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永恒的珍珠红


讨好型人格,就是性格色彩中的绿色人格。这类人从根本上不喜欢改变,过于在乎他人眼光,从而导致犹豫不决,安于现状。虽然绿色性格并不低人一等,但在现在社会,绿色性格,往往都是平庸的。

先做一个小科普:性格色彩,将性格分为红黄蓝绿四中颜色,一敏感程度和内外向性格作为划分,从而定义出了4个分类。性格的分类,大部分是天生的,一个人的出生,便决定了这个人性格的本质,之后的改变,便是在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描绘。

《欢乐颂》这部电视剧中,关雎尔就是典型的绿色性格,每次吵架,都是她来充当调和剂,即使自己生气,也是选择沉默;樊胜美和曲筱绡是黄色性格的典型,为了结果,可以不择手段,即使又是自己的行为不被人待见,但是曲筱绡所能承担的后果远大于樊胜美,因此樊胜美也带着一部分绿色性格;邱莹莹是典型的红色性格,敢说敢做,但缺乏远见;安迪是典型的蓝色性格,更希望通过一个人的努力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会选择默默无闻;

(我真的超喜欢关关!)


既然问题的主题是绿色性格,那么接下来,我将用最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解读一下讨好型人格的四大特点。这四点用积极的词汇描述出来,但同样也带有消极色彩

1、处事温和

你打我,我忍,但是我有底线。

2、沟通条理

我希望我们双赢,也希望你在我们的谈话中感到舒服,如果有问题,那么我自己改变。

3、宽容朋友

成我我的朋友,并没有什么条件。相处中,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伤害我,放心,我会尽量宽容你。

4、人本管理

我会尽量提高自己,尽量避免社交的冲突,尽管我有高超的社交手段,但我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让你觉得舒服。

绿色性格,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一个董事会中,总会有一个绿色性格的人来当做调解,面临困难时,这个人更有可能称为整个团队的领导,因为他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尽量实现利益最大化。

关于绿色性格,我就讲解这些,更多的性格解读,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性格色彩,相信会让你更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


简读BOOK


心理学家说,如果你在工作、恋爱或其他方面有以下体验,很可能你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People-Pleaser)” :

  • 与人交往时总是小心翼翼,永远担心冷场尴尬;

  • 想要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花费大量时间,非常疲惫;
  • 表现出“故作的谦卑”,在人前将自己的所有情绪都隐藏起来;
  • 从来没有和人吵过架,完全无法做到拒绝别人;

  • 亲密关系中处处放低自己,去做让讨对方开心的事;
  • 责任心强,经常不自知地超时工作;
  • 被越来越多的人评价“你人真好”
  • ……

什么是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顾名思义,他们总是在取悦别人,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并致力于满足别人。他们似乎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和喜爱,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严重的“好人情结”折磨着他们,这种“好人的负担”甚至干扰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及整体幸福感。

心理学家说,讨好者通常表现出以下4个特点:

1. 没有健康的个人边界

拥有清晰个人边界的一个标志,就是足够坚定。他们知道自己有权利拒绝,清楚自己能够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相反的,缺乏健康边界的讨好者们则不会说“不”。比如,因为“怕父母不开心”而难以拒绝父母对自己生活过多的干预和介入。

2. 极不擅长做决定

讨好者做决定前总在揣测的是“对方想要听什么”,因此,他们对独立做选择感到极其困难。毕竟,他们无法永远猜对合对方心意的选择,也害怕自己选择了对方不满意的。“没关系,我都可以”、“挑你喜欢的就好”这样的话是讨好者们常挂在嘴边的。

3. 不会求助

讨好者们总是生怕自己“麻烦”别人,而自己成天都在被别人“麻烦”。当迫不得已地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还会有内疚和负罪感。

4. 活成了别人,丢失了自我

耗费大量时间关注着别人想要什么、喜欢什么的讨好者们,往往难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他们总会挣扎于自己想做的事和他人想让他们做的事之间。讨好者有限的时间被取悦他人这件事占据了太多,也就无暇去顾及那些对他们真正有意义的人和事。


如何停止做一个“老好人”?

讨好者们需要认识到,实际上,讨好型人格对自己有着深深的伤害。“老好人”的面具不仅会让讨好者们看不清真实的自己,限制了自我成长;同时,这种性格会让对方将你的友好视为理所应当,因而也会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脆弱;最可怕的是,过度讨好会耗尽自己的时间和能量,让自己变得精疲力竭。

那么,如何停止做一个讨好型人格呢?

1. 学会说“不”:如何“自然地拒绝他人”需要大量的练习。比如,你需要为自己准备几句拖延时间的措辞:“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但我现在真的不能确定我行不行,晚点再给你答复好吗?” 通过用语言和对方共情、以及拖延时间做决定,你可以打破之前无法拒绝的恶性循环,争取思考和作出正确选择的时间,也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拒绝。

2. 修改思维定式:“我必须努力让每个人都喜欢我”、“我为他们做了这么多,他们应该感激我”……你需要将你心中类似这些的错误思维写下来,并且对它们依次改写:“我不必总是满足他人的期待和要求”、“我可以选择适当拒绝他们,做我自己”。

3. 学会认可自己、照顾自己:你可以在每晚入睡前可以做这样一件小事——记下今天你认可自己的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我会自己感到自豪,因为我提前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当你那天做了一件与“取悦”相反的事情,就更加应该褒奖自己的进步。


最后,想对所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们说:人生这么短,与其做一个辛辛苦苦的“好人”,不如做一回真实的自己。

愿每个“老好人”都能尝试去思考,探索在除去“好人”这个身份之后,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无论这个自己是什么样子,你都应该相信,你值得被自己温柔相待。


关注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知我心理学


蒋方舟上奇葩大会后,半个世界都成了“讨好型人格”


最近,青年作家蒋方舟上《奇葩大会》唠了唠嗑。

她自爆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从来不敢与人起任何冲突,甚至不论对错都只会恭维。即便在最最亲密的两性关系中,也只会一味地道歉,一味地退让,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

蒋方舟是谁?

7岁写文,9岁出书,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23岁就成了《新周刊》杂志副主编,根正苗红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一位在笔杆上讨生活的“天才少女”,头头是道地讲述着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曾经,使众多网友们纷纷“感同身受”,然后,半个世界都成了“讨好型人格”:

“我们这一代好多都是这样,对父母对家人有脾气,对其他任何人没有脾气。”

“不自觉把自己往里套,感觉每一个字都在讲着自己。”

“很多人都是讨好型人格,我也是。”

“也许我就是她口中那种在同事面前不会流露真实情绪的人。”

可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讨好型人格?


到底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是美国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提出的生存姿态之一,特点是内心敏感,非常关注他人的情景,却丝毫不在意自己,他们忙于平息各种麻烦——

只要人们看上去有一点点痛苦,讨好者们都会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献给对方,以减少他们的困扰和麻烦。

讨好者们还时常表现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们问题”的姿态,不会拒绝他人,不顾自我尊严,他们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也会用强烈的自责和自我批判来压抑个人需求。

完全病态的讨好。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就是名典型的讨好者。

小女孩松子一直希望获得父亲的关注,但父亲更关爱病弱的妹妹。直到有一天,在游乐园里,她靠模仿小丑做出鬼脸赢得了爸爸的一个笑容。

从此以后,松子就活在了永无止境的“讨好”之中:交往了多个男友,无论对方如何辱骂她,殴打她,只要能跟对方在一起,她都愿意抛弃尊严,做任何男友需要她做的事情。

在松子看来——“即使挨打,也好过孤零零的一个人”。

所以你看,“讨好型人格”背后,往往会隐藏着一种刻意的,持续的,缺乏反思和悔过的关系虐待,无论是来自父母还是来自爱人。


会讨好就是讨好型人格吗?

在节目中,嘉宾赵又廷提出疑问:“我不喜欢别人不喜欢我?算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说:“嗯,算是,如果你指望你不喜欢的人也喜欢你,那么你也是讨好型人格。”

但博库君并不这么认为。

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被爱,被接受,也都会时不时地做出一些讨人喜欢的行为,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讨好者。

就像前段时间热映电影《芳华》中最无私的“活雷锋”刘峰:

他会帮炊事班的人抓猪,给要结婚的战友做沙发,替磨破脚的女兵挑水泡,吃大家都不吃的饺子皮......他是年年标兵,他对所有人都好。

-你说这不算“讨好”文工团的其他人,不是为了“迎合”或者说“融入”整个大集体吗?

-当然算,但我们更乐意称之为“善良”、“随和”、“包容”。

又如当红小生易烊千玺在综艺《这!就是街舞》的表现:

选手比他年长,他会称呼“您”;选手被淘汰,申辩自己会很多舞种,千玺就妥协说,要不你也待定吧。作为队长,不懂得拒绝,由此刮起了网络平台上的好一阵舆论“凉风”。

-你说这里难道没有“讨好”观众、“讨好”街舞舞者的心态作祟吗?

-当然有,但我们更会强调,这是因为年龄小导致的“不自信”。

而贴近生活些:

小时候的你难道没有为了大人手中的一块糖百般献艺?

读书时的你难道没有为了老师口中的一句表扬努力考出个好成绩?

工作时的你难道没有一次升职加薪的机会拼命表现?

生活中的你难道没有因为朋友的某些禁忌故意闭口不谈?

讨好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存策略,很多人都会有,因为大多时候,相对圆滑的策略可以减少摩擦,维持自己的社会形象,提升人际沟通效果和个人生活的舒适感。

会讨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就像一时的抑郁也不代表你得了抑郁症。

其实不少人觉得自己是讨好型人格、抑郁症之类,负能量满满的根源是在于对外在因素的不满,他们更大的问题是缺乏对自我的认知,放弃了自我的认可和关爱,反而过多地向外界诉求自己的不满。


过犹不及,讨好不能矫枉过正

但凡事不能矫枉过正,“讨好”也是。任何东西都有度,用的好的话是一种手段,完全不用或者过度使用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问题。

太宰治笔下的大庭叶藏就是个反例。

因为出生在一个大家庭要装作一副很有用的模样,所以叶藏在还是个男孩的时候就知道要扮出滑稽可爱的样子努力刷存在感,可他不知道,这种违背本心的迎合“世人”从一开始就不会获得报偿。

后来他开始了反抗,好色、自杀......少年成为了家族的污点,并被默许脱离家庭独自生活。

再然后,就是放浪形骸以及自生自灭,叶藏如此迅速地燃烧掉自己内心的力量,在妻子与人上床、药物成瘾之后彻底走向“人间失格”。

所以你看,过犹不及,“讨好”不能矫枉过正,“适度的任性”才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当然,如果你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大到什么都不怕,那这些所谓“讨好”/“任性”的命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END-

今日荐书

《人间失格》

推荐: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大庭叶藏容貌清秀、气质不凡,但他似乎对周遭的人与事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经常有意做出拙劣、愚蠢的事来将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

在求学期间,叶藏偶然结识同一画塾的堀木正雄。这是一个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家伙,他为叶藏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从此,对生命失去希望的叶藏愈加沉迷于酒色以及万劫不复的堕落之中……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即可免费在线阅读电子书《人间失格》~


博库图书馆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术语上又被称为“迎合型人格”,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好先生。因为涉及人格心理学,我们就用乐嘉的性格色彩来直观认识。


  • 性格色彩把人分为四类:红蓝黄绿。按自我控制力的强弱,以及性格的内向外向来区分。通常我们说的性格性人格主要是指绿色性格的人,没脾气,自我存在感低,不懂得拒绝,总是把别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 有着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别人的要求和自己内在的需求起冲突,长期的自我纠结不断的让自己陷入抑郁。那么对于绿色性格的朋友,当患有迎合型人格障碍时,该如何调节呢?接下来,给大家分享3个相关的策略!

01敢于去除道德绑架


  • 有着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身上有着很多不健康的限制性信念,比如“我就该为他人的情绪不快乐!”“我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这样会让别人不开心”“只要大家开心,我妥协是应该的”。

  • 这些牺牲型信念都是自己给自己的道德绑架。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需要为他人的情绪负责。我们只有先照顾了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爱他人。

  • 对于有着讨好型人格的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被同等的尊重,在自我价值上,没有谁比谁更高贵。

02了解自己的需求



  • 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由于一直努力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慢慢连自己需要什么都可能不太清楚了。

  • 一个人的自我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是很可怕的,他的自我价值会逐渐降低,慢慢的会越来越自卑,自我控制越来越弱,奴性也会变强。


  •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孩,要克服这种障碍,你得努力去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对应的办法有很多,你可以尝试做一些观想练习,瑜伽或冥想,与自己对对话。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当然,障碍比较大的时候,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03学习如何自我表达



  • 要克服迎合型障碍的最关键一点,就是懂得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

  •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的,所以经常会产生得不到满足的苦闷情绪。

  • 关于如何表达情绪,常规的理论指导效果甚微,最好是能在一些艺术性活动中感受和表达出来。

  • 比如参加一些舞蹈活动,练习如何绘画等,在一些艺术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体会那种表达的自由和愉快。当迎合型的人能自由舒畅的表达自己的时候,也是他们能建立相互尊重关系的开始!


以上就是关于迎合型人格的一些特征和自我调节方向,更多有关心理学的问题,欢迎一起相互探讨!

译耳


有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有一些共性的表现:

1、敏感

因为善于迎合他人,讨好他人,所以自己的非常敏感,能快速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总是事事小心,生怕得罪了别人。

2、不会拒绝

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从不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难实现也会应承下来,硬着头皮满足对方,在没能完成他人要求时,还会非常歉疚,频频道歉。

3、十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的认识,总是渴望听到他人的评价,以此获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和成长经历相关,若小时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遭遇过伤害,被人欺负,被孤立过,就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在尚不成熟的认知中,他们会认为“如果我满足了别人,他们就会把我当朋友了,不会再欺负我了。”从内心里,讨好型人格的人是渴望被关心和关爱的,正因为缺失了太多关心,所以用自以为有效的办法获取他人的关注和好意。

内心有所缺失,才会有所渴求,讨好型人格正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内心并不成熟,一切的自我评价和定位都来自外界,他们对自己不自信,没有勇气拒绝,没有勇气自己面对成长,总渴望依附在某些人身旁,获取他们的资源和友谊。

以上内容均为开火车的老湿机`顾老湿原创,转载请私信欢迎关注开火车的老湿机,更多想不到,让你轻松得到。

心理咨询师四四


<strong>讨好型人格是一个伪心理学概念,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说“讨好型人格”是一个伪心理学概念?

首先,来谈谈“人格”。

人格(英语:Personality),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区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引自维基百科

这类定义大众看起来比较费力,我用“人话”来给大家说说到底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由人先天基因+后天学习形成的,是多个维度组成,比如人们常说的外向、内向就是其中之一;再比如理性、感性。

在心理学上,我们常用到的人格维度是五大性格特质(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也被成为FFW。这个理论用到的人格测量是以下5个维度:

  •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 外向性(Extraversion)

  • 亲和性(Agreeableness)

  •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


人格没有所谓但好坏之分,从个人性格发展角度上来说,“五大性格”趋于稳定在参加工作大约一至四年期间。同时研究数据还发现,即使经历重大人生事件,成人的性格特质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稳定性是特质的突出特点。相较于状态(states)和情绪(moods),人格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讨好型”到底是什么?

“讨好型”被提及,据我查阅资料后的了解,被提及的出处是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Virginia Satir)的萨提亚模式里的求生存姿态之一。

求生存姿态源自一个低自我价值和不平衡的状态。当我们遭遇口语的或非口语的、感觉到的,以及推测来的威胁时,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价值,我们选择采用生存姿态来对抗威胁。我们采用这些求生姿态,我们是在尝试得到他人的接纳,同时隐藏我们绝望的渴望,以感觉到与他人链接。求生存姿态,就像是自我表达与自我压抑间的一个不确定平衡。


萨提亚提出的求生存四种姿态是讨好(placating)、指责(blaming)、超理智(super-reasonable)和打岔(irrelevant)。

其中,讨好(placating)是指忽略「自我」,尊重别人,但不尊重自己真正的感受。

“讨好型”姿态常见的行为是过分的对人好、过度和善、让步甚至不断退步、取悦他人、道歉等。这样的姿态下,人们往往听到“这都是我的错”、“没有你我什么都不行”、“没事没事”等言语表达。

在心理咨询、治疗中,讨好型姿态常见的心理特征是焦虑、恐慌、神经质、易被激怒、忧郁的情绪等。

人们有“讨好型”姿态并非就是心理有问题,也有可能只是短时都求生姿态。只是,人们在选择求生姿态时,常常习惯于使用其中一个姿态,而形成固化模式。在长久都某种姿态下,容易引起一些心理问题。

不管是一味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都容易让人在某部分崩成一根弦,久了就崩坏了。

总之,灵活的行为才是健康的行为。


一致性表达

萨提亚除了提到以上四种求生姿态,还有一个更高级的方式——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把自己、他人、情境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种状态是一种高自我价值的呈现。

我是心理咨询师,关注亲密关系、性心理、性科普,如果有问题,欢迎留言与我一起交流。


何潘夏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又被称为“迎合型人格”,在萨提亚的家庭治疗中也有所介绍,最直观的画面就是我们周围常出现的不顾及自身感受的“好好先生”和“老好人”。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大部分和成长经历相关,在以往的人际交往过程中遭遇过权威人士施予的挫折和伤害,例如被强势的人欺负,被众人孤立过,就很容易促成讨好型人格在人的心理蔓延和滋生。讨好型人格人在受到挫折和伤害时不断的从以往认知和经验中搜索,得到偏差的结果。他们会认为“如果自己满足了别人需求,他们就会把我当朋友了,不会再被敌视。”因此从这一心理演绎转变的过程我们可以得知,其实讨好型人格的人群是渴望被关心和关爱的。被爱和被关心需求的缺失会导致他们误认为讨好的行为能获取他人的关注和好意,实质是一种偏差的应对模式。

另外讨好型人格由其自身的优势了和劣势。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不足。之所以有很多人格的存在,很多其实先天就存在的,但也有很多人格会受到很多后天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本题中讨好型人格人群来说,这类人群在为人处事方面表现的就比较圆滑,不轻易得罪人,在人与人交往中通常起到粘合剂、和事佬的角色。能平衡小团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性格差异,起到让小团体保持融洽的氛围的作用。当然,但这类人也有其自身的劣势,一味的讨好别人,容易在别人眼中落下一个不太好的形象,容易被人忽略,背上见风使舵的坏名声,给人没有自己的主见的印象。

俗话说每个事务都是相生相克的,讨好型人格也不列外。讨好型人格的群体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意识,不加评判的、客观的面对自己,觉察自己真正的需求,注重理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提升自尊,做表里一致的人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鹈鹕心理


现在性格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四色法、星座法、塔罗法、血型、生肖、九型等等。

讨好型人格是九型人格理论中归纳出来的,是九型人格的2号人格,也叫助人型人格。

助人型性格的人,非常关注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很快聚焦到对方的需要上,而不怎么谈论自身的情况。

这种性格的人,很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希望被认同、被需要,因此非常友善、亲切,使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时刻留意对方的感受,并积极采取行动,让对方感到热情、客气。但有时,也会热情过度。

讨好别人和帮助别人表象的背后,隐藏的是该性格人群对权力的追求。他们通过讨好、帮助别人,一方面紧跟领导者的步伐,以种种方式获取领导者的信任和喜爱,另一方面确立自己在人际中的影响力。

在工作方面,擅长辅导、协助、支撑、组织其他人开展工作,营造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让大部分人都能高效的开展工作。

在爱情方面,善于捕捉另一半的情绪、想法,从而很贴心的给与关爱,而且经常以热心帮助者的身份接近自己喜欢的人。不过,有时候在于过度的给与等同于监控,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讨好型人格也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一是有时候过于以对方为关注点,忽略了自身需求,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唯恐对方不满意;二是热情过度、关心过度,反而给身边的人造成一定压力,从而让对方产生远离的想法;三是太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看待问题偏主观,对人不对事。

以上就是讨好型人格的简单归纳,如想知道自己是几型人格,可以看看我在头条上写的《九型人格测试》一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大仙不吹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格类型,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是经常性地忽略自己的需求,讨好别人。

讨好型人格的行为模式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对别人的讨好,从行为模式上来说对自己没有好处,但是从深层次来分析,讨好型人格的人正是通过这种讨好来满足着自己的内心。

“我讨好你,这样你就会觉得我是好的,只有我是好的,你才会爱我。如果我讨好你,你还不爱我,那么你就是冷漠无情的。”讨好型人格实际上都会有着这样一种机制,这从防御机制的角度来讲,叫做投射认同,是一种对别人施与控制的方式。

事实上,这种讨好对别人来说并不完全是好的。在和讨好型人格相处的最初,可能我们会比较舒服,因为我们都喜欢被讨好;但是和他们相处的久了,我们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一种被控制、被限制的感觉。我们会对他们感到很生气,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控制我们。

和讨好型人格相处如何才能不累,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要明确一个点,他们的“讨好”事实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的需要,而不单纯地是为我们好;在我们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时候,事实上我们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道德焦虑感。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这一焦虑感,那么我们就不会被讨好型人格控制了。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林海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人们都认为一个主动帮助你,主动讨好你的人一般都是对你怀揣目的的,动机都不单纯,特别是当他被人拒绝了,或者是被别人顶撞了,还是没有发怒,有更让人担心了。其实也并非如此。

按照九型性格来定义的话,讨好型人格属于二号助人型性格。

助人型性格的特点是热情大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经常忽略自我,其实内心渴望被人关怀,他们的性格就是不懂得拒绝别人,顺从别人,不愿意和别人有对立的观点。

因为助人型性格人慷慨无私,富有很强的同情心,体谅他人,热心助人,主动付出,热情而有活力,充满阳光气息,诚恳而温暖,所以很有亲和力。

但是这种类型的人内心非常渴望被关怀,他们最怕不被爱,不被需要,他们是通过帮助别人在证明自己的价值的。

一个无私奉献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就好比是你的父母,对你知冷知热,一天24小时都关心爱护你,从不计较你对他们是否会回报,在你最难过的时候都不嫌弃你,默默支持你,即使是全世界人都相信你理解你,父母永远相信你支持你。

一个怀揣目的的讨好型人,会用他的这种助人性格拉近对方的距离感,从而达到掌控别人操纵别人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