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有哪些歷史名人?

叫醒不過三生


中國安徽省安慶市這個地方,自古以來產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如李公麟、方以智、阮大鋮、朱光潛、海子、鄧稼先等。下面我主要給大家介紹三位。

一、阮大鋮

阮大鋮,字集之,他是明朝著名的大臣和戲曲家,曾擔任過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等種職。他沒有定力,先投靠東林黨,後來又依附於大太監魏忠賢,最終還投降了清朝,成了叛臣。

二、朱光潛

朱光潛,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美學家和文藝評論家,也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和教育家。他長期致力於美學、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代表作有《談美》《談美書簡》等。

我曾經特別好奇,想知道美學是什麼東西,有什麼好研究的,於是就買了朱光潛先生的《談美書簡》一書,前後讀了二遍。不過坦率地講,讀不太懂,感覺美學真的太深奧,不是我想象的那樣,但是我還是很佩服朱光潛先生的。

三、海子

海子,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當代著名詩人,15歲就考入我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在校期間,他積極創作詩歌,發表了多首著名的詩歌,如《面朝大海》《出暖花開》《以夢為馬》等。

海子的思想極端,內心苦悶,於1989年臥軌自殺,年僅25歲。可惜呀,一個天才就此殞落,讓人感嘆不已!

此外,安慶市的歷史名人還有趙樸初、鄧稼先、葉篤正等。

那麼,大家還知道安慶市有哪些歷史名人呢?歡迎補充。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關注我!


元哥說歷史


安徽安慶名人很多,這裡聊述幾位吧。

王珪(1019至1085),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的文學家。慶曆二年(1042),進士及第高中榜眼,授知制誥,翰林學士。

程長庚(1811至1880),徽班領袖謝,京劇鼻祖。

陳獨秀(1879弋1942),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五四運動”總司令,中共“一大”至“五大”中央委員歷任中央執行委員長,總書記。

鄧稼先(1924弋1986),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奠基人。

鄧石如(1739至1805),清代書法家,篆刻家。有《完白山人印譜》等行世。

方苞(


綺閣書生


先說幾個偉大: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領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1886年陳獨秀考取晚清秀才,1897年入杭州求是學院……

我不想寫了,因為寫政治人物只能做搬運工,而且不能搬錯了…。






老蛇正宗


安慶確實不愧歷史名城

為了彌䃼我從未涉足安徽的遺憾,我因為回答了二個關於安徽的問題,所以專門惡䃼安𡽪知識,一個是安徽王亞樵,一個是淮北分界線問題。

今天是回答安慶的名人有哪些?

人傑輩出如星漢燦爛

好,慢慢來。

先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光彩奪目的一篇"桐城派"。這是一個以"清代最大散文流派,亦稱桐城古文派,以其文統的淵源流長,文論的博大精深,著述豐厚清正"而風靡全國,由湘籍曾國藩大力推進,發揚而至高峰。

著名人物有著《獄中雜記》的方苞,《登泰山記》的姚鼐。
在我的居住地綿陽市人民公園,一尊不鏽鋼塑象慈祥的端注藍天下的人群,他就是已故"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物理工程院院士鄧稼先。生於1924年卒於1986年,安徽懷寧人,隸屬安慶市。這是綿陽市和安慶市兩地人民的共同驕傲。


陳獨秀同志現在網絡很火,這位當年穿長胞馬卦布衫的文化人,和鄧稼先是老鄉,都是懷寧人,巧合的是兩人均在四川走向時光終點。陳獨秀當年是北大教授,其文學造詣絕對沒有半點水份,創辦的《新青年》雜誌絲毫不遜於農民報告,而且是中共創始人之一,二次擔任中共總書記。其子陳延年也是中共早期高幹,二個兒子惜乎都把生命獻給了他們為之奮鬥的主義。
特別說明,這是黃梅戲發源地,著名演員嚴鳳英即是安慶人。

中國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宗白華,鄧以哲。

值得一提的是抗戰時名作家張恨水先生居然也是安慶人,其名作巜金粉世家》直令多情善感的女性情何以堪?當然,張先生也被"投槍"譏為"鴛鴦蝴蝶派",管他什麼派,偶像派們憑此倒賺了個"腰纏十萬貫"。

另外還有一個京劇武生揚小樓先生,估計當年的安慶是很難覓其蹤的,因為他一直"北漂",為皇親國戚們表演去了。

還有很多,餘不~


良人執戟2


首先是陳獨秀先生,它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是中國共產黨最初的召集人以及創建人,對於我國革命事業的前進作出了巨大貢獻,更是“五四青年運動”的優秀領導人,在那個動亂的時代,陳獨秀先生與李大釗同志等人相聚在一起,共同革命事業奮鬥著。曾在建黨偉業中看過陳獨秀先生一番激情的演講,就要在一個殘破的菜市場門口,他竭盡全力的號召大家投身到保衛國家的事業中。這是電影裡的一個場景,但是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他更加是一個有一腔熱血的人。

鄧稼先院士也是來自安慶,先生一生都為我國的原子彈事業鞠躬盡瘁。先生年少時曾在國外留學,學成後毅然返回祖國,他說這是他的國家,他那麼熱愛,又怎麼能置之不理。於是這一生都在為這個國家無私的奉獻著,沒有他們這些願意鞠躬盡瘁的科學家們,中國不會強大的如此之快,感謝!


六安事兒


我的故鄉安徽省安慶市,在家鄉的這塊土地上,人傑地靈,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名人,今天不再一一贅述,挑選幾位代表人物。

京劇鼻租——程長庚,徽班領袖、京劇鼻祖,安慶市潛山縣人。是他把徽戲從安慶市懷寧縣石牌鎮帶到北京,創建了我國國悴——京劇。政界代表人物——陳獨秀,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建人之一,“五四運動”總司令。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人,中共“一大”至“五大”均當選為中央委員,歷任黨的五屆總書記。而他的長子陳延年、次子陳喬年兄弟兩人,則是共產黨早期負責人,於1927年先後被捕,很快被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龍華監獄所殺害。
科學家代表人物——鄧稼先,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人。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被人稱為“兩彈元勳”。將軍外交家——黃 鎮,安慶市桐城縣(今樅陽縣)人,首任中國駐法、駐美大使,外交部副部長、中宣部第一副部長、文化部部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主任,中顧委常委等職務。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人。其唱腔亮麗沙甜、委婉動聽、韻味濃郁,譽為“嚴派”,是嚴鳳英一部《天仙配》把黃梅戲推向全國。現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安慶市潛山縣人。其代表作品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等。
民主人士著名代表人物——趙樸初,著名的佛教領袖,書法家,安慶市太湖縣人。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六、七、八、九屆副主席等。


安慶雜談


安慶,山水優美,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它有著眾多的中國之一及發源地的名號:中國第103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唯一單獨特批通過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早通商口岸之一。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國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



【陳獨秀】,清代至民國懷寧縣人,我國近現代著名人物,20世紀中國十大影響力人物之一,中國近現代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五四運動”的旗手和領袖,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創建者之一和早期最高領導人。


【朱光潛】,桐城縣人,我國現代著名的美學大師、教育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


【鄧稼先】,懷寧縣人,我國現代著名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授予中國“兩彈元勳”,被尊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海子】,懷寧縣人,我國當代最著名的詩歌作家、詩人,中國當代理想派詩人的代表人物,被稱作中國的“最後一位真正的詩人”。


得娛忘筌


舉幾個有名的吧

陳獨秀,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中國共產黨一到五屆的最高領袖。

鄧稼先,中科院院士,兩彈元勳、中國原子彈之父 。

李公麟,宋朝第一畫家。

張廷玉,康雍乾三朝宰相。

范增,項羽的謀士,曾力主項羽殺劉邦。

這些是相對比較出名的,其他還有很多名人。


紅黑聖西羅


1879年,陳獨秀誕生於安慶城北門,後隨叔父陳昔凡遷居於安慶城南門。陳獨秀原籍在今安慶市近郊白澤湖陳家剖屋。

1907年11月5日,趙樸初誕生於安慶城天台裡街“世太史第”。

現代美學先驅宗白華,誕生於安慶城小南門的方家大宅。

嚴鳳英誕生於安慶龍門口,祖籍桐城羅家嶺。

高朗亭(1774~?) ,藝名月官。清懷寧縣城(今安慶城)人。祖籍江蘇省寶應縣。現代戲曲研究家大多公認他為京劇藝術的奠基人,是徽班進京的第一位首領。擅演花旦,任班主後即不常演出,偶爾登場,給人以“耳目一新、心脾頓豁”之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朗亭率三慶徽進京,為乾隆祝壽,轟動一時,因此安慶人高朗亭在北京被尊為“二耆宿”。 1827年與春臺班主陳孔蒸、程御銓一起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門,組織戲曲藝人自行籌資設立安慶義園。

舒繡文(1915~1969) 女,安慶人,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20世紀30年代初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月花劇社、春秋劇社、上海業餘影人劇社等團體。民國30年(1941)參加中共組織的中華劇藝社,先後演出《棠棣之花》、《虎符》、《天國春秋》。抗日戰爭勝利後,參加拍攝《一江春水向東流》,此劇成為新時代電影藝術的扛鼎之作,曾經震撼了一代人無數的心靈,這部電影被譽為現代電影史上的里程碑。1949年,舒繡文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後隨軍南下。1957年調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曾成功地塑造了《駱駝祥子》中的虎妞、《關漢卿》中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莉亞等藝術形象。


侯侯196267188


安徽安慶曆史文化知名人士何熙年與安慶藏書樓

[摘要] 皖省藏書樓系清末開明官紳何熙年倡辦,它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先導,對近代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皖省紳士何熙年(字春臺,號熙年),安徽安慶人, 1900年辭官回祖籍安徽安慶。時值義和團運動失敗,新崛起的維新派開始從政體、思想、文化等角度,積極尋求救國圖強的出路,這在一直封閉的安徽產生了比較大的震動和影響,一些地方開明官吏發起創辦藏書樓之議,以“開通風氣,消弭隱患”。何熙年回皖後,“近察輿性,默參時局,痛新機之莫啟,嘆後患之彌涯,爰用約集同人,銳身自任”,1901年他撰寫《皖省藏書樓同人廣告本省宦紳公啟》,詳述創辦藏書樓宗旨及建設藏書樓經過等,並決議在已被廢止的敬敷書院舊址近聖街後岡(今安慶市拐角頭)“創辦書樓”。在何熙年的大力倡導下,一時間官紳群起,紛紛捐款資助,購置了大批書籍、圖畫、器具,並於光緒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1901年4月10日)在安慶姚家口租用民房18 間開辦藏書樓,並在《皖省紳士開辦藏書樓上王中丞公呈》中擬定了《皖省藏書樓開辦大略章程十二條》。於是,安徽藏書樓正式建起並對外開放。皖省藏書樓的創辦開啟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先導,它比1904年創辦的湖南省圖書館和湖北省圖書館約早三年的時間,可視為我國近代第一個正式的公共圖書館,它在藏書建設、服務方式和管理思想諸方面都已具有近代圖書館管理理念。

安慶最早的報紙叫《閣鈔彙編》,等同於安徽的《京報》,內容主要包括宮門鈔、上諭以及奏摺三部分,是編長印內閣發鈔摺片於政務最有關係者。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已見出版,三十年八月初一(1904年9月10日)改為日刊。採用冊裝期刊形式,毛太紙聚珍版排印,版面略大於《京報》。《閣鈔彙編》,由何熙年主辦,安徽正誼書局出版發行,報館設在大拐角頭的藏書樓,也就是老電視臺。

1902年春,陳獨秀由日本回到安慶,即聯合何春臺、潘晉華、潘贊化、柏文蔚等人在安慶北門大拐角頭的藏書樓發起演說會,並在藏書樓闢一閱覽室,陳列他們從日本、上海帶回的各種進步書刊,傳播新思想。夏末遭受通緝,好在提前得知消息,陳獨秀、何春臺等人早已離開安慶。

1915年9月,安徽人陳獨秀創辦了《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新青年》的創刊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更重要的是,早期的《新青年》作者大多是安徽人或與安徽有關的文化人。

參考《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