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检查自己爱车的机油量?

真我的风彩3


发动机机油量的检查有冷车和热车两种方式

冷车检查的是【绝对油量】、热车再熄火检查的是机油量是否能够满足发动机正常运行的相对油量。

发动机机油的运行原理是通过是机油泵的压力实现压力润滑,以及依靠曲轴等运动部件实现飞溅润滑,大部分汽车检查机油量要求热车检查,其目的是为检查机油量是否能够满足有效润滑。

发动机冷机和热机状态下通过机油尺检查油量会有明显变化,原因是机油在油泵的作用下进入了润滑油道和机油滤清器,曲轴箱油底壳的油量自然会减少。

  • 检查的过程是启动发动机怠速5~10分钟,待发动机水温达到中线位置后熄火等待10分钟左右检查油量,这是标准的检查步骤。

  • 在熄火后要求等待10分钟主要目的是让油道和滤清器中的机油回流到油底壳,理论上仍可以检查出绝对油量;只是大部分机修工并不会严格按照建议时间检查,在熄火后短时间内检查油量只能判断机油量是否能满足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这时的机油量应不低于机油尺中线与下线的中间位置。

从中线到下线的刻度约等于500毫升机油,热车少一半说明有超过200毫升的机油在油道中没有回流,能达到这一水平也说明机油量是正常的。


不过不同的发动机在运行中压力润滑需要的油量有差异,所以冷车检查还是最真实的。

冷车机油量可以检查出绝对值,车辆长时间停放在重力的作用下机油会悉数回流到油底壳里,这时检查的数值则是发动机机油的真实总量。机油的加注量一般为高于机油尺中线(上图合适线)2mm左右,略多一点点不会造成曲轴箱压力过大出现【高压假性烧机油】的情况。

如新车时加注线在这一位置,后期冷车检查油量则可以按照这一标准,因为加注机油时也是冷车;机油的损耗量新国标是发动机全负荷运行机油损耗量为油耗的≤0.3%/100km,也就是油耗为10L/100km则一千公里允许损耗机油0.03升,普通机油5000公里更换一次消耗量不得多于0.15升(参考计算值)。从机油尺上观察则是低到中线和下线的1/3位置即止,刻度再低则说明烧机油了。

所以检查机油量还是建议在冷车时检查,只有和加机油的时的状态相同、在同样的环境下测试得出的结果才有对比的价值,对不对呢?



天和Auto


机油油位的检查:

1、确保车辆停留在平稳的路面上,检查车辆是否停稳,汽车可以空挡不拉手刹的状态下,看车是否能够保持不动不溜车,在平缓路面上检查这样可以提高油位检测的准确度;

2、熄灭发动机,等待10-15分钟左右,让停留在发动机上部的机油有充分的时间流入油底壳;

3、取出机油尺用干净的无尘纸擦拭干净,再将机油尺重新插入发动机机油尺孔中,静等几秒让机油能完全黏附在机油尺上;

4、取出机油尺,观察机油尺上的机油痕迹是否处于最高处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如若过高,需放出部分机油,过低,这需要添加机油至机油尺中刻度位置。(机油标尺页面过低,造成机油压力不够,使润滑效果降低,机油标尺页面过高,发动机则容易烧机油 )

发动机机油液面冷车检查与热车后检查,其差别在于热车后有一部分机油留在发动机内部零件还未回流,而冷车检查由于通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发动机内部机油基本都能回流到发动机油底壳。

从发动机工作状态来讲,发动机热机熄火后检查能更好的符合发动机运转状态,因为实际发动机运转时,有一部分机油存于润滑油路,对于一般发动机,凉车和热车后熄火10-15分钟后机油尺上的液位仅相差1-2mm,那发动机一边怠速运转,一边查看机油标尺这样岂不是能更好的反馈发动机油底壳机油的实际工作状态,理论上来讲的确是更好的,但是由于工作状态的发动机机油从主轴承飞溅回到油底壳,同时一部分机油也会溅到机油标尺上面,这是并不能给车主提供发动机机油的实际液面。


小说车论


作为从事维修行业的我针对您这个问题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看机油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冷车状态看机油量是不正确的,因为缸盖,油道的油经过长时间的重力作用,经过回油道基本都流到了油底壳,此时通过机油尺查看机油液位是偏高的。如果冷车启动之后停30秒再查看,由于发动机温度比较低,机油粘稠度比较高,启动之后的一部分油会附着在曲柄连杆机构,缸盖和油道上,短时间回流不下去,此时看机油量稍微偏低。

如果按照厂家标准应该是在发动机水温90度的状态下熄火停止3到5分钟,车在一个相对水平的位置查看机油尺,机油尺都会有个上限MAX,和下限MIN。机油液位在中间偏上一点就行。并不是机油越多越好,会对车的三元催化造成伤害。低于下限要及时添加机油,防止机油过少,对发动机额外的磨损。


大阳007


把车放在水平路面上,熄火三分钟以上,拔出油尺用清洁的棉布擦净,然后插入油尺,再拔出油尺,观察液位,再两点或者麻点之间即可


锦元汽修


冷车的时候 把机油尺拔出来就看见了! 机油尺上面有刻度


爱尔不可得


冷车的时候观察在上限最好!


路人甲and乙


你查看你的随车手册就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