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簡辦,“厚養”風氣深入人心

□ 本報記者 王兆鋒 張曉帆

本報通訊員 王偉 健雙

耀澤 文靜

4月5日,清明節,位於聊城市城郊的東昌府區古樓街道賈莊村,村民用鮮花緬懷先人,文明有序。

在這個村,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紅白事不大操大辦,厚養薄葬,已經成為村民的共識。

村紅白理事會成員陳玉安說:“以前一場白事,需要100條香菸,現在只需要10多條。以前要擺二三十桌酒席,半個村的人都去吃,現在一律‘一碗端’。以前孝衣要發100多套,現在只給主要親戚發幾套。這樣一場白事下來,能節省七八千元。”

“紅白事是傳統民俗,不辦於情於理說不過去,但大操大辦也不行。一場白事,要是辦的鋪張些,2萬元也打不住。燒三天紙、五天紙、七天紙,天天擺席。對從土裡刨食的農民來說,兩三年翻不過身來。”賈莊村黨支部書記陳玉忠說:“為制止大操大辦,黨支部組織村裡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組成紅白理事會,召開黨員代表、群眾代表會議,制定了關於紅白事的村規民約,全村村民嚴格執行。”

陳玉忠的母親去世時,他的朋友要請舞獅隊在葬禮上表演,找陳玉忠商量了三五次,都被陳玉忠婉拒了。有一戶村民辦白事,堅決要請樂隊,紅白理事會的成員跟他家協商:“請樂隊可以,但是不能進村,只能在離村3裡外吹喇叭。”該村民一聽,只好作罷。

陳玉忠介紹,村裡有崇文尚武的傳統。下一步,村裡準備建一處公共場所,存放骨灰盒。等清明節時,紅白理事會組織集體祭奠先人。通過古琴演奏、吹尺八(一種樂器)、武術表演等形式緬懷先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紅白理事會已經成為山東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力量。以青島市即墨區為例,全區在全部村莊建立了紅白理事會組織,並將移風易俗納入了《村規民約》。

去年年底,王家官莊村民姜紹起的母親去世,按照當地風俗,姜紹起少說也要花費幾萬元。在得知老人去世後,村莊紅白理事會第一時間介入,在宣傳“厚養禮葬”政策的同時,結合本地的風俗,制訂了一套“既不失禮又不浪費”的簡易流程方案。

根據這套“辦事方案”,姜紹起只在家裡擺了2桌酒席招待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花400元購置了一個骨灰盒,前後算下來總花費不到1500元。整個操辦過程中,由紅白理事會核實、確定規模程序、服務項目、宴請人數和使用車輛,並在辦事當天幫忙管賬、理事,讓姜紹起省了不少心。由於符合村規民約中“喪事簡辦”的規定,姜紹起還獲得了一次性獎勵6000元。

“剛開始時一些村民不理解,但現在村民們都感覺得到了好處。”王家官莊村副書記王丕輝說,喪事簡辦不僅為村民省了錢,還使“厚養”風氣更深入人心,老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村民間的關係也更和諧了。

在即墨區通濟街道王家院村,5塊、10塊錢就是一場白事的份子錢。幾年來,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房子從平房變成了樓房,現代化的電器也越來越多,不變的是近年來一直堅守的村規民約——喪事簡辦。

以前,有老人過世,全村的同姓人基本都會給逝者送燒紙,累加起來,半噸的小貨車能拉滿滿的三車,村幹部經過一番商議後,立了規矩並寫入《村規民約》:喪事簡辦,由送燒紙變成送紙錢,份子錢每家不得超過10元,否則取消2300元的一次性獎勵,並對事主子女各罰500元,不能參加村莊舉行的各種先進和文明戶的評選活動。立了規矩以後,效果非常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