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師招考《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彙總

2019安徽教師招考《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彙總

1、

學習過程: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師出教育,專注教師考編)

2、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3、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4、關鍵期:個體早期生命中有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這個時期稱為關鍵期。

5、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狀態。

6、人格:又稱個性,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7、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的意識。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8、認知過程:是指學生藉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存在著個體之間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個別差異。

9、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10、掌握學習: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和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學評價項目)。

11、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師出教育,專注教師考編)

12、廣義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13、知識:是客觀事物的特徵和聯繫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它是來自反映的對象本身的認知經驗。(見43)

14、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則要求的活動方式,它是來自於活動主體所做出的行動及其反饋的動作經驗。

15、行為規範:是用以調節人際交往,實現社會控制,維持社會秩序的思想工具,它來自於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交往經驗。

16、強化

:是指在刺激-反應聯結中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強化:通過施加滿足刺激來提高反應發生的概率。

18、負強化:通過撤消某一厭惡刺激來提高反應發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種無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於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以達到消除某種行為的目的。(師出教育,專注教師考編)

20、懲罰: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以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

21、學科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態度和方法。

22、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23、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

24、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於學習任務,並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其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以促進學習的遷移。

25、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它一般有三種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

26、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27、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它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信念等。學習需要也稱為學習驅力。

28、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並解決問題的需要。

29、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0、附屬的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的讚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師出教育,專注教師考編)

31、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學習期待就是學習目標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

32、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33、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願望或趨勢。

34、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35、替代強化:通過一定的榜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或學習行為傾向。

36、自我強化:學習者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

37、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38、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39、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0、負遷移

: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干擾、阻礙。(師出教育,專注教師考編)

41、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是指處於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42、垂直遷移:又稱縱向遷移,指處於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43、一般遷移:也稱普通遷移、非特殊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44、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

45、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師出教育,專注教師考編)

46、

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47、重組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聯繫,從而應用於新情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