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莫言和陳忠實模仿《百年孤獨》,但知道馬爾克斯模仿的誰嗎

關於馬爾克斯對中國作家的影響,這個話題可能已經被說爛了,因為當今中國最優秀的這批作家幾乎都受過馬爾克斯的影響,並且很多作家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過對馬爾克斯的敬意

。但為照顧對當代主流文學關注較少的讀者,在這我還是先說一下馬爾克斯對中國作家的影響吧。

你知道莫言和陳忠實模仿《百年孤獨》,但知道馬爾克斯模仿的誰嗎

上世紀80年代,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影響中國作家的主要是現代主義文學思潮,而其中對作家影響最大的我以為當數馬爾克斯,再算一位的話大約才是福克納。對於從那個時期走過來的中國作家來說,不讀《百年孤獨》基本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不知道魔幻現實主義就不配在同行前談論文學

最明顯的當屬陳忠實的作品《白鹿原》,開頭直接模仿了《百年孤獨》。“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當年我就是開頭看到這句話,然後把《白鹿原》合上去了,心想:這不就是盜用《百年孤獨》的開頭嗎?不知道大家初看這句話有沒有想起《百年孤獨》的經典開頭呢——“很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你知道莫言和陳忠實模仿《百年孤獨》,但知道馬爾克斯模仿的誰嗎

白鹿原中田小娥劇照

前幾年上學時為了完成一次作業,又把陳忠實的《白鹿原》看完了。果不其然,發現了更多與《百年孤獨》的雷同之處。限於篇幅,在這就不一一敘述了。當年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在瑞典文學院的演講中也提到“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關於莫言對馬爾克斯的模仿,最明顯的應該是《生死疲勞》對《百年孤獨》敘事的模仿。莫言自己也說過,他其實是有意去避開馬爾克斯的影響,但是後來又發現那樣使自己的作品失去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另外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和《兄弟》、馬原的《虛構》、蘇童的《1934年的逃亡》、韓少功的《雷禍》等等都有馬爾克斯的痕跡,在這就不一一講說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讓我在後面的文章一一分析。嗯,接下來還是說說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模仿的是誰吧。

你知道莫言和陳忠實模仿《百年孤獨》,但知道馬爾克斯模仿的誰嗎

餘華

那位作家叫做胡安魯爾福,於1917年5月16日生於墨西哥,其主要作品有《燃燒的原野》、《佩德羅·巴拉莫》,和諾奧克塔維奧·帕斯和卡洛斯·富恩特斯並稱墨西哥文學20世紀後半葉的“三駕馬車”。對於胡安魯爾福,

馬爾克斯曾經說過:發現胡安·魯爾福,就像發現弗朗茲·卡夫卡一樣,無疑是我記憶中的重要一章

另外馬爾克斯還說:我可以整段地背誦《佩德羅·巴拉莫》時,我還沒完全從眩暈中恢復過來。其實,不止如此:我能夠背誦全書,且能倒背,不出大錯。並且我還能說出每個故事在我讀的那本書的哪一頁上,沒有一個人物的任何特點我不熟悉

你知道莫言和陳忠實模仿《百年孤獨》,但知道馬爾克斯模仿的誰嗎

胡安魯爾福和《佩德羅巴拉莫》

是的,就是這本馬爾克斯能倒背如流的《佩德羅·巴拉莫》,使他寫出了《百年孤獨》這樣一本曠世奇作。其中馬爾克斯的經典開頭就是模仿的文中的“雷德里亞神父很多年後將會回憶起那個夜晚的情景”。是不是感覺比國內的作家對馬爾克斯的模仿還不著痕跡呢,簡直就是照搬嘛。當然《百年孤獨》對《佩德羅·巴拉莫》的模仿遠不止此,從立意到敘事基本都是《佩德羅·巴拉莫》的影子。時間的支離破碎、死亡的毫無界限、痛苦的妖冶瘋狂……《百年孤獨》是一個大長篇,其中有很多馬爾克斯的創新,但基本還是沒脫離《佩德羅·巴拉莫》。而《佩德羅·巴拉莫》只是一個小長篇,印成紙質書也才100多頁。

提醒一下,很多人初看《佩德羅·巴拉莫》可能會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因為裡面的時間是破碎的,所以第一遍最好把重要時間節點和人物在筆記本上記一下。那樣的話,看第二遍就會對一些其中敘述有恍然大悟之感了。家長給小孩看看這本書也是不錯的,相信小孩子一定會說:哇,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啊!

你知道莫言和陳忠實模仿《百年孤獨》,但知道馬爾克斯模仿的誰嗎

最後摘抄幾句《佩德羅·巴拉莫》的經典句子吧:

在那裡你將找到我的故地,那是我過去喜愛的地方。在那裡夢幻使我消瘦。我那聳立在平原上的故鄉,綠樹成蔭,枝繁葉茂,它保存著我們的回憶。你將會感覺到那裡每個人都想長生不死。那兒的黎明、早晨、中午和夜間都完全相同,只是風有所不同。那裡的風改變著事物的色調;那裡的生命好像低聲細語,隨風盪漾,生命本身就彷彿在低聲細語……

每嘆一口氣就好像把自己的生命吞掉一口。

雷德里亞神父很多年後將會回憶起那個夜晚的情景。

謝謝閱讀,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