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檢查自己愛車的機油量?

真我的風彩3


發動機機油量的檢查有冷車和熱車兩種方式

冷車檢查的是【絕對油量】、熱車再熄火檢查的是機油量是否能夠滿足發動機正常運行的相對油量。

發動機機油的運行原理是通過是機油泵的壓力實現壓力潤滑,以及依靠曲軸等運動部件實現飛濺潤滑,大部分汽車檢查機油量要求熱車檢查,其目的是為檢查機油量是否能夠滿足有效潤滑。

發動機冷機和熱機狀態下通過機油尺檢查油量會有明顯變化,原因是機油在油泵的作用下進入了潤滑油道和機油濾清器,曲軸箱油底殼的油量自然會減少。

  • 檢查的過程是啟動發動機怠速5~10分鐘,待發動機水溫達到中線位置後熄火等待10分鐘左右檢查油量,這是標準的檢查步驟。

  • 在熄火後要求等待10分鐘主要目的是讓油道和濾清器中的機油迴流到油底殼,理論上仍可以檢查出絕對油量;只是大部分機修工並不會嚴格按照建議時間檢查,在熄火後短時間內檢查油量只能判斷機油量是否能滿足發動機的正常運行,這時的機油量應不低於機油尺中線與下線的中間位置。

從中線到下線的刻度約等於500毫升機油,熱車少一半說明有超過200毫升的機油在油道中沒有迴流,能達到這一水平也說明機油量是正常的。


不過不同的發動機在運行中壓力潤滑需要的油量有差異,所以冷車檢查還是最真實的。

冷車機油量可以檢查出絕對值,車輛長時間停放在重力的作用下機油會悉數迴流到油底殼裡,這時檢查的數值則是發動機機油的真實總量。機油的加註量一般為高於機油尺中線(上圖合適線)2mm左右,略多一點點不會造成曲軸箱壓力過大出現【高壓假性燒機油】的情況。

如新車時加註線在這一位置,後期冷車檢查油量則可以按照這一標準,因為加註機油時也是冷車;機油的損耗量新國標是發動機全負荷運行機油損耗量為油耗的≤0.3%/100km,也就是油耗為10L/100km則一千公里允許損耗機油0.03升,普通機油5000公里更換一次消耗量不得多於0.15升(參考計算值)。從機油尺上觀察則是低到中線和下線的1/3位置即止,刻度再低則說明燒機油了。

所以檢查機油量還是建議在冷車時檢查,只有和加機油的時的狀態相同、在同樣的環境下測試得出的結果才有對比的價值,對不對呢?



天和Auto


機油油位的檢查:

1、確保車輛停留在平穩的路面上,檢查車輛是否停穩,汽車可以空擋不拉手剎的狀態下,看車是否能夠保持不動不溜車,在平緩路面上檢查這樣可以提高油位檢測的準確度;

2、熄滅發動機,等待10-15分鐘左右,讓停留在發動機上部的機油有充分的時間流入油底殼;

3、取出機油尺用乾淨的無塵紙擦拭乾淨,再將機油尺重新插入發動機機油尺孔中,靜等幾秒讓機油能完全黏附在機油尺上;

4、取出機油尺,觀察機油尺上的機油痕跡是否處於最高處位置與最低位置之間,如若過高,需放出部分機油,過低,這需要添加機油至機油尺中刻度位置。(機油標尺頁面過低,造成機油壓力不夠,使潤滑效果降低,機油標尺頁面過高,發動機則容易燒機油 )

發動機機油液麵冷車檢查與熱車後檢查,其差別在於熱車後有一部分機油留在發動機內部零件還未迴流,而冷車檢查由於通過一段時間的放置發動機內部機油基本都能迴流到發動機油底殼。

從發動機工作狀態來講,發動機熱機熄火後檢查能更好的符合發動機運轉狀態,因為實際發動機運轉時,有一部分機油存於潤滑油路,對於一般發動機,涼車和熱車後熄火10-15分鐘後機油尺上的液位僅相差1-2mm,那發動機一邊怠速運轉,一邊查看機油標尺這樣豈不是能更好的反饋發動機油底殼機油的實際工作狀態,理論上來講的確是更好的,但是由於工作狀態的發動機機油從主軸承飛濺回到油底殼,同時一部分機油也會濺到機油標尺上面,這是並不能給車主提供發動機機油的實際液麵。


小說車論


作為從事維修行業的我針對您這個問題說一說自己的見解。

看機油的方式有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實冷車狀態看機油量是不正確的,因為缸蓋,油道的油經過長時間的重力作用,經過回油道基本都流到了油底殼,此時通過機油尺查看機油液位是偏高的。如果冷車啟動之後停30秒再查看,由於發動機溫度比較低,機油粘稠度比較高,啟動之後的一部分油會附著在曲柄連桿機構,缸蓋和油道上,短時間迴流不下去,此時看機油量稍微偏低。

如果按照廠家標準應該是在發動機水溫90度的狀態下熄火停止3到5分鐘,車在一個相對水平的位置查看機油尺,機油尺都會有個上限MAX,和下限MIN。機油液位在中間偏上一點就行。並不是機油越多越好,會對車的三元催化造成傷害。低於下限要及時添加機油,防止機油過少,對發動機額外的磨損。


大陽007


把車放在水平路面上,熄火三分鐘以上,拔出油尺用清潔的棉布擦淨,然後插入油尺,再拔出油尺,觀察液位,再兩點或者麻點之間即可


錦元汽修


冷車的時候 把機油尺拔出來就看見了! 機油尺上面有刻度


愛爾不可得


冷車的時候觀察在上限最好!


路人甲and乙


你查看你的隨車手冊就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