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魔芋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蒟蒻,別名鬼頭。 據《本草綱目》記載,魔芋有消腫、散毒、化痰、通脈、健胃等功能,因此受到世界保健食品市場的青睞,風靡東南亞。 它也是自然界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經濟作物 ,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兩大魔芋主產國, 日本是國際上研究利用魔芋水平最高的國家 。 我國是魔芋最大的生產國,近年來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約 13 萬 hm 2 ,年產魔芋約 120 萬 t ,生產精粉約 3 萬 t ,主要分佈在雲、貴、川、渝、鄂、陝一帶。

陝西省是全國四大魔芋主產省之一, 面積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主要分佈在陝南與關中地區, 種植效益好, 是該地區當前產業扶貧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地方特色作物 。 《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十六章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特別提出要依託魔芋等作物發展特色食品。 省委、省政府部署了要“依託資源稟賦,發展優勢產業,實現特色產業突破”的總體發展戰略。 這也是寶雞地區發展綠色產業、特色產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

1 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優勢與產業現狀

為全面瞭解寶雞地區魔芋產業的發展現狀,系統學習和借鑑國內外魔芋產業的發展經驗, 促進寶雞魔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利用互聯網查閱產業動態, 深入全市 4 個縣區、 6 個鎮村, 採取座談討論、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展開調查。

1.1 寶雞魔芋產業發展優勢

魔芋適宜於海拔 600 m 以上的地區, 年均氣溫在 13℃~15℃ , 生長期氣溫 20℃~35℃ , 有效積溫在4 000℃ 以上, 年降雨量在 700~2 000 mm 區域種植,適宜在陰涼潮溼的環境生長,芋果、芋林、芋糧間套潛力巨大。 寶雞地區海拔 700~1 500 m ,屬於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在 2 000~2 200 h ,平均氣溫在 12℃~14℃ ,降雨量在 600~900 mm 。 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 82.5% ,較適宜魔芋生長。其中眉縣、岐山、鳳縣種植優勢更為突出,在這些區域,魔芋種植與其他作物的兼容性好,間作套種效率高,投入產出比大,具備打造魔芋產業集群的基礎。

寶雞市魔芋加工產品主要以乾片、精粉、魔芋膠等原料產品為主, 魔芋精粉價格在 6 萬元 /t , 2017 年更是超過 8 萬元 /t , 商品芋約 5 200 元 /t 。 近年來,由於市場好,銷售穩定,對魔芋產業帶動作用明顯,並伴隨著國內有限的生產區域與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為我市魔芋大力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1.2 寶雞魔芋產業發展現狀

1.2.1 魔芋生產、 加工情況 寶雞地區種植多以零星種植為主,規模化發展較少。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魔芋產品需求劇增,價格持續上漲,部分農戶開始適度規模種植。 2017 年全市魔芋種植約 0.8 萬畝,其中眉縣約 0.5 萬畝, 岐山約 0.15 萬畝, 其餘分佈於鳳縣、鳳翔、千陽與太白。 岐山的蔡家坡鎮、安樂鎮,眉縣的首善鎮、齊鎮、金渠鎮,鳳翔的南指揮鎮,鳳縣留鳳關鎮等種植規模較大, 初步形成規模化商品種植格局。 目前,全市種植加工企業僅有 5 家(見表 1 ),主要集中在眉縣與高新區,年均加工鮮芋約 6 000 t ,寶雞康迪特生化有限公司年均生產魔芋精粉 200 t ,50% 的原材料仍需在雲、貴、川等外地調運,增加了企業加工成本,同時不能保證原料的供應,且實際產量只達到設計產量的 60% ,產業現狀令人擔憂。

1.2.2 魔芋是綠色產業、 朝陽產業與脫貧產業 魔芋食品是一種天然綠色保健食品,具有低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高膳食纖維的特點,是世界上唯一富含葡甘聚糖的植物。 近年來,消費者對魔芋食品的關注程度逐年升溫,需求量逐漸增大。 另外,葡甘聚糖除在食品原料及添加劑上應用以外,還在藥品、化工、印染、石油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魔芋產業是寶雞地區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 魔芋適生於寶雞山區,這也是寶雞主要的貧困區域。 在這些區域,魔芋種植與經濟林兼容性好, 效率高, 投入產出比大,具有良好的種植效益。 把魔芋產業作為重要的精準扶貧項目來抓,通過“合作社 + 農戶 + 企業”等多種形式,能夠助力寶雞山區貧困戶早日脫貧。

表 1 寶雞市魔芋生產加工概況

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1.2.3 種植模式多樣化 魔芋是矮稈喜陰作物,怕強光直射,要求日照強度弱、時數短,因此必須遮蔭避免陽光直射,適合間作套種。 寶雞市魔芋種植模式以“玉米—魔芋,經濟林—魔芋”間作套種為主。 其中岐山縣以“玉米—魔芋”間作套種為主,在蒲村鎮雒家村基地起壟連片種植以 1 行玉米套作 2~3 行魔芋的方式進行種植;眉縣以“獼猴桃—魔芋”間作套種為主,一般 4 m 獼猴桃果園行距套種 4~5 行魔芋, 3 m的獼猴桃果園行距套種 3 行魔芋; 千陽主要是在蘋果幼園試驗“蘋果—魔芋”套種模式,一般 3.5 m 行距套種 3 行魔芋。

1.2.4 效益顯著 目前,寶雞魔芋種植每投入 0.5 kg魔芋種,可繁殖 1.75~2.25 kg 商品芋。 套種模式下每畝平均投入 225 kg 魔芋種, 畝產商品魔芋 1 250 kg ,按2015-2017 年市場平均價 3.6 元 / kg 計,畝收入 4 500 元,扣除投入成本 1 800 元 / 畝(種子 1 350 元 / 畝,肥料、農藥、人工等費用 450 元),每畝魔芋純收益 2 700 元,再加上種芋、玉米產值,每畝收益在 4 000 元左右,高出糧食作物 5 倍,“獼猴桃—魔芋” 間作套種畝產值更可達到 1.2 萬元以上。 不同栽培模式下(見表 2 ),魔芋與玉米、核桃套種效益增長顯著,與蘋果、獼猴桃套種雖有增長,但與其本身市場價值較高有關,效益增長幅度不明顯, 建議可以在蘋果與獼猴桃幼園進行套種,來增加農民收益。

表 2 不同栽培模式下經濟效益比較

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 突出問題

2.1 政府支持不到位,產業的投入有效性不足

寶雞魔芋產業的發展起步晚,長期以來,由於投資小且分散,一直未形成發展合力,特別是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少, 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魔芋產業的發展。 魔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恩施和富源的魔芋產業之所以發展較快, 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當地政府對魔芋產業發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近幾年來,我市也有投入,但資金投入的有效性不足,對魔芋的科研、種源及種植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

2.2 魔芋加工技術不高,新產品開發深度不夠,產品營銷體系不夠健全

為適應市場需求, 國內外同行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利用魔芋中葡甘聚糖的特性,陸續研製出各種各樣的魔芋系列休閒食品、仿生食品及保健食品等,如魔芋方便麵、魔芋粉絲、魔芋酒等魔芋系列製品,部分產品已正式推向市場; 湖北恩施推進的初加工多孔灶烘烤技術, 能較好地保證魔芋切片的烘烤質量; 雲南富源魔芋精粉加工企業採用的芋角分級細化工藝,進一步提高了魔芋精粉質量。 而我們加工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明顯滯後。 加工產品主要以乾片、精粉等原料性產品為主,且規模小、產值低,急需換擋升級。 另外,本地企業營銷不足,還沒有像雲南富源、四川安縣和湖北恩施那樣的魔芋交易市場, 產品營銷體系也有待健全完善。

2.3 魔芋產業人才缺乏,產業標準化體系尚未完備

由於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晚、 產業規模相對較小,發展魔芋產業的大部分人員都是“半路出家”,沒有專攻魔芋種植、加工和營銷知識的人才,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嚴重影響了魔芋產業的發展。 魔芋種植( GAP )、加工( GMP )和營銷( SOP )標準化體系尚未完備, 缺乏一整套有關魔芋產業發展方面的標準。 目前,寶雞魔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魔芋種植及發展方面,僅憑人們長期積累下來的實踐經驗來抓,無法保證魔芋產業的發展質量。

3 建議措施及思考

堅持“科技支撐、循環發展、服務保障、創新機制” 的工作思路, 立足早謀劃、 早安排、 早落實,充分發揮本地農業科研機構的作用, 努力實現寶雞魔芋產業發展新跨越, 是現實對我們魔芋產業人員提出的機遇和挑戰, 也是我們農業科研人員的責任和義務。

3.1 堅持行政推動,實現園區引領,狠抓基地建設,推動模式創新,制定全市產業發展規劃

實踐證明,抓點示範既是工作方法,也是推進工作的有效手段。 按照“政策搭臺、園區參與”的原則,推行“政府推動,園區引領(龍頭企業、合作社、園區)”的產業發展模式。 產業園區已經成為現代魔芋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展示、推廣服務、技術培訓的重要平臺。 通過園區引領,走出一條以重點鎮、專業村為支撐, 以專業大戶為基礎的區域特色現代魔芋產業發展之路。 產業基地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多年來借鑑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模式總結出了 “產業聯盟 + 合作社”、“合作社 + 農戶”、“企業 + 基地”等有效模式。 經營機制的創新,可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力爭為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建議利用 5 年時間,規劃出 10 萬畝的魔芋適生區, 建成 3 萬畝魔芋種芋繁育基地和5 萬畝商品芋種植基地。 到 2025 年,計劃年產商品芋5 萬 t 、精粉 5 000 t ,實現魔芋產值 3.5 億元人民幣。

3.2 加大科研投入,不斷科技創新,夯實技術支撐充分利用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合作的機遇, 通過現代魔芋產業技術體系科研平臺,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不斷強化技術宣傳培訓,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進一步強化魔芋生產技術保障, 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的提升,為魔芋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3.3 大力培育企業龍頭,聚力打造品牌魔芋龍頭強,產業才能強。 可以通過財政資金支持魔芋精深加工企業開展技術升級、產品換代,延伸產業鏈,提高魔芋產品附加值,提升企業競爭力。 只有加快構建龍頭企業帶動、 實現訂單種植、 產品系列開發、經營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聚力打造寶雞魔芋特色品牌,才能做大做強寶雞魔芋產業,提高“寶雞魔芋”品牌市場知名度。

3.4 政府成立組建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支持梯次推進,力促產業健康發展

成立專項資金引導和促進魔芋生產基地建設。鼓勵發展魔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加工企業生產基地等,提高魔芋生產組織化程度,大力推進魔芋標準化種植,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應用度,提升魔芋生產水平。 當前,魔芋軟腐病防治尚無辦法,病害時常發生,危害嚴重,魔芋生產風險較大。 設立由政府、保險公司和農戶共同參與的魔芋生產保險, 可提高生產者抗風險能力,有利於魔芋生產穩定、健康發展。 實踐證明,凡是魔芋產業發展較好的地方,均有政府的強力支持。 政策支持應從魔芋產業的上游向下遊梯次推進,分步實施。 也就是從魔芋產業的規劃、種植的區劃、 魔芋科技研究與推廣、 種源及種植基地建設、乾片烘烤體系、種源及乾片交易市場、精粉加工集群、 魔芋製品等魔芋全產業鏈, 從上到下分期分批、逐次支持。 有條件地區可以將魔芋納入各級惠農支農政策補貼範疇和扶貧重點產業支持, 充分發揮魔芋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5 創辦魔芋產業聯盟合作平臺

建立聚合魔芋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事業單位資源、協同發展、合作溝通的平臺。 聯盟將跟蹤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及時掌握技術研究動態;推進產業技術交流及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人才培養和交流;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市民對魔芋的認知水平,引導人們食用魔芋產品的良好習慣。

魔芋產業在寶雞市雖是小產業, 但在農業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持續推進寶雞市魔芋新產品開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讓農民在產業開發中分享增值收益, 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和脫貧攻堅, 進一步促進寶雞市農業轉型升級和質量效益提升。

寶雞市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