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首七絕寫得怎麼樣?

老許


閒坐讀書,暗香散入窗內,因憶舊人,作此詩:

為有暗香尋跡遠,一畦花徑昔年栽,

多少繁華如夢去,幾時煙雨伴君來。

題主的詩有景有情,有遠有近,有過去有將來,有詩有序言,為什麼就沒個題目呢?

當然了,倒也是不重要。題主的問題是說“這首七絕怎麼樣”,也就是說自認是七絕的。絕句分為兩種,律絕和古絕。而我們平時所稱的“五絕”、“七絕”一般是默認指的律絕,而古絕則稱為“五言古絕”、“七言古絕”,屬於“五古”、“七古”。

所以,我們在格式上就看看這首詩是否屬於律絕中的七絕就好了。有針對性的回答問題,大家都簡單些,別搞太複雜。

格律分析

起句“為有暗香尋跡遠”,平仄為“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格式實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先按格律詩平仄對粘關係進行推導,得出首句仄起不押韻的七絕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一畦花徑昔年栽”平仄為“中平中仄仄平平”,這裡“昔”字如果是入聲字,那麼這一句是合韻的,否則“昔”字發新韻平聲,關鍵部位出律。也就是說,這首詩使用的是平水韻。

再看第三句“多少繁華如夢去”,平仄為“平仄平平平仄仄”,其實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和首句是一樣的,和第二句就是相對的(因為第二句合律與第一句相對),而格律詩不僅有“對”的要求,二三句是要求“黏”的,才能從第二句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推出第三句“平平仄仄平平仄”,聲調發音相似,只是以仄聲收尾斷句。所以,第三句是出律的,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失黏”。

那是不是就可以斷定這首詩不是格律詩了呢?我們看完最後一句再說。

尾句“幾時煙雨伴君來”,這一句和第三句對仗。這裡順便說一下,絕句是不要求對仗的,你寫得對仗是你文采好,但是不成為一首詩是不是絕句的判斷依據。說這個是因為有些同學在以前的文章後面留言有誤解,這裡統一回答一下。

這一句平仄為“仄平平仄仄平平”,和第三句相對,和第二句相同。

也就是說,這首絕句的一二句、三四句是齊頭並進的,但是互相之間又相對,是律句,只是二三句之間失黏。這種格式在唐詩絕句中非常多,如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如白居易的《遊仙遊山》,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不在這舉例了。後人在整理歸類這些絕句的時候,特意給取了個名字——折腰體。

但是我們要看到,折腰體多出現在唐,是格律體出現發展的時期。宋以後的七絕,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折腰體,或者直接將後來新寫的折腰體視為出律,歸入古絕。

也就是說,新作格律詩出現折腰是倒退,並不合適。唐朝出現的那是沒有辦法了。格律這個東西本身就是要求嚴格的一種詩體,唯一能放寬的就是律詩頜聯不對仗。

總結格式上的分析,個人認為這首新作詩是一首七古。

詩意分析

當然,一首絕句寫得好不好,主要還是看意境和文采。七絕相對雕琢,七古偏重古樸。

從內容上來說,這是一首好詩。作者還怕大家讀不懂,特意寫了序。其實從有心的讀者來看,倒是有些多餘,寫個切合詩意的標題就好了。

從行文方法上來看倒是很符合絕句的,首句敘事開場,交代為尋暗香出門走遠,承句寫發現暗香來源,是昔年栽種的一畦花。轉句轉換寫法,開始抒情,又承接上句,是看到花念起了故人,最後一句加強感嘆,故人何時再來?

整首詩的感情表達是流暢的,在前兩句敘事也是清晰的,語言結構很有些古氣,唯獨有一點“一畦花徑”值得商榷,一畦花是一塊小花田,花徑肯定是小路,“一畦花徑”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呢?

至於後兩句雖然對仗、流暢,但是和前兩句相對古意的結構營造的意境來說,有些流俗。更像是晚唐、宋之後的句子,精緻、繁華卻不夠古樸。

當然,這是我個人把它定位為七古來看的。作者有作者的想法,每個讀者有每個讀者的想法,這裡不求同。

但是我是這麼看的。這是一首格式上是七古,意境上卻是七絕的好詩。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為有暗香尋跡遠,一畦花徑昔年栽,多少繁華如夢去,幾時煙雨伴君來。

很不錯的一首七絕小詩,作者有一定的功底,我感覺比很多人水平要高一些。

一、格律的變體

押韻上平十灰。從句式上來看,作者很熟悉格律,第一聯和第二聯用了兩種七言的律句,仄起仄收(zzpppzz)和平起平收(ppzzzpp)。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稱之為折腰體,在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中,律詩目錄下和絕句目錄下都有折腰體的名篇。如:

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二、半古半律的格律詩

對於折腰體是否屬於格律詩,是有一定爭議的。在《滄浪詩話》中嚴羽有“古律”之說,例如李白的五律《夜泊牛渚懷古》通篇不對仗,崔顥的七律《黃鶴樓》半古半律。

現在大多的刊物不認可折腰體是格律詩,但四句的詩當然是絕句。另外折腰體算是律絕句還是古絕句無關一首詩的好壞。

三、絕句一定是格律詩嗎?

絕句本身誕生的時候還沒有後來的格律標準,因此絕句一開始就有古體絕句,入唐以後,詩人們也做了大量的古絕句,僅僅在《唐詩三百首》中的絕句篇裡就幾乎有一半。

比如平聲韻的五絕有:李白的《靜夜思》、《怨情·美人卷珠簾》,劉長卿《聽彈琴》等,韋應物的另一首折腰五絕《夜寄邱員外》;仄聲韻的五絕有:王維的《鹿柴》,孟浩然《春曉》,裴迪《送崔九》,賈島《尋隱者不遇》。

另外南宋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也有大量的非格律絕句。我一直不太清楚:那些認為絕句一定是格律詩的人是哪裡找來的標準?

這首詩是一首七絕是沒有錯誤的。

四、詩的簡析

為有暗香尋跡遠,一畦花徑昔年栽,多少繁華如夢去,幾時煙雨伴君來。

第一句,為有暗香尋跡遠

因為聞到花香而尋跡而去,不知不覺中走出了很遠,第一句是複雜句,原因狀語加動賓加補語,這種句法初學詩的人未必能夠寫出來。古人雖然沒有狀語謂語這首叫法,但是對於句法的變化是分非常講究的, 能用這種句法的人,一般是讀過不少詩詞的有心人。

第二句,一畦花徑昔年栽

一畦花徑昔年栽是“為有暗香”的原因,前兩句是整體的倒裝結構,原因置後。栽的不是花徑,而是花(暗香),昔年在“一畦花徑”栽花。不管作者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樣用,這句詩沒有毛病, 是詩家語言,“一畦花徑”作地點狀語用。

如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江城上佐閒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

我開始學詩的時候,遇到此類的語言結構不太敢用,覺得講不通,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模仿古人作詩,再結合一些理論的學習,會慢慢的理解。《老街詩詞閒話72-寫出好詩一定要學會使用詩家語》。

第三四句,多少繁華如夢去,幾時煙雨伴君來。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的“昔年”,轉折得好,看到“昔年”的花徑,今昔對比,感慨“繁華如夢去”。第四句大概是“何日君再來”的意思吧:心中問道,昔年種花的那個人我還能再見到嗎?和周邦彥《蘭陵王·柳》的結尾差不多: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不過後兩句略輸文采,詩味相對前兩句遜色一點,“多少繁華”這種詞語太虛,用意象來代替好一些。

結語

格律詩中,三仄尾和鯉魚翻波基本是作為正格使用,但是折腰體會有些爭議。

絕句的特徵很明確,四句的詩就是絕句。至於五七言絕句是否符合格律無所謂,可以是古絕句可以是律絕句。而五律和七律、排律一定是格律詩。

以上一時有感,個人淺見,也許以後會有新的認識,歡迎指正!謝謝!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前面幾個回答都認為提問的這首詩格律有誤,我覺得有必要在此糾正一下,我們先看這首詩。

為有暗香尋跡遠,一畦花徑昔年栽。

多少繁華如夢去,幾時煙雨伴君來?

這首詩應該是用平水韻寫的,如若是新韻,二句“昔”為平聲,那麼這句就犯了三平尾,為近體詩大忌。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熟悉格律的人可能知道,這首詩按標準的格式來看,二三句平仄失粘了,不過因此認為這首詩算不上絕句,是有失偏頗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格律詩中除了正格之外,還有一種變體——攔腰體。這種變體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上下兩聯失粘。

例如,王維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如上所舉,攔腰體的例子在唐詩中並不少見,這裡就不多舉例。



其實這首詩的主要問題不在格律,而在語法和章法上。語法上,首句煉句還可以再簡練,二句栽花可以,栽花徑則表述不妥當。章法上,前二句與後二句,承轉不自然,意境銜接有些跳躍。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見解,歡迎交流。


詩詞補習班


未見原詩,現將某評論的為原詩:

為有暗香尋跡遠,

一畦花徑昔年栽。

多少繁華如夢去,

幾時煙雨伴君來。

看了八十多人評論,從格式來講,連七絕的稱謂都未統一。(一)一種人認為:只要是四句,每句七字就叫七絕。(二)古體詩(古絕),近體詩(律絕)都叫七絕。(三)不合格律詩要求的,只要平仄,押韻合格就可叫格律詩。

我們在這裡是拿格律詩的七絕要求來看,是否是“七絕”?按格律七絕四式,此為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而第三句與第一句,第四句與第二句平仄完全相同,這樣就無格律詩的聲韻美了。格律詩中還有:粘,對,替。孤平,三平尾。等規則必須遵守。是不能用古體詩的格式去寫的。說折腰體可以,那麼,古體詩可以用鄰韻,可以一首詩中可以用同一字押韻2,3次。(律詩須對仗,而古體詩無要求),再說若格律詩可失粘,失對,失替,可犯孤平,犯三平尾。那還怎樣區分格律詩與古體詩?所以說,這首詩根本不是格律詩的七絕。至於詩的意境韻味,非悟空所問,就不評論了。


石湖老土


讀了這首:為有暗香尋跡遠,一畦花徑昔年栽。多少繁華如夢去,幾時煙雨伴君來。乍一看還不錯,細品一下,就知道這詩是做出來的而不是作出來的!湊字湊韻湊出的叫做!觀景生情推敲出來才叫作!先看第一句(暗香)應該是花香,沒生命的氣味只會漫延不會尋找,用(尋跡)不妥!用(沁)或(侵)還差不多!再說第二句一畦花徑?花徑是花間小道!一畦應該是一地的意思!再說花徑怎麼栽?作者這層沒想到?後兩句可以!不能亂說,但一首詩往往一字之差就是瑕疵!假如:一畦花卉(或圃)昔年栽,幾縷暗香沁窗臺。三句不變,結尾:何時煙雨伴君來!(一家之言)


一綹春風79682225


體裁為古韻還說的過去,不要說成七絕,七絕就要有七絕的嚴格格式排列,此詩全無。

一般近體詩的書寫,都要有敘事的承上啟下關係,此詩為東一句西一句,屬於亂槍掃射,打到誰算誰,全無目標。

這首詩最有特點的就是,每一個句子都很有意境,可是一排列上就變成了雜亂無章。

抱歉,可能我說的有點狠,如果不喜歡,可勿聽。

即為七絕,必須有一個對仗句(兩個更好)。要求是在頷聯(第三,四句)或頸聯(第五,六句)用對偶句.對仗的意思是,與對聯(春聯)的要求類似。即前句的兩個字是名詞,下句對應的兩個字也必須是名詞;如果用的是數量詞,對應的也必須是數量詞。即所謂"天對地,山對水,大陸對長空"。

近體詩有四項基本要求:一是句數、字數有規定;二是按規定的韻部押韻;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間要求平仄對立和相粘;四是規定某些句子之間用詞要對仗,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這是對近體詩絕句格式上的要求,兄臺如果想要學習絕句詩,最好先從對聯入手,這樣相對簡單些。

希望兄臺能夠沉下心來好好學習近體詩,它是中國古代文學之精粹。


愚人時代1972


為有暗香尋跡遠,一畦花徑昔年栽。

多少繁華如夢去,幾時煙雨伴君來?

格律:下聯失粘。第二句“一畦花徑昔年栽”格式是“仄平平仄仄平平”,那麼第三句應為“中平中仄平平仄”。

結構:轉得太過,脫節了。“多少繁華如夢去”與前面的起承環節敘述的關聯不大,也未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情感。倒像是懷古之類的感慨。有花香,即花盛開著,邏輯上不能得出“多少繁華如夢去”。重點應該是見到昔年所(共同?)栽的花而感受其所蘊含著的情感及往事!繼而產生何時再見的思緒。

——老普隨口而言,目的更主要的是想通過“悟空問答”像做個作業一樣來提高自己!學習為目的,不妥之處多指正!


普穡齋


這首詩怎麼說呢。。。非常棒!這是一首“完整”的詩,押韻也不錯的!尤其是文辭優美、意境很深,感情抒發的也不錯!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它是一首“完整”的詩!一般情況下我們寫詩,如果只是寫景或者只是抒情,未免單調,完整的詩應該是有情有景,由景入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前面寫景,後面抒情”!

至於押韻就不說了,沒什麼問題!

到了意境、文辭、情感這三個,就是這首詩的亮點了!有人一直分不清楚意境和情感有什麼分別,意境指的是詩文在由景入情的過程中,是大還是小,這裡的“大小”並不是說非要是志向啊、天地啊這種!而是說你過度的是否自然,是一種“層次”的感覺!

這首詩由“為有暗香”引發作者尋找到昔年種下的“一窪花涇”,由此引發出來後面的感嘆,非常通順,意境轉變毫無滯澀,水平非常高!或者不用“大小”,用層次“高低”來形容已經也可以!

文辭方面主要是用詞用句,通順、恰當,很不錯!

最後在情感方面表達的也是比較深!由小及大,情深意切,雖然只有4句詩,但是勝過千言萬語!

整體而言,這首詩完整、通順、意境很高、文辭優美、情感很深!是個很不錯的作品!


萬物皆明


說實話,這首“詩”硬傷太多,出律的地方太明顯!只要是真正懂得格律詩的人,會一笑了之的!


鷹擊長空5348


你這首詩意境是很好的,只是沒有合轍押韻。略作改動,望各位師友點評。

為有暗香透紗窗,

一畦花莖綻芬芳,

多少繁華夢不在,

幾時煙雨伴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