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理學上的討好型人格?

永恆的珍珠紅


討好型人格,就是性格色彩中的綠色人格。這類人從根本上不喜歡改變,過於在乎他人眼光,從而導致猶豫不決,安於現狀。雖然綠色性格並不低人一等,但在現在社會,綠色性格,往往都是平庸的。

先做一個小科普:性格色彩,將性格分為紅黃藍綠四中顏色,一敏感程度和內外向性格作為劃分,從而定義出了4個分類。性格的分類,大部分是天生的,一個人的出生,便決定了這個人性格的本質,之後的改變,便是在本質的基礎上進行描繪。

《歡樂頌》這部電視劇中,關雎爾就是典型的綠色性格,每次吵架,都是她來充當調和劑,即使自己生氣,也是選擇沉默;樊勝美和曲筱綃是黃色性格的典型,為了結果,可以不擇手段,即使又是自己的行為不被人待見,但是曲筱綃所能承擔的後果遠大於樊勝美,因此樊勝美也帶著一部分綠色性格;邱瑩瑩是典型的紅色性格,敢說敢做,但缺乏遠見;安迪是典型的藍色性格,更希望通過一個人的努力達成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會選擇默默無聞;

(我真的超喜歡關關!)


既然問題的主題是綠色性格,那麼接下來,我將用最通俗的語言,為大家解讀一下討好型人格的四大特點。這四點用積極的詞彙描述出來,但同樣也帶有消極色彩

1、處事溫和

你打我,我忍,但是我有底線。

2、溝通條理

我希望我們雙贏,也希望你在我們的談話中感到舒服,如果有問題,那麼我自己改變。

3、寬容朋友

成我我的朋友,並沒有什麼條件。相處中,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傷害我,放心,我會盡量寬容你。

4、人本管理

我會盡量提高自己,儘量避免社交的衝突,儘管我有高超的社交手段,但我的目標,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讓你覺得舒服。

綠色性格,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一個董事會中,總會有一個綠色性格的人來當做調解,面臨困難時,這個人更有可能稱為整個團隊的領導,因為他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儘量實現利益最大化。

關於綠色性格,我就講解這些,更多的性格解讀,大家可以學習一下性格色彩,相信會讓你更瞭解自己和身邊的人和事。


簡讀BOOK


心理學家說,如果你在工作、戀愛或其他方面有以下體驗,很可能你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People-Pleaser)” :

  • 與人交往時總是小心翼翼,永遠擔心冷場尷尬;

  • 想要不斷照顧別人的情緒,花費大量時間,非常疲憊;
  • 表現出“故作的謙卑”,在人前將自己的所有情緒都隱藏起來;
  • 從來沒有和人吵過架,完全無法做到拒絕別人;

  • 親密關係中處處放低自己,去做讓討對方開心的事;
  • 責任心強,經常不自知地超時工作;
  • 被越來越多的人評價“你人真好”
  • ……

什麼是什麼是心理學上的討好型人格?

顧名思義,他們總是在取悅別人,把他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並致力於滿足別人。他們似乎始終在爭取周圍每個人的認可和喜愛,努力地讓除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高興。嚴重的“好人情結”折磨著他們,這種“好人的負擔”甚至干擾到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及整體幸福感。

心理學家說,討好者通常表現出以下4個特點:

1. 沒有健康的個人邊界

擁有清晰個人邊界的一個標誌,就是足夠堅定。他們知道自己有權利拒絕,清楚自己能夠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既尊重別人,也保護自己。相反的,缺乏健康邊界的討好者們則不會說“不”。比如,因為“怕父母不開心”而難以拒絕父母對自己生活過多的干預和介入。

2. 極不擅長做決定

討好者做決定前總在揣測的是“對方想要聽什麼”,因此,他們對獨立做選擇感到極其困難。畢竟,他們無法永遠猜對合對方心意的選擇,也害怕自己選擇了對方不滿意的。“沒關係,我都可以”、“挑你喜歡的就好”這樣的話是討好者們常掛在嘴邊的。

3. 不會求助

討好者們總是生怕自己“麻煩”別人,而自己成天都在被別人“麻煩”。當迫不得已地需要他人的幫助,他們還會有內疚和負罪感。

4. 活成了別人,丟失了自我

耗費大量時間關注著別人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的討好者們,往往難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他們總會掙扎於自己想做的事和他人想讓他們做的事之間。討好者有限的時間被取悅他人這件事佔據了太多,也就無暇去顧及那些對他們真正有意義的人和事。


如何停止做一個“老好人”?

討好者們需要認識到,實際上,討好型人格對自己有著深深的傷害。“老好人”的面具不僅會讓討好者們看不清真實的自己,限制了自我成長;同時,這種性格會讓對方將你的友好視為理所應當,因而也會使得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脆弱;最可怕的是,過度討好會耗盡自己的時間和能量,讓自己變得精疲力竭。

那麼,如何停止做一個討好型人格呢?

1. 學會說“不”:如何“自然地拒絕他人”需要大量的練習。比如,你需要為自己準備幾句拖延時間的措辭:“我知道你現在很著急,但我現在真的不能確定我行不行,晚點再給你答覆好嗎?” 通過用語言和對方共情、以及拖延時間做決定,你可以打破之前無法拒絕的惡性循環,爭取思考和作出正確選擇的時間,也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拒絕。

2. 修改思維定式:“我必須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我”、“我為他們做了這麼多,他們應該感激我”……你需要將你心中類似這些的錯誤思維寫下來,並且對它們依次改寫:“我不必總是滿足他人的期待和要求”、“我可以選擇適當拒絕他們,做我自己”。

3. 學會認可自己、照顧自己:你可以在每晚入睡前可以做這樣一件小事——記下今天你認可自己的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我會自己感到自豪,因為我提前完成了任務”。尤其是當你那天做了一件與“取悅”相反的事情,就更加應該褒獎自己的進步。


最後,想對所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們說:人生這麼短,與其做一個辛辛苦苦的“好人”,不如做一回真實的自己。

願每個“老好人”都能嘗試去思考,探索在除去“好人”這個身份之後,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無論這個自己是什麼樣子,你都應該相信,你值得被自己溫柔相待。


關注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知我心理學


蔣方舟上奇葩大會後,半個世界都成了“討好型人格”


最近,青年作家蔣方舟上《奇葩大會》嘮了嘮嗑。

她自爆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從來不敢與人起任何衝突,甚至不論對錯都只會恭維。即便在最最親密的兩性關係中,也只會一味地道歉,一味地退讓,避免與對方發生衝突。

蔣方舟是誰?

7歲寫文,9歲出書,19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23歲就成了《新週刊》雜誌副主編,根正苗紅的“別人家的孩子”。

這樣一位在筆桿上討生活的“天才少女”,頭頭是道地講述著自己“討好型人格”的曾經,使眾多網友們紛紛“感同身受”,然後,半個世界都成了“討好型人格”:

“我們這一代好多都是這樣,對父母對家人有脾氣,對其他任何人沒有脾氣。”

“不自覺把自己往裡套,感覺每一個字都在講著自己。”

“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我也是。”

“也許我就是她口中那種在同事面前不會流露真實情緒的人。”

可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討好型人格?


到底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是美國心理治療師薩提亞提出的生存姿態之一,特點是內心敏感,非常關注他人的情景,卻絲毫不在意自己,他們忙於平息各種麻煩——

只要人們看上去有一點點痛苦,討好者們都會把自己的時間、金錢,甚至生命獻給對方,以減少他們的困擾和麻煩。

討好者們還時常表現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人們問題”的姿態,不會拒絕他人,不顧自我尊嚴,他們會為了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邊界,也會用強烈的自責和自我批判來壓抑個人需求。

完全病態的討好。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就是名典型的討好者。

小女孩松子一直希望獲得父親的關注,但父親更關愛病弱的妹妹。直到有一天,在遊樂園裡,她靠模仿小丑做出鬼臉贏得了爸爸的一個笑容。

從此以後,松子就活在了永無止境的“討好”之中:交往了多個男友,無論對方如何辱罵她,毆打她,只要能跟對方在一起,她都願意拋棄尊嚴,做任何男友需要她做的事情。

在松子看來——“即使捱打,也好過孤零零的一個人”。

所以你看,“討好型人格”背後,往往會隱藏著一種刻意的,持續的,缺乏反思和悔過的關係虐待,無論是來自父母還是來自愛人。


會討好就是討好型人格嗎?

在節目中,嘉賓趙又廷提出疑問:“我不喜歡別人不喜歡我?算討好型人格?”

蔣方舟說:“嗯,算是,如果你指望你不喜歡的人也喜歡你,那麼你也是討好型人格。”

但博庫君並不這麼認為。

每個人都希望被需要,被愛,被接受,也都會時不時地做出一些討人喜歡的行為,可這並不意味著你就是一個討好者。

就像前段時間熱映電影《芳華》中最無私的“活雷鋒”劉峰:

他會幫炊事班的人抓豬,給要結婚的戰友做沙發,替磨破腳的女兵挑水泡,吃大家都不吃的餃子皮......他是年年標兵,他對所有人都好。

-你說這不算“討好”文工團的其他人,不是為了“迎合”或者說“融入”整個大集體嗎?

-當然算,但我們更樂意稱之為“善良”、“隨和”、“包容”。

又如當紅小生易烊千璽在綜藝《這!就是街舞》的表現:

選手比他年長,他會稱呼“您”;選手被淘汰,申辯自己會很多舞種,千璽就妥協說,要不你也待定吧。作為隊長,不懂得拒絕,由此颳起了網絡平臺上的好一陣輿論“涼風”。

-你說這裡難道沒有“討好”觀眾、“討好”街舞舞者的心態作祟嗎?

-當然有,但我們更會強調,這是因為年齡小導致的“不自信”。

而貼近生活些:

小時候的你難道沒有為了大人手中的一塊糖百般獻藝?

讀書時的你難道沒有為了老師口中的一句表揚努力考出個好成績?

工作時的你難道沒有一次升職加薪的機會拼命表現?

生活中的你難道沒有因為朋友的某些禁忌故意閉口不談?

討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生存策略,很多人都會有,因為大多時候,相對圓滑的策略可以減少摩擦,維持自己的社會形象,提升人際溝通效果和個人生活的舒適感。

會討好並不代表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就像一時的抑鬱也不代表你得了抑鬱症。

其實不少人覺得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抑鬱症之類,負能量滿滿的根源是在於對外在因素的不滿,他們更大的問題是缺乏對自我的認知,放棄了自我的認可和關愛,反而過多地向外界訴求自己的不滿。


過猶不及,討好不能矯枉過正

但凡事不能矯枉過正,“討好”也是。任何東西都有度,用的好的話是一種手段,完全不用或者過度使用都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問題。

太宰治筆下的大庭葉藏就是個反例。

因為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要裝作一副很有用的模樣,所以葉藏在還是個男孩的時候就知道要扮出滑稽可愛的樣子努力刷存在感,可他不知道,這種違背本心的迎合“世人”從一開始就不會獲得報償。

後來他開始了反抗,好色、自殺......少年成為了家族的汙點,並被默許脫離家庭獨自生活。

再然後,就是放浪形骸以及自生自滅,葉藏如此迅速地燃燒掉自己內心的力量,在妻子與人上床、藥物成癮之後徹底走向“人間失格”。

所以你看,過猶不及,“討好”不能矯枉過正,“適度的任性”才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當然,如果你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大到什麼都不怕,那這些所謂“討好”/“任性”的命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END-

今日薦書

《人間失格》

推薦:出身於貴族家庭的大庭葉藏容貌清秀、氣質不凡,但他似乎對周遭的人與事充滿了焦慮和不安,經常有意做出拙劣、愚蠢的事來將自己深深地隱藏起來。

在求學期間,葉藏偶然結識同一畫塾的堀木正雄。這是一個放浪形骸、不拘小節的傢伙,他為葉藏打開了通往地獄的大門。從此,對生命失去希望的葉藏愈加沉迷於酒色以及萬劫不復的墮落之中……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在線閱讀電子書《人間失格》~


博庫圖書館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好先生。因為涉及人格心理學,我們就用樂嘉的性格色彩來直觀認識。


  • 性格色彩把人分為四類:紅藍黃綠。按自我控制力的強弱,以及性格的內向外向來區分。通常我們說的性格性人格主要是指綠色性格的人,沒脾氣,自我存在感低,不懂得拒絕,總是把別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 有著迎合型人格障礙的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別人的要求和自己內在的需求起衝突,長期的自我糾結不斷的讓自己陷入抑鬱。那麼對於綠色性格的朋友,當患有迎合型人格障礙時,該如何調節呢?接下來,給大家分享3個相關的策略!

01敢於去除道德綁架


  • 有著迎合型人格障礙的人身上有著很多不健康的限制性信念,比如“我就該為他人的情緒不快樂!”“我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這樣會讓別人不開心”“只要大家開心,我妥協是應該的”。

  • 這些犧牲型信念都是自己給自己的道德綁架。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需要為他人的情緒負責。我們只有先照顧了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愛他人。

  • 對於有著討好型人格的人,首先要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被同等的尊重,在自我價值上,沒有誰比誰更高貴。

02瞭解自己的需求



  • 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由於一直努力去滿足別人的要求,慢慢連自己需要什麼都可能不太清楚了。

  • 一個人的自我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是很可怕的,他的自我價值會逐漸降低,慢慢的會越來越自卑,自我控制越來越弱,奴性也會變強。


  •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需要照顧的小孩,要克服這種障礙,你得努力去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對應的辦法有很多,你可以嘗試做一些觀想練習,瑜伽或冥想,與自己對對話。同時還可以做一些心理測試來了解自己。當然,障礙比較大的時候,去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03學習如何自我表達



  • 要克服迎合型障礙的最關鍵一點,就是懂得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

  •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是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所以經常會產生得不到滿足的苦悶情緒。

  • 關於如何表達情緒,常規的理論指導效果甚微,最好是能在一些藝術性活動中感受和表達出來。

  • 比如參加一些舞蹈活動,練習如何繪畫等,在一些藝術活動中,通過老師的引導,體會那種表達的自由和愉快。當迎合型的人能自由舒暢的表達自己的時候,也是他們能建立相互尊重關係的開始!


以上就是關於迎合型人格的一些特徵和自我調節方向,更多有關心理學的問題,歡迎一起相互探討!

譯耳


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有一些共性的表現:

1、敏感

因為善於迎合他人,討好他人,所以自己的非常敏感,能快速感受到周圍人的情緒變化。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總是事事小心,生怕得罪了別人。

2、不會拒絕

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從不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難實現也會應承下來,硬著頭皮滿足對方,在沒能完成他人要求時,還會非常歉疚,頻頻道歉。

3、十分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的認識,總是渴望聽到他人的評價,以此獲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會考慮“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

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和成長經歷相關,若小時候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遭遇過傷害,被人欺負,被孤立過,就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在尚不成熟的認知中,他們會認為“如果我滿足了別人,他們就會把我當朋友了,不會再欺負我了。”從內心裡,討好型人格的人是渴望被關心和關愛的,正因為缺失了太多關心,所以用自以為有效的辦法獲取他人的關注和好意。

內心有所缺失,才會有所渴求,討好型人格正是這種心態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內心並不成熟,一切的自我評價和定位都來自外界,他們對自己不自信,沒有勇氣拒絕,沒有勇氣自己面對成長,總渴望依附在某些人身旁,獲取他們的資源和友誼。

以上內容均為開火車的老溼機`顧老溼原創,轉載請私信歡迎關注開火車的老溼機,更多想不到,讓你輕鬆得到。

心理諮詢師四四


<strong>討好型人格是一個偽心理學概念,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說“討好型人格”是一個偽心理學概念?

首先,來談談“人格”。

人格(英語:Personality),又譯為性格,指人類心理特徵的整合、統一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並在不同時間、區域下影響著人的內隱和外顯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引自維基百科

這類定義大眾看起來比較費力,我用“人話”來給大家說說到底什麼是“人格”。

“人格”是由人先天基因+後天學習形成的,是多個維度組成,比如人們常說的外向、內向就是其中之一;再比如理性、感性。

在心理學上,我們常用到的人格維度是五大性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也被成為FFW。這個理論用到的人格測量是以下5個維度:

  •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 外向性(Extraversion)

  • 親和性(Agreeableness)

  • 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


人格沒有所謂但好壞之分,從個人性格發展角度上來說,“五大性格”趨於穩定在參加工作大約一至四年期間。同時研究數據還發現,即使經歷重大人生事件,成人的性格特質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穩定性是特質的突出特點。相較於狀態(states)和情緒(moods),人格不隨環境變化而改變。


“討好型”到底是什麼?

“討好型”被提及,據我查閱資料後的瞭解,被提及的出處是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Virginia Satir)的薩提亞模式裡的求生存姿態之一。

求生存姿態源自一個低自我價值和不平衡的狀態。當我們遭遇口語的或非口語的、感覺到的,以及推測來的威脅時,為了保護我們的自我價值,我們選擇採用生存姿態來對抗威脅。我們採用這些求生姿態,我們是在嘗試得到他人的接納,同時隱藏我們絕望的渴望,以感覺到與他人鏈接。求生存姿態,就像是自我表達與自我壓抑間的一個不確定平衡。


薩提亞提出的求生存四種姿態是討好(placating)、指責(blaming)、超理智(super-reasonable)和打岔(irrelevant)。

其中,討好(placating)是指忽略「自我」,尊重別人,但不尊重自己真正的感受。

“討好型”姿態常見的行為是過分的對人好、過度和善、讓步甚至不斷退步、取悅他人、道歉等。這樣的姿態下,人們往往聽到“這都是我的錯”、“沒有你我什麼都不行”、“沒事沒事”等言語表達。

在心理諮詢、治療中,討好型姿態常見的心理特徵是焦慮、恐慌、神經質、易被激怒、憂鬱的情緒等。

人們有“討好型”姿態並非就是心理有問題,也有可能只是短時都求生姿態。只是,人們在選擇求生姿態時,常常習慣於使用其中一個姿態,而形成固化模式。在長久都某種姿態下,容易引起一些心理問題。

不管是一味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都容易讓人在某部分崩成一根弦,久了就崩壞了。

總之,靈活的行為才是健康的行為。


一致性表達

薩提亞除了提到以上四種求生姿態,還有一個更高級的方式——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把自己、他人、情境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種狀態是一種高自我價值的呈現。

我是心理諮詢師,關注親密關係、性心理、性科普,如果有問題,歡迎留言與我一起交流。


何潘夏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在薩提亞的家庭治療中也有所介紹,最直觀的畫面就是我們周圍常出現的不顧及自身感受的“好好先生”和“老好人”。

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大部分和成長經歷相關,在以往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遭遇過權威人士施予的挫折和傷害,例如被強勢的人欺負,被眾人孤立過,就很容易促成討好型人格在人的心理蔓延和滋生。討好型人格人在受到挫折和傷害時不斷的從以往認知和經驗中搜索,得到偏差的結果。他們會認為“如果自己滿足了別人需求,他們就會把我當朋友了,不會再被敵視。”因此從這一心理演繹轉變的過程我們可以得知,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群是渴望被關心和關愛的。被愛和被關心需求的缺失會導致他們誤認為討好的行為能獲取他人的關注和好意,實質是一種偏差的應對模式。

另外討好型人格由其自身的優勢了和劣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不足。之所以有很多人格的存在,很多其實先天就存在的,但也有很多人格會受到很多後天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本題中討好型人格人群來說,這類人群在為人處事方面表現的就比較圓滑,不輕易得罪人,在人與人交往中通常起到粘合劑、和事佬的角色。能平衡小團體中不同成員之間的性格差異,起到讓小團體保持融洽的氛圍的作用。當然,但這類人也有其自身的劣勢,一味的討好別人,容易在別人眼中落下一個不太好的形象,容易被人忽略,背上見風使舵的壞名聲,給人沒有自己的主見的印象。

俗話說每個事務都是相生相剋的,討好型人格也不列外。討好型人格的群體可以通過增強自我意識,不加評判的、客觀的面對自己,覺察自己真正的需求,注重理清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提升自尊,做表裡一致的人來達到改變的目的。


鵜鶘心理


現在性格分類的方法有很多,四色法、星座法、塔羅法、血型、生肖、九型等等。

討好型人格是九型人格理論中歸納出來的,是九型人格的2號人格,也叫助人型人格。

助人型性格的人,非常關注人際關係;在與人相處時,很快聚焦到對方的需要上,而不怎麼談論自身的情況。

這種性格的人,很看重別人對他的看法,希望被認同、被需要,因此非常友善、親切,使人有一見如故的感覺,時刻留意對方的感受,並積極採取行動,讓對方感到熱情、客氣。但有時,也會熱情過度。

討好別人和幫助別人表象的背後,隱藏的是該性格人群對權力的追求。他們通過討好、幫助別人,一方面緊跟領導者的步伐,以種種方式獲取領導者的信任和喜愛,另一方面確立自己在人際中的影響力。

在工作方面,擅長輔導、協助、支撐、組織其他人開展工作,營造一個相對和諧的氛圍,讓大部分人都能高效的開展工作。

在愛情方面,善於捕捉另一半的情緒、想法,從而很貼心的給與關愛,而且經常以熱心幫助者的身份接近自己喜歡的人。不過,有時候在於過度的給與等同於監控,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討好型人格也有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一是有時候過於以對方為關注點,忽略了自身需求,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唯恐對方不滿意;二是熱情過度、關心過度,反而給身邊的人造成一定壓力,從而讓對方產生遠離的想法;三是太關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看待問題偏主觀,對人不對事。

以上就是討好型人格的簡單歸納,如想知道自己是幾型人格,可以看看我在頭條上寫的《九型人格測試》一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大仙不吹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格類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是經常性地忽略自己的需求,討好別人。

討好型人格的行為模式看起來好像是一種對別人的討好,從行為模式上來說對自己沒有好處,但是從深層次來分析,討好型人格的人正是通過這種討好來滿足著自己的內心。

“我討好你,這樣你就會覺得我是好的,只有我是好的,你才會愛我。如果我討好你,你還不愛我,那麼你就是冷漠無情的。”討好型人格實際上都會有著這樣一種機制,這從防禦機制的角度來講,叫做投射認同,是一種對別人施與控制的方式。

事實上,這種討好對別人來說並不完全是好的。在和討好型人格相處的最初,可能我們會比較舒服,因為我們都喜歡被討好;但是和他們相處的久了,我們會覺得很不舒服,有一種被控制、被限制的感覺。我們會對他們感到很生氣,因為他們在不斷地控制我們。

和討好型人格相處如何才能不累,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要明確一個點,他們的“討好”事實上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的需要,而不單純地是為我們好;在我們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的時候,事實上我們需要克服自己內心的道德焦慮感。如果我們能夠克服這一焦慮感,那麼我們就不會被討好型人格控制了。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林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人們都認為一個主動幫助你,主動討好你的人一般都是對你懷揣目的的,動機都不單純,特別是當他被人拒絕了,或者是被別人頂撞了,還是沒有發怒,有更讓人擔心了。其實也並非如此。

按照九型性格來定義的話,討好型人格屬於二號助人型性格。

助人型性格的特點是熱情大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經常忽略自我,其實內心渴望被人關懷,他們的性格就是不懂得拒絕別人,順從別人,不願意和別人有對立的觀點。

因為助人型性格人慷慨無私,富有很強的同情心,體諒他人,熱心助人,主動付出,熱情而有活力,充滿陽光氣息,誠懇而溫暖,所以很有親和力。

但是這種類型的人內心非常渴望被關懷,他們最怕不被愛,不被需要,他們是通過幫助別人在證明自己的價值的。

一個無私奉獻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就好比是你的父母,對你知冷知熱,一天24小時都關心愛護你,從不計較你對他們是否會回報,在你最難過的時候都不嫌棄你,默默支持你,即使是全世界人都相信你理解你,父母永遠相信你支持你。

一個懷揣目的的討好型人,會用他的這種助人性格拉近對方的距離感,從而達到掌控別人操縱別人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