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教师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常听人作这样的比喻:教育如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认为:"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那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师,不正如同诗人一般了吗?

写诗要有灵感、悟性,好教师也应具有这样的品格,永远怀有梦想,憧憬明天,对教育中的点点滴滴要时常有新的感受,有创新的激情。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感受到教育的诗意,才能享受诗意的教育生活,当教育在他的眼里成为一种幸福的享受时,他麾下的莘莘学子也一定正在享受幸福的教育。

做一个诗人是被人尊重,为人羡慕的,历史上有多少诗人名留史册,他们的不朽诗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匠人"却少有此殊荣,而且还被世人认为多是"因循守旧"之辈等。尤其是"教书匠"一词,近年来更是让众多教师唯恐避之不及,大家都争着去做"教育家",但真正能成为教育家的又有多少呢?诺大中国,近千万教师,有一半能成为教育家吗?十分之一如何呢?百分之一又如何呢?......恐怕绝大多数教师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就非常不错了。

真正能成为教育家,无疑是非常伟大而光荣的,这意味着他们将为祖国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我们也看到当今学校也存在着这样的教师,他们被领导看作培养的苗子,外出作课屡屡获奖,写的论文也能被评为一二等奖,可是看看他的教学成绩,却差强人意,了解一下他们平时上课的情况,却并不怎样,甚至连学生的作业都不能认真批改。这些教师把功夫都放在了如何"成名"上。他们认为个人成名靠的是优质课、观摩课,靠的是写出能得高奖的论文,而平时的教学,只不过是一次次简单地重复罢了,根本不予重视。他们的理想是成名做"教育家",而非"教书匠"。

如果通过如此方法去争当"教育家"的话,我想,还是甘愿做一个"教书匠"。

"教书匠"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要日复一日"重复昨天的故事",意味着因循守旧、缺乏创造力呢?我看也未必。在祖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涌现了无数的"文学巨匠",他们的创造力为世人所公认。在词典中还有"匠心独运"一词,意思是"巧思运筹,独特非凡"。好一个"匠心独运"!其中包蕴着的巧妙的心思,独特的运筹,岂不正是个性化与创造力的象征?

教师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朱光潜先生说:"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看刘进先先生《技术创新的帅才、将才与匠才》一文也颇有感触。刘先生言:"人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之中,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帅才,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技术创新的将才,能工巧匠则是技术创新的匠才。""能工巧匠能解决一般生产人员难以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他们能把那些难度大的优秀设计变成优秀产品。科技人员所掌握的生产技术与之不能相互替代,不能相互包含,面是互为补充。""目前,我国强调将才多,强调帅才少,强调匠才更少,对人才的理解是片面的,缺少帅才和匠才成长的的环境和土壤,对我国的现代化十分不利,只有帅才,将才,匠才齐全,结构合理,协调运转,才能使我国技术创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教育战线上也是如此,如果视教育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长官为帅才,视学校里的各位有作为的校长为将才的话,那么众多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岂不正如那"匠才"。而教育战线上的"匠才"也如那帅才、将才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也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即使是匠,亦可成才。虽身居匠位,但不自卑不自弃,积极探索匠中之巧,日积月累亦可成为匠中之才。想到此处,我也颇为自己这"教书匠"的身份而感到自慰。

"匠人"的工作多以重复居多。重复,是一件令人生厌之事,但匠人须得有一股耐性,一种毅力,要努力把这一件件重复的事情做得妥妥贴贴,如此,才算尽到自己的职责。否则便会毁了自己的前途。试想,一个木匠在做第一把椅子时,兴致勃勃,做得还算可以,做第二把时便厌烦了这种重复,敷衍了事,其结果可想而知。好的匠人,不仅能正确地对待这些重复,还能从许多的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不断改进,使之日臻完善,达到至工之境界。事实上,许多大师的成才,也正是在这不断地重复与改进中才得以实现的。有人看到毕加索把同一题材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子好多幅。忍不住问:"是否很多人都向你订购这同一题材的画,难道有那么大的需求?"毕加索朝那人看看,不大高兴:"问得好愚蠢!光线每分钟不一样,每天也不同,所以我画出来的也总是新题材。"细细思索教师的工作又休尝不是如此呢?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似乎是日日重复,但每天所备的课不同,所针对的学生不同,即便是同一节课,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也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许多不同的情况。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要看到这不同,要正确地对待这一次次的重复,要以极认真的态度去应对这一次次的重复,不但不能厌烦它,还要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它,这样我们就能从这一次次的重复中找到教育的规律。正是在一次次的重复中,我们的教学功底日益扎实;正是在一次次的重复之后,学生一天天地长大成才。而且如此以来,我们也便从这枯燥的重复中找到了乐趣,体验到了诗意。

有人对朱光潜先生的一生做如此的感叹:正因为先生把自己当作匠人,最后先生也就成了诗人。是的,先生在看重诗人般的妙悟的同时,更没有丝毫地轻视匠人的手腕,终获成功。与之同理的还有大家熟悉的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等等。这些大师们没有浮躁的心态,他们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大师,而是沉下心来一次次地面对重复,然而在无数的重复之后,他们成了真正的大师!在我们高喊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时候,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应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呢?

"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我在心中一遍遍地默念这句话,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我想,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都会从这句话中得到不少的启发的。

教师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