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永遠不換手機號

郭明亮,筆名,南塬人家,陝西省渭南人,市作協會員。生於沋河川,靠吃東坡的麥子長大成人。已步入不惑之年。漂泊於城市,認識的人多與我說話的人少。孤獨寂寞了一個人經常喃喃自語。在手機裡寫說說寫小說。一個專寫平凡人故事的平凡人。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永遠不換手機號

題目: 永遠不換手機號

農曆三月初六,是想母親的日子。母親是二零零四年的那一天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年她七十一歲。得知母親生命垂危趕到家時她的眼睛已經緊閉,平平地躺在睡了多年的土炕上。村醫王叔看著那不再冒泡的輸液瓶對我們兄妹說:“不用等救護車了,準備後事吧。”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相信那是事實,可姐的痛哭聲告訴我母親真的離開了。握著母親那還有餘溫的手,有多少的話還沒說,突然就成了陰陽之隔;除了眼淚還是眼淚,久久地跪在母親的土炕前,自責地拍打著一片空白的腦門,為什麼沒留住母親,讓她繼續待在城裡?想起母親最後和我的對話泣不成聲。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永遠不換手機號

“你回吧,媽有時間就來你家。” 在南塘的五岔路口旁,我攙扶著母親,慢慢地上了那回王埝村的班車。母親坐好,我欲離開,母親突然叫了我的名字。“明亮,把你的手機號給媽寫上。” 我彎腰從地上撿起一個廢煙盒認真地寫手機號,邊寫邊笑著說:“家裡有我的手機號,你可以問哥嫂,還寫啥?” 母親說,“寫一個,我用起來方便。”沒想到,那一句要手機號的話成了母親給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沒想到給的那五十塊錢,成了人生最後一次給母親錢。“你拿上,媽不花錢。” 在中心醫院門口,推著自行車的我放慢了腳步 ,從口袋掏出五十塊錢給母親。“你困難,用錢的地方多,媽不用。”母親再三拒絕著,我還是倔強地把錢塞進了母親的大襟衫子的衣兜裡。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永遠不換手機號

母親的手漸漸發涼,我不願鬆開,還是緊緊地握著。任何悲痛的語言也形容不出那一刻的心情,腦海裡全是母親。能放下的放不下的事全放下了,像過電影一樣回憶著母親;從我站著揭開母親的大襟衫子不知羞恥地銜著她那乾癟的乳頭憶起,一直到我成家立業娶妻生子。母親沒兄弟姐妹,外公外婆一生只有母親一個孩子;母親的人生沒過多少寬鬆的日子,父親雖然勤勞,可那個年代勤勞也不解決問題。一家人穿衣,幾個孩子上學,地裡的肥料,老人的疾病,親戚之間的走動;哪一個不用錢啊!厚道自尊心特強的父親總是把借錢的差事落到母親頭上。

我只要一閉眼,腦海裡會迅速浮現出十多個不同版本母親外出借錢的場景。有時不懂事的非要跟著母親,可母親從來不願讓我跟她去別人家借錢。她有次沒借到錢歸來很沮喪地對我說,“娃呀!媽不想讓你有多大的出息,長大了只要不借錢就行了。”我深深地記住了母親對我的教誨,可在人生的路上卻一次一次背叛了母親對我的期望。為了更好生活為了自己的發展,我也奴顏婢膝地借錢。

自從十九歲外出漂泊後,沒多少的夜晚和母親睡在一起。總是幻想著回家睡在母親的土炕上,枕一會兒母親那一塊和磚頭一樣大小的玉石枕頭,和母親說說笑笑地談論著我們的日子。可惜母親的眼睛緊閉了,她再也不知我回來了,她再也不問我,“想吃啥?媽給你做。”她再也不抱怨我,“打啥麻將,那是賭博。”我還是不願意放開母親的手,想聽母親對我說幾句,哪怕是罵我打我也可以,可惜母親累了,永遠地睡著了。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永遠不換手機號

在炕角的一個手帕裡看到了給母親寫的那一個手機號,一個被母親抹淨了的煙紙盒,我多麼渴望手機裡傳來母親說話的聲音。久久地凝視著那個煙盒,回憶著和母親最後那一幕的分分秒秒。一個頭上蒙著手帕的老人拉開了我的手,表情淡定地說:“別難過,你媽找了一條好路,她享福去了。”

十三年過去了,手機號一直沒變。總是擔心母親找不到我。有人讓我寫手機號那一刻總是腦海裡浮現彎腰從地上撿煙盒寫手機號給母親的那一幕。我也多次神經兮兮地喃喃自語,“媽,我不換手機號,給我打一次電話吧!”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永遠不換手機號

關於母親,我有說不完的話,她答應過要來城裡再長住一次,遺憾的是那二十二天的日子成了最後的團聚。清明節我會按時回去的,會去東坡看望母親。多少次夢裡手機響了,母親對我說,“面好了,吃乾的還是湯的,後來又嘮嘮叨叨著,咋忘了,你愛吃的是乾麵;咋忘了你在城裡。

2017年3月28日晨寫於前進路小店內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永遠不換手機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