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苗期,如何進行科學管理?

李海林177


馬鈴薯播種出苗後如何管理?如何防治病蟲害?

馬鈴薯播種後出苗是很快的,要實現優質高產無公害,不僅要種的好,更需要管的好。



一要加強肥水管理

從團棵到開花期間,如果土壤不旱則不用澆水。

開花以後進人塊莖猛長的時期,要進行澆水使田間土壤始終保持溼潤的狀態,尤其是開花期的頭三水是非常關鍵的,即所謂“頭水緊、二水跟、三水澆了有收成”。結薯前期對缺水有三個敏感階段,早熟品種在初花、盛花、終花期。中晚熟品種在盛花、終花及花後一週內。 如果在這三個敏感階段依次分別地停止澆水,就會造成大量減產和損失,所以在這三個對水敏感的階段要及時澆水。



二要進行植株調整

在發棵到結薯的轉折期,如果秧勢太盛,可以噴施0.1%矮壯素或50-100ppm多效唑。 為了促進養分積累,現蕾時要及時摘去花蕾。

三要及時防治病蟲害

要採取綜合措施防治病蟲害,如選種時要選用無病種薯,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幾種常見病蟲害的藥物防治簡介如下:

1、防治早疫病

可用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1500-2000倍液、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或用疫菌清、好生靈、綠享二號進行防治。



2、防治晚疫病

發病時可用64%的殺毒礬可溼性粉劑、綠享二號廣譜性殺菌劑、疫菌清、好生靈可溼性粉劑等進行防治。

3、防治軟腐病

可用農用鏈黴素、可殺得、DT、綠享一號、綠享二號等藥劑進行防治。

4、防治蚜蟲

可用吡蟲啉、四季紅、抗蚜威噴霧防治。也可用銀灰色膜進行驅蚜,也可用黃板進行誘殺。

5、防治環腐病

切種塊時切刀要消毒。可使用農用鏈黴素或多抗黴素進行薯塊消毒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四要適時收穫

收穫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春薯收穫一般在雨季和高溫臨近時,易早不易晚。收穫前7天停止澆水,要在晴天的時候進行收穫,為了便於貯藏,收穫時要避免薯體損傷。

@圖說農村事期待您關注並提出寶貴意見。


圖說農村事


馬鈴薯我們這裡叫土豆。所以我下面就直接把馬鈴薯寫成土豆了。🙏🙏它的苗期指的是指土豆從幼苗出土後,到展葉6~8片,苗高15~20公分這段時間。對於這段時間的科學管理我們這裡主要露天種植的是春季土豆,既陽曆2月下旬3月初種6月份收穫。


土豆苗出土以後及時破膜以防烤苗的情況發生。既苗出土以後每天早上都要去土豆田裡巡查一遍。

春季土豆苗期管理主要防範的還是凍害或者說“倒春寒”

在清明節前後要多關注未來幾天的預報天氣情況,如果說有溫度下降的情況發生提前幾天噴施一遍殺菌劑+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肥。

查看土壤的墒情,如果說苗出的不齊或者苗弱的話既時澆水施肥,每畝地隨水沖施10~15斤尿素。幼苗期主要是以土豆莖葉生長為中心的時期,也是為塊莖的形成和澱粉積累打基礎的時期。所以說對於苗期要儘早的促進幼苗的迅速生長和根系發育,為以後土豆的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土豆苗期的時候,也可以噴施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可以提前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豫東小農


隨著最近幾年,馬鈴薯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雖然其種植技術農民朋友知道一些,但是從田間實際來看,農民朋友在種植技術上還是有些欠缺,尤其在田間管理上,肥水管理、病蟲害的管理都存在一些問題,那麼我通過實際與農民朋友交流以後,把主要田間管理問題寫出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肥水管理 促弱控旺

馬鈴薯是需肥量較大的作物,因此要在生長過程中及時補充氮磷鉀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可以施用金迪喜根苗營養液,補充根部所需的營養,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作物產量。還要及時疏鬆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土豆在整個生育期施肥應掌握“攻前、保中、控尾”原則,當幼苗出土80%時重施一次速效提苗 ,第一次地上秧苗分枝後,使用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噴施第二次,現蕾後,加大份量使用高鉀葉面肥+氨基酸或者生物刺激素進行噴施,結合病蟲害防治一起進行

控葉促莖

當馬鈴薯植株現蕾時,畝用15%多效唑50克,或者烯效唑對水50公斤噴施,一般選擇烯效唑,安全性高些,噴施後可防止植株徒長,加速土豆膨大,提高產量。開花膨大期要合理控制地表葉片的瘋長,促進塊莖的形成和膨大,增加作物的抵抗力,避免營養多餘的消耗,保證馬鈴薯的品質。

2、破膜放風 防燙凍苗

馬鈴薯露地覆膜種植的田塊,播種後我們要根據溫度和颳風大小到田間進行查看,一般播種後10~15天馬鈴薯會陸續出苗,在子葉出土並張開時,或子葉未出土但可見真葉時,要用手指或刀片正對幼苗處將地膜開一個十字形小口,把幼苗引出膜,然後在開孔處用細土封嚴膜口,以防跑墒受到凍害。開孔放苗時要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如外界溫度偏高,破膜放苗不宜過晚,尤其要防止陽光強時導致膜內高溫,造成燒苗。 一定要關注天氣溫度,不要出現燒苗和燙傷苗現象,如果出現了要及時進行補種。

3、芽前苗後 化學除草

對於馬鈴薯種植來說,田間雜草種類還是比較多,最近幾年整體雜草抗性也還是比較大,那麼我們在種植過程中要合理的選擇除草劑來控制雜草危害。在馬鈴薯上一般常用的主要是芽前封閉和苗後莖葉除草兩種方式,所以在藥劑選擇和使用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播後芽前封閉:

芽前封閉的藥劑從田間使用來看安全性比較好的,主要有:普通施田補(二甲戊靈)選擇這個藥劑一定要進行蓋土,另外覆膜種植不建議使用,避免因水霧太大導致要害,同時可以選擇綠麥隆,禾闊雙封的藥劑在播後苗前及雜草芽前或萌芽出土早期用藥,能有效地防除看麥娘、繁縷、早熟禾、狗尾草、馬唐、稗草、莧、藜、卷耳、婆婆納等多種禾本科及闊葉雜草,但對豬殃殃、大巢菜、苦蕒菜、田旋花效果不好。

狗尾草

莖葉除草:

馬鈴薯種植一般都是旱旱輪作田,近幾年除草的難度也有所增加。一般是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發,禾本科雜草主要有:馬唐、牛筋草、狗尾草為主,闊葉雜草一般以香附子、鐵莧菜、蒼耳主。化學除草一般在苗後3-5葉期前或苗高10公分左右使用。另外隨著雜草抗性增加我們不要單一的選擇一種除草劑,至少選擇2-3種除草劑進行復配使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以下配方任選其一

配方一:(闊旺)24%烯草酮50-60ml+(威霸)6.9%精惡唑禾草靈60-80ml+70%賽克津可溼性粉劑25—65g

配方二:20%吡喃草酮60~180mL+10%精奎禾靈60-80ml+70%賽克津可溼性粉劑25—65g

配方三:10%精奎禾靈60-80ml+15%精穩殺得乳油30~60mL+70%賽克津可溼性粉劑25—65g

鐵莧菜

4、病蟲防治 及時處理

馬鈴薯種植中病蟲害還是比較多的病害主要有疫病、瘡痂病、青枯病、病毒病等,那麼蟲害主要有地上蚜蟲比較嚴重,地下主要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呢?

4.1疫病:

馬鈴薯疫病主要由鏈格孢屬茄鏈格孢引起,可發生在葉片上,也可侵染塊莖。病菌易侵染老葉片,大棚高溼(高於70%)或連續陰雨,該病易發生和流行。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6—28℃,當葉上有結露或水滴,溫度適宜,分生孢子經35—45分鐘即萌發,從葉面氣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潛育期2—3天。瘠薄地塊及肥力不足田易發病。發病嚴重的葉片乾枯脫落,田間植株成片枯黃。塊莖染病產生暗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分明,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幹腐。該病近年呈上升趨勢,其為害有的地區不亞於晚疫病。

防治技術:發病初期選用75%代森錳鋅100g/畝或50%撲海因(異菌脲)60ml/畝+70%安泰森(丙森鋅)可溼性粉劑100~150g兌水30kg噴霧防治。

蕾後各施用1次,中間相隔10天;從塊莖膨大期開始,畝用68.75%銀法利(氟吡菌胺·霜黴威)75ml/畝,連續施用3次,每次間隔10天。

馬鈴薯 疫病

4.2瘡痂病:

馬鈴薯瘡痂病是危害馬鈴薯較重的病害之一,對其品質有很大的影響;症狀是在馬鈴薯塊莖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後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塊。後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於皮部,不深入薯內。

防治技術:一定要選用無病種薯,播種前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4分鐘。或者選擇福美雙+萎鏽靈的種衣劑拌種,在結薯初期選用40%碧銳(春雷·噻唑鋅)40ml/畝,戊唑+噻黴酮之類的藥劑都可以防治,兌水30kg及時對基部噴淋防治。

馬鈴薯 瘡痂病

4.3青枯病:

病菌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塊的病菌在窖裡越冬,通過灌溉水或雨水傳播,從莖基部或根部傷口侵入,向上侵入維管束後迅速繁殖並堵塞導管,妨礙水分運輸導致萎蔫青枯,青枯病是典型細菌型維管束病害。該菌在10一40℃均可發育,最適為30一37℃,適應pH6—8,最適pH6.6,一般酸性土發病重。田間土壤含水量高、連陰雨或大雨後轉晴氣溫急劇升高發病重。

防治技術: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最好與禾本科進行水旱輪作,選用抗青枯病品種。藥劑防治可用噻唑鋅、噻黴酮、銅製劑之類的藥劑進行噴淋,一般嚴重的田塊7-10天1次,連續灌2—3次。

馬鈴薯 青枯病

4.4病毒病:

馬鈴薯病毒病田間表現症狀複雜多樣,常見的症狀類型有:花葉型、卷葉型、壞死型、叢枝及束頂型。該病大都通過蚜蟲、灰飛蝨吸食汁液摩擦傳毒所致。

防治技術:種植脫毒品種,及時控制傳播源,防治蚜蟲、治蟲控病

馬鈴薯 病毒病

馬鈴薯主要蟲害:

1、蚜蟲:

早春隨著溫度升高是蚜蟲主要危害期,這是時候一般馬鈴薯苗期隨著溫度升高,馬鈴薯嫩芽快速生長時期危害比較嚴重,一般天氣越乾旱發生越嚴重,一般蚜蟲群集於被害植株的嫩葉、嫩芽為害,他的繁殖能力強,從而使得馬鈴薯植株葉片變黃卷縮;如果防治不及時就導致馬鈴薯植株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營養傳輸受阻,嚴重影響花芽形成和根莖果實發育,最終導致造成嚴重減產。同時蚜蟲是傳播病毒病的最主要的媒介

防治技術:隨著蚜蟲繁殖速度比較快,抗性比較大,不建議農民朋友採取吡蟲啉防治,可以採取烯啶蟲胺+吡蚜酮,或者高抗性地區;使用“氟啶蟲胺腈”進行防治,速效性、持效性都很好

蚜蟲危害嫩葉

2、蠐螬

蠐螬這幾年在旱地作物去發生比較嚴重,他主要種類多,而且世代重疊,尤其大豆、花生、玉米種植區域,他幼蟲主要取食馬鈴薯的地下部分,蟲量多時可成果實表面凹陷,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隨著暖冬和秸稈禁燒,幼蟲和成蟲在土中越冬,成蟲即金龜子,當10釐米土溫達5℃時開始上升土表,13—18℃時活動最盛,23℃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至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宜範圍時,再移向土壤上層另外一般蠐螬繁育週期比較長1-2年繁育一代。土壤潮溼活動加強,尤其是連續陰雨天氣,春、秋季在表土層活動,夏季時多在清晨和夜間到表土層。

防治技術:對於地下根莖作物來說,蠐螬我們可以選擇種子包衣來趨避他的危害可以選擇含有吡蟲啉、噻蟲嗪之類的種衣劑進行拌種,持效時間比較長,另外農民朋友選擇毒死蜱顆粒劑、辛硫磷顆粒劑撒施只是一時的效果,起不到長久的效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他的特性進行燈光捕殺和生物誘餌捕殺。

蠐螬危害

3、金針蟲

馬鈴薯的金針蟲危害相對花生來說稍微輕一些,但是由於金針蟲食性較雜,成蟲白天躲在麥川或田邊雜草中和土塊下,夜晚活動,同時成蟲在地上部分活動,只能吃一些禾穀類和豆類等作物的綠葉。幼蟲則長鉀生活於土壤中,能咬食剛播下的種子,吃掉胚乳,幼根莖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塊莖腐爛,最終導致馬鈴薯卻苗斷壟比較嚴重,

防治技術:對於地下害蟲,我們一般採用土壤處理,採用辛硫磷、毒死蜱顆粒劑翻田深耕撒施,但是整體表現效果一般,這個時候我們要幾個種子包衣一起來防治,效果更佳,可以選擇含有吡蟲啉、噻蟲胺之類的種衣劑,對金針蟲效果比較好

金針蟲

4、螻蛄

螻蛄的種類比較多,侵害性比較大,成蟲、若蟲均在土中活動。螻蛄都營地下生活,在地下咬食剛播下的種子或發芽的種子,並取食嫩莖、根,危害特點是咬成亂麻狀,同時螻蛄在地表層活動,形成隧道,使幼苗根與土壤分離,造成幼苗調枯死亡,對作物幼苗傷害極大,是重要地下害蟲,尤其旱旱由於螻蛄的活動將表土層竄成許多隧道,使苗根脫離土壤,致使幼苗因失水而枯死,嚴重時造成缺苗斷壟。

防治技術:如果有條件的可以採取燈光捕殺、結合蠐螬一起,那麼地下的還是結合金針蟲、蠐螬一起選擇種子包衣和使用毒死蜱、辛硫磷之類的藥劑土壤處理,效果比較更好,針對地害蟲綜合治理多管齊下效果更好。

5、適時收穫

早春馬鈴薯一般出苗後60天左右,到4月底至5月初就可以收穫了,收刨在上午10點以前、下午14點以後進行為宜。收穫一般包括除秧、挖掘、揀薯、貯藏前分級和運輸等過程。

收穫時儘量避免損傷塊莖並防止塊莖大量遺漏在土中。收穫的薯塊,運輸前最好間隔一定時間使薯塊表面乾燥後、再及時裝筐,裝筐時要輕拿輕放,避免薯皮大量擦傷或碰傷,不能及時運走的筐,應該用薯秧蓋嚴壓實,防止在陽光下暴曬而變青


農作物農技110


很多薯農重視花期管理,因花期是結薯和膨大期,決定一季的產量。其實苗期管理也非常關鍵,要是苗期出現凍傷或苗弱葉黃,更不會有後期的收穫了,因此,採用科學的栽培管理措施,預防和減輕上述苗期問題,對馬鈴薯生產非常重要。

苗期管理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防凍害。馬鈴薯在出苗後,若遇低溫凍害,會造成幼苗被凍傷、凍死。一般當氣溫降到-2℃時幼苗受凍害,表現為葉片迅速萎蔫、呈水漬狀變褐,氣溫降到-3℃時,馬鈴薯幼苗莖葉會被全部凍死。

要是馬鈴薯有輕微受凍現象,凍害發生後應及時噴施含氨基酸水溶肥+三十烷醇,促進馬鈴薯根系生長,提高葉片光合作用,促進新葉的生長,促進受害植株儘快恢復生長。


二是出苗慢,苗弱。在種植過程中,使用除草劑、生物菌肥不當會導致馬鈴薯生長受阻,導致出苗慢、苗弱現象。特別是殘留期較長的除草劑,如莠去津、煙嘧磺隆等,使用不當會影響下茬作物,抑制作物的生長。

當馬鈴薯生長受到抑制時,要及時澆水、施肥,補充馬鈴薯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促進馬鈴薯植株快速生長,促使植株苗壯、苗齊。


三是植株莖稈纖弱,葉片皺縮。在苗期適宜馬鈴薯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在15-20℃,大棚種植的馬鈴薯要是棚內溫度超過25℃時,會使馬鈴薯莖葉生長過快,導致馬鈴薯莖杆瘦弱。此時,若未及時澆水,土壤乾旱,會出現葉片皺縮的現象。

在苗高15-20釐米時葉面噴施金大胖,促進馬鈴薯側枝的萌發,補充植株所需要的氮、磷、鉀營養元素,提高養分吸收利用率,促進植株均衡生長。


薯界是一枚薯產業的觀察者、報道者,每天會堅持寫一些有關“薯事”的各類問答和評論,歡迎關注、點贊、批評和留言!


薯界風雲


馬鈴薯苗期,如何進行科學管理?

馬鈴薯出苗前主要是要持土壤疏鬆,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達,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當葉片在7~8葉的時候,要進行中耕除草,同時兼覆淺土,有利於保墒。

當莖在20公分右右時,結合澆水追施化肥,適控氮肥,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待土表稍幹後,進行中耕培土,讓壟高堆大(無覆膜地種植法)。

薯苗發棵期,結合墒情狀況澆水,土壤不早不澆水,水分過充足會引起徒長,這時主要是控制地上部生長,目的是為了蹲苗。

在現蕾開花期,也是馬鈴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併發期,植株生長髮育需要大量的營養,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及微肥2次,補充後期磷、鉀肥及微量元素。

結薯期,馬鈴薯上部蕾果形成後,也是地下薯塊莖進入猛長的時期,儘量保持土壤溼潤就行,至結薯後期,如果澆水過多或因連天陰雨,土壤太黏太溼,會造一成薯塊腐爛,看墒情狀況,一定要嚴控水量。

病害方面,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病,而這些病害往往與高溫、多雨或地溫較低有關係,遇到這幾種情況,要隨時觀察有無病害發生及病害狀況,對症下藥或拔除病株,以兔傳染擴散。

農藥預防或防治有

①病毒病(無特效藥劑),用病毒A1000倍液或病毒斃1000倍液噴霧。

②早疫病:40%滅菌丹4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

③晚疫病:40%乙膦鋁200倍液或25%甲霜靈800倍液噴霧。


蟲害方面:馬鈴薯蟲害主要有紅蛛蛛和瓢蟲,發現卵塊及幼蟲及時噴施農藥。紅蛛蛛:可用40%氧化乳樂果1000倍液噴霧。瓢蟲:可用50%辛硫酸1000倍液噴霧。

※馬鈴薯為棄氯作物,在整個施肥過程中禁用,應值得重視。


基層農人


這方面的題要上頭條問,是在測試有幾位是認真的三農優創者,我雖不是三農優創人士,但是是一名真實幹過農業的人,借這問談點關於馬玲薯的種植方面的小常識,本人是西南武陵山區的人,馬玲薯我地叫洋玉,分幾個品種,黃洋玉,紅洋玉,馬耳科,新品高產洋玉,種植季節分春秋兩季,種子分兩種一是帶芽的稱老洋玉,不帶芽稱新洋玉,春季播種的種子有帶芽和不帶芽兩種,秋季是播種不帶芽的種子。種植分沙地與泥地,分陽山陰山。只要施足底肥後,出苗五寸左右可進行第二次管理再一次施肥,提土蓋肥就行了,豐收的季節不一定會來到,要天老爺幫忙才行,雨水過多產量就不好,這就要看選地正確與錯誤。苗期的管理講科學,講技術,講肥料也好,選地錯了,老天爺不幫忙希望的目標也許會落空。


雨過天晴10474


馬鈴薯苗期的管理很重要,直接關係到種植成敗的問題。由於苗期的馬鈴薯抵抗力比較差,容易遭到來自氣候以及人為等方面因素的傷害。所以,馬鈴薯科學管理顯得異常重要。



溫度不適宜導致莖杆瘦弱

馬鈴薯在苗期,最適合的溫度是15~20℃,如果超過25℃,會使馬鈴薯莖葉生長過快而變得瘦弱。而在這個時候,沒有及時補水,土壤乾旱,會出現葉片皺縮的現象。對此,應該採取以下措施解決。

  1. 合理控制溫度。如果是大棚種植要放一根溫度計,實時測量,發現溫度超過25℃,要及時打開棚膜通風。
  2. 合理澆水,保持土壤溼度。為了防止馬鈴薯苗在高溫條件之下缺水而導致皺葉,可以及時澆水,以土壤溼潤為宜。



預防低溫凍害導致幼苗枯死

上面提及的是高溫對馬鈴薯幼苗的影響。這裡就提到低溫凍害的影響。馬鈴薯出苗之後,當氣溫降到-2℃的時候,幼苗受到凍害,表現為葉片迅速萎蔫、呈現水漬狀變褐色。氣溫降到-3℃,馬鈴薯幼苗莖葉會全部被凍死。對此,應當採取如下措施:

  1. 加強溫室大棚、馬鈴薯拱棚設施建設。另外,加蓋內膜或者防寒布。
  2. 在低溫凍害前1~2天,可以噴施一些藥物,以提高馬鈴薯抗凍抗寒能力,減輕凍害對馬鈴薯的傷害。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如果說的不周到或者不正確的地方,歡迎評論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