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首個文字獄

楊惲(yùn),輕財好義,廉潔無私,著名官二代,父親楊敞,霍光專政時期任丞相,被迫帶頭將坐了17天皇帝的劉賀廢黜為昌邑王,外祖父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楊惲為《史記》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為人恃才矜伐,公元前54年因一封書信被漢宣帝批准腰斬。

公元前66年楊惲告發霍氏造反,被漢宣帝封為平通侯,遷中郎將,當時西漢郎官補地方官都需要出錢送禮,郎官號稱“山郎”,腐敗現象非常嚴重。楊惲上任後大刀闊斧,令行禁止,山郎弊政至此罷除。楊惲因在中郎將任上的出色表現,被漢宣帝升遷為光祿勳。有才的人就容易恃才自傲,楊惲也不例外,朝廷內外結了不少冤家。公元前56年,楊惲被太僕戴長樂告了一狀,原因是有人告戴長樂的狀,戴長樂以為是楊惲唆使的,於是就搶先告了楊惲一狀。無非是些言語上的“瑕疵”,被判定大逆不道,好在漢宣帝明白人,只將這兩個人都革職除爵,免為庶人。

丟掉爵位後,楊惲在家治了些產業,自娛自樂,過得相當瀟灑。一位友人安定太守孫會宗給他寫了封信,勸他低調點:

“大臣廢退,當闔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產業,通賓客,有稱譽。”

善意的提醒被當成了譏諷,楊惲非常生氣,當即回了一封信,語言桀驁不馴,有埋怨又有挖苦,傲慢與偏見並存,狂放不羈的性格一覽無餘,這就是著名的《報孫會宗書》,與其外祖父司馬遷的那封《報任安書》如出一轍。

公元前54年,“夏,四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日食是自然現象,但當時人們不懂天文物理,認為日食是上天給人的懲罰,出於恐懼,他們要找個替罪人,這個人不能是皇帝,只好找個大臣。正好有人報告,楊惲在家過的逍遙自在,並說“惲驕奢,不悔過。日食之咎,此人所致。”逮到監獄一審,查出來有《報孫會宗書》這封信,漢宣帝“見而惡之”,滿紙荒唐言,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樣,當即批准大逆不道,腰斬,妻子充邊,與楊惲關係親近人員一律免職,當然也包括這個孫會宗。

說這是文字獄的第一例,其實也有些牽強。如果漢宣帝喜歡文學的話,楊惲也許會另一個下場,偏偏漢宣帝不喜好儒術這些虛的東西。僅從文學上評判,這封書信文采相當好,畢竟入選了《古文觀止》:

《報孫會宗書》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遭遇時變,以獲爵位。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竊恨足下不深推其終始,而猥隨俗之譭譽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過;默而息乎,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

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同心並力,陪輔朝庭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豈意得全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竊自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不意當複用此為譏議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烏烏。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滛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睏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僕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幹木、田子方之遺風,漂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毋多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