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普村:動聽《留客歌》歌唱好日子

火普村:动听《留客歌》歌唱好日子

雲海中的火普村彝家新寨。

白牆灰瓦的房屋錯落有致,綠意盎然的山上羊兒撒歡,在涼山州昭覺縣的大山深處,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彝寨新村——火普村。

火普村,位於昭覺縣西南部,全村幅員面積9.2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700米,地形以山區為主,經濟結構為半畜牧半農業,有172戶706人,其中貧困戶74戶183人。全村無優勢自然資源,村民收入來源以土豆、蕎麥等農產品的種植為主。

一年來,火普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唱起彝族動聽的《留客歌》,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搬新家住新房過上好日子

火普村建設、硬化通村通社道路11.75公里、入戶道路12.4公里,覆蓋率達到100%。藉助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建設等政策支持,火普村對132戶村民進行了新房改造,做到了家家有新房,戶戶通水電。

除此之外,還建立了面積200平方米的多功能村委會,設立了廣播室、文化室、醫務室等,建成文體活動廣場及一所幼兒園。同時,通過涪城區的對口援助,火普村完成了太陽能路燈的全覆蓋。

“現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坐在明淨的客廳沙發上,村民吉地爾子說,“沒想到我會住上這樣的好房。”只花了1萬元,他便搬進了新家,“現在我們一家三口住在80平方米的房屋裡,有了廁所、廚房;出行有了瀝青路,雨天出行也不用擔心一身泥了,路邊還裝了太陽能路燈,很方便。”

村民享受到合作社的經營紅利

目前,火普村大棚面積擴建至30畝,用於羊肚菌的栽種,預計年收入可達180萬元。同時,火普村林下養雞場一期正式投入使用,共養殖2500只雞,預計可實現收入兩萬餘元。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成立了昭覺縣涪火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該村火普社社長吉勒次子介紹說,大棚屬於村裡的集體經濟,實行統一購種、統一培訓、統一指導、統一銷售,合作社按照“戶戶享有、惠利於民、重點扶貧、壯大集體”的原則,分配股份,將現有資產作價3000股,78戶貧困戶每戶20股,94戶非貧困戶每戶10股,剩餘500股作為集體經濟。

在2018年10月8日的分紅大會上,入股的貧困戶都分到了紅利。以貧困戶安子日木為例,他們可以獲得每畝1000元的承包費和2000元的管理費,再加上佔股分成,僅這一項收入就比以前種土豆、苦蕎一年的收入還要多好幾倍。

扶貧先扶志。2018年以來,火普村村兩委加強黨建工作,組建了黨員先鋒隊,依託“農民夜校”“火塘夜話”“農民網校”等,將先進的理念以及技術傳遞到火普村的家家戶戶,積極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推動移風易俗,推進產業發展。廖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