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的鐵路樞紐城市在中衛,你怎麼看?

學習源動力


《西北鎖鑰→→中衛》:

@中國大陸的幾何中心。中國地圖南北對摺,東西對摺,交匯點就是中衛!東經105度和北緯37度交匯點就是中衛!

@中國西部最大的鐵路編組站→→迎水橋特大編組站。二十年前,曾說是亞洲最大編組站。距離中衛老城鼓樓9公里,迎水橋站有33道軌,就是說可以同時停靠33列貨運列車,進行編組,向包蘭線,幹武線,寶中線,太中線,包蘭(銀川方向)線五個方向編組分流!

@上面說了,五個方向的鐵路在中衛交匯,其交匯點就是迎水橋站(貨流)和中衛站(客流)。因此,中衛是大西北僅次於蘭州和寶雞的第三大鐵路交通樞紐!(西安只是大客運中心)。請看《中國地圖冊》上地級城市附圖“中衛"的簡介,該書25元,簡裝本。

@五個方向的高鐵動車又在中衛籌劃並如火如茶地建設。中衛→蘭州高鐵在2017年就開了工。中衛→吳忠城際高鐵,高架鐵軌都已鋪好,開車的朋友你在京藏高速公路上向東邊瞅一眼就見端倪!中寶,中太線上也已籌劃提速動車!

@天然氣大動脈在中衛分流!西氣東輸1.2.3.4.5.線從土庫曼,哈薩克及新疆而來,五線並行,到中衛後開始管道分路,五個方向(上海,香港,南寧,長沙,貴陽,重慶,北京等地)。

@古今以來,《十龍交匯在中衛》!古代絲綢之路,今天的一帶一路,萬里長城,黃河,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舊社會的鹽商駝道,幾條鐵路,幾條高速公路,以及國道,省道,縣道,中衛機場等等,超過“十龍交匯”!

@中衛發展不可小覷!!!


汪學智


符合事實,完全贊同!

事實上,早在2015年寧夏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院牛國元就指出:銀川最大的問題是,寧夏的鐵路樞紐型城市在中衛,距離銀川有很大的距離,但是中衛卻不是寧夏的經濟中心。

地理位置:中衛位於歐亞大陸橋節點,包蘭、寶中、甘武、太中銀四條條路在寧夏中衛交匯,中歐國際班列通道中的中通道北線和北通道西線均經過中衛,是東、中部地區進入河西走廊、新疆,通往中亞、西亞、歐洲的重要樞紐。


中衛鼓樓上的字也許有人知道:其東曰"鎖扼青銅";南曰"對峙香巖";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為"控制邊夷"。可見古人對於中衛的地理位置是十分看重的。


1.包蘭線

包蘭線,沿著賀蘭山走勢,為了省錢選擇不過黃河,所以第一條鐵路從中寧黃河北邊而過,通過中衛。(中寧城在南邊,包蘭線路過中寧黃河北邊,這樣就把鐵路樞紐錯失了)

2.寶中線

寶中線其實可以通過中寧直接到達銀川,但是為了錢,也選擇繞路。寶中線沿著清水河修,如果向東修到中寧就意味著要更大的投入,搭橋燒錢。

3.太中線

4.幹武線

5.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


個人看法:從全國看中衛是天然的西北交通樞紐,但是從未來看,銀川未來的勢頭也很猛,而且是自治區首府,能否做到鐵路樞紐中心的位置或許已經指日可待。

從未來看:銀川——寧夏客運樞紐

中衛——寧夏貨運樞紐

您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分享探討?

瞭解寧夏故事,關心寧夏事情,敬請關注頭條號。


寧夏知多少


我是中衛本地人,外地人到中衛會發現好多不同於其它城市的地方,比如,路上4,5輛車中就有1輛是黃色的出租車,賓館飯店多,酒吧的消費主體是工薪階層,市區每一個路口都有一到兩個交巡警,這一段的環衛工能看見相鄰另一段的環衛工。路上幾乎看不見垃圾。


晨光70172505


小編是中衛人。中衛僅僅是走蘭州好,原因是近。銀西高鐵、銀青高速、包銀高鐵把中衛都甩了,太中銀也是以太銀為主。中衛只能是旮旯拐角了。高速在紅寺堡向固原改道。


QQ空間用戶237262425770


中衛,過去是一個黃沙滿天,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近些年來,隨著禁牧蓄草及退耕、退田還林政策的深入落實,中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自然環境發生鉅變



二是城市面貌換新顏



三是旅遊資源得到了深度開發


小微投資王


首先,這對於中衛的發展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我們都知道,中衛致力於打造旅遊城市,交通樞紐城市在中衛,可以為中衛帶來巨大的客源,也會帶動中衛的城市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其次,中衛市位於寧夏的中西部,可以像南北兩側輻射,北走銀川和南走固原的路程差不多,這樣也兼顧了寧夏所以地區的經濟發展。

至於銀川以後能不能取代中衛成為客運交通樞紐城市,還要看高鐵的建設和發展程度如何了。


文旅天下


進一步說明,中衛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隨著中衛高鐵的建成,中衛的發展將更快。


中衛天天網


迎水橋站既不是特等站,也不是西北最大的站,只能說是寧夏近內最大的編組站,目前站內到發線也不是33股到,而是包括編組線共計42股,新聞報道力求真實客觀!不要胡說


旭日東昇之人


小編言之過急,今天的中衛不在是十年前的中衛,凡是非省會城市,都會慢慢被省會吞噬,成都,武漢,西安為列,全省的優勢企業都牽到省會了。


85943983


鐵路樞紐站是根據我國地理地質環境條件為優先規劃佈局條件的,不是以某個單一城市為主,需與沿線城市群形成基本順直線路,才能減輕建設成本,發揮更大經濟效益。

這與地方城市群發展的城鄉規劃存在的不協調問題,需要綜合各方情況妥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