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支持“一帶一路”成北威州熱現象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支持“一带一路”成北威州热现象

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馮海陽。(圖片來源:中新社)

5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德國期間專程來到位於德國北威州的杜伊斯堡港,見證來自重慶的渝新歐班列到站,親自推動“一帶一路”建設。5年後的今天,參與和共享“一帶一路”建設紅利,在這個德國經濟和人口頭號大州已蔚然成風。

中新社報道,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倡議與北威州和整個德國又將擦出哪些新的火花?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馮海陽近日就此接受了專訪。

北威州漸成中德“一帶一路”合作高地

“習近平主席2014年3月訪德期間,親自到訪杜伊斯堡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至今令德方各界記憶猶新。習主席的親力親為,極大推動了中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馮海陽表示,自那時以來,德國各界對“一帶一路”關注和研究不斷升溫,以北威州為例,越來越多的政治、經濟等各界有識之士期待同中方開展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共贏合作,共享亞歐大陸互聯互通帶來的發展紅利。“共建‘一帶一路’日益成為中德兩國全面深化合作的重要增長點。”

馮海陽指出,當前,以具體行動參與、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北威州的“熱現象”:杜伊斯堡已成為中歐班列線路最廣、班次最多、運量和貨值最大的重要節點。目前每週約有35至40趟班列常態化往返杜伊斯堡港與中國之間。特別是往返程開行比例更趨合理,初步實現重來重回,返程班列比例穩步提升。

而隨著中歐班列的線路和功能不斷延伸拓展,橫貫歐亞的國際物流“新動脈”正在形成。例如,中歐班列(重慶)自杜伊斯堡返渝後,向東可通過與長江黃金水道的鐵水聯運,使“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實現有效貫通;向南可通過渝新歐越南國際班列以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鐵海聯運,經廣西抵達越南、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實現“一帶”和“一路”的無縫銜接。

德國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迎新契機

作為德國老工業基地,魯爾區曾經歷經濟轉型、“鳳凰涅槃”的陣痛。談及“一帶一路”倡議對當地發展轉型的意義,馮海陽表示,當前,開行於中國城市與北威州之間的中歐班列日益顯現出暢通道、促貿易、聚產業、匯人心的“脈動”效應。

據介紹,北威州是近年來全德對華貿易和雙向投資“雙料冠軍”,中國保持在北威州投資項目最多國家地位,當前已有超過1100家中企在此投資興業。

馮海陽表示,如今,中國與北威州還更多以科技創新引領合作,聚焦轉型發展和未來產業領域。其中,杜塞爾多夫市攜手中興公司在當地建設智能健康小區,華為業已成為總部位於波恩的德國電信最大外國合作伙伴,並與杜伊斯堡市攜手在當地打造智慧城市樣板。

“這些發生在北威州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實踐,折射出中德創新合作相得益彰,其成果也將惠及兩國民眾。”馮海陽說。

民心相通 行穩致遠

“中德關係發展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離不開人文交流的‘軟’助力。”馮海陽表示,北威州與中國人文交流日益頻密,去年萊茵蘭地區三大城市杜塞爾多夫、科隆、杜伊斯堡首次共同舉辦中國節,全德第一家公立中德雙語幼兒園在杜塞爾多夫開園,國際現代舞博覽會等大型活動紛紛邀請中國作為主賓國,在當地輪番掀起“中國熱”。

2018年,“新絲路上的藍色集裝箱”大型文化活動在杜伊斯堡登場,吸引沿線11國機構和個人、約5萬當地觀眾參與,“再次印證了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在參與國家和民眾中引發了‘美美與共’的文化共鳴”。

展望未來:三方合作“1+1+1大於3”

馮海陽指出,“一帶一路”三方合作是開放包容、務實有效的國際合作模式,充分體現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黃金法則,有助於參與各方通過優勢互補激發新動能,實現“1+1+1大於3”的共贏效果。

其中,杜伊斯堡港正積極參與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建設,並與中企探討在歐加大物流合作。此外,重慶市還將積極推動建立中歐班列(重慶)沿線國家聯合行動會商機制,在國際刑警組織框架下,進一步加強打擊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領域務實合作。

“我堅信,隨著各方共同探索‘一帶一路’合作的新領域和新空間,中國與沿線各國經濟合作潛力還將不斷釋放,‘一帶一路’這一各方合奏的‘交響樂’將更加氣勢恢宏。”馮海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