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科技農場】,獲取更多三農最新熱點資訊!

地膜的覆蓋技術在我國已經有30多年的使用歷史了,但是在享受著地膜覆蓋技術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對土壤產生了一定的危害,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利弊。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使用地膜的好處

地膜之所以被推廣使用,肯定是因為使用地膜會帶來一定的好處,覆蓋地膜不僅能夠提高地溫、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還有滅草、防病蟲、防旱抗澇、抑鹽保苗、改進近地面光熱條件等多項功能。對於那些剛出土的幼苗來說,具有護根促長等作用。

地膜的發展推廣也是非常的迅速,從1983年地膜技術開始大力推廣以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地膜技術應用的影子,但是同樣的使用地膜的危害也顯現出來。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使用地膜的危害

其實地膜的使用過程中並沒什麼危害,最大的危害在於地膜使用以後無法完全清除,殘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則會造成危害。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殘留地膜使土壤品質下降。

我們形容土壤肥沃經常會在前面加上土質疏鬆的標籤,就是因為土質疏鬆有利植物的生長,我們常常進行的深翻整地也是這個原因。正常土壤之間會有一定的縫隙,無論是下雨水分的吸收還是空氣的流動,都和這些縫隙有關,由於土壤中殘膜碎片改變或切斷土壤孔隙連續性,致使水分移動時產生較大的阻力,殘留在土壤裡的地膜就像撐起的一把雨傘,阻止了水分的滲透,致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除了阻止水分的滲透,對於肥料的滲透同樣有阻礙作用,並且抑制空氣的流通,最終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殘留地膜的土壤抑制作物的生長

由於殘膜影響和破壞了土壤理化性狀,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長髮育困難。凡具有殘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響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除了影響作物的根系發育,殘留的地膜還會影響肥料的擴散;空氣流通不順暢,還會降低發芽率,造成爛種等情況的發生。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對環境造成汙染

地膜的材料一般都是塑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垃圾,正常情況下很難降解,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所破損,小塊的地膜就會被風散到各處,並且有些人回收的地膜也直接堆放在地邊,被風颳過以後就更嚴重了。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該不該使用地膜?

雖然地膜使用第一年增產明顯,但是殘留的地膜難清除、難降解,殘留的地膜會危害幾年甚至十幾年,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小編的建議是能不用的情況下儘量別用,如果使用的話也應儘量採用低殘留的方法。

目前降低地膜殘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適期揭膜

以前回收地膜一般都是在農作物收穫以後,那個時候地膜使用時間過長,破損嚴重,回收後的殘留率自然也就很高,但是可以根據不同的作物來篩選出最佳的揭膜時期。適期揭膜技術可縮短覆膜時間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較好的韌性,容易回收,可以大大的降低土壤中地膜的殘留量。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增加地膜韌性

地膜難回收的原因主要是在使用後韌性降低,而想要提高韌性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加地膜的厚度。目前我國農業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都為0.007cm易破碎,難回收,而現在很多國外使用的農用地膜厚度為0.015cm,韌性更強,不易破碎,回收後地膜殘留率低。

曾經大力推廣的地膜技術危害土壤健康,我們該如何繼續使用?

另外,現在也有人想過研究新的可降解的地膜材料,其實可降解的材料並不難找,但是尷尬的是如果降解過快就無法達到地膜該有的作用,並且可降解材料的成本現在也很高,不適合大量應用。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我們是科技農場,專注於農業知識科普,農業技術分享以及政策的解讀,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