為轄區安全形勢穩定保駕護航,我覺得再苦再累也值。”採訪結束時,潘福泉由衷地說。
(通訊員 莞安)
閱讀更多 東莞時間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