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徒2002
定軍山之戰,從戰術上講,劉備成功的運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圍的是張郃,打的是夏侯淵。結果大家都知道,夏侯淵被殺,劉備一戰功成,取得了漢中爭奪戰的決定性勝利。
曹操打敗張魯佔領漢中以後,大軍撤回中原。只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鎮守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一月,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法正勸說劉備奪取漢中
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舉眾往討,則必可克之。法正分析到,曹操佔領了漢中,卻沒有進一步進攻巴蜀,反而將大軍撤回,肯定是因為內部矛盾。現在去攻打,必然成功。
劉備一聽,這法正說的太他孃的對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立即率大軍進攻漢中。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劉備剛出四川,就被堵在了陽平關。
陽平關是川北咽喉,易守難攻。夏侯淵和張郃堅守不出。劉備帶著大軍打了一年多都沒有打下來。
眼瞅著陷入困境。結果劉備出了一招神來之筆,徹底扭轉了漢中之戰的局面。
到底是什麼神來之筆呢?那就是三十六計之“反客為主”!
夏侯淵張郃堅守陽平關,是為主。以逸待勞,處於優勢。
劉備遠道而來攻打陽平關,是為客。兵疲師老,處於劣勢。
怎樣反客為主呢?
劉備把眼光投向了陽平關東南的定軍山。
公元219年2月,劉備向南渡過漢水,再冒險翻越米倉山西北段,直驅定軍山。
這一招太絕了!
直接繞開了陽平關,在曹魏軍的側後方站穩了腳跟,並且進入了漢中腹地。
這樣一來,夏侯淵張郃再堅守陽平關已經沒有意義。被迫向定軍山的劉備發起了進攻。
原本進攻的一方劉備,卻反客為主。穩坐定軍山,等待曹軍進攻。
夏侯淵果然率兵前來爭山。在定軍山下構築了工事與劉備對峙。分為東圍和南圍。
他自己守南圍,讓張郃守東圍。
劉備這時又用了一個妙招,叫做“圍點打援”。
他派出一萬精兵,分為十部。輪番進攻張郃。又派出黃忠埋伏在半路之上,專等夏侯淵來增援。
夏侯淵一看張郃被打的夠嗆,果然中計。親自率兵救援。沒想到半路殺出和老黃忠,嘁哩喀喳把他送上了西天。
夏侯淵一掛,張郃趕緊跑回陽平關。劉備在漢中佔據了完全的主動。下一步,曹操不得不親自出馬了。
上將噯福斯
公元218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但整個過程進行的並不順利。因為,漢中本就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而當時曹操留守漢中的將領,不僅有夏侯淵、曹洪、曹休這種曹氏宗族中數一數二的軍事統帥,又有張郃、許晃這這種身經百戰的當世名將,陣容可謂非常豪華。
最開始,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作為先頭部隊,結果被曹軍阻擊在下辯,無法前進。而且,曹軍為了給劉備的先頭部隊一個下馬威,直接就將吳蘭的這支部隊給全殲了,這也造成吳蘭、張飛、馬超三枝軍隊鼎立的佈局被打破,張飛、馬超也就不敢在繼續在停留前線,於是只好率軍撤離漢中。
隨後,劉備便親自率領蜀軍主力部隊進入漢中前線,並且派陳式等十個營的部隊,切斷了馬鳴閣的道路。但是,這枝軍隊,很快讓徐晃打得潰不成軍。而截止到此時。劉備進攻漢中的戰爭,已進進行好幾個月,但是卻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被曹軍打得了一敗再敗。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就讓留守後方的諸葛亮,給他調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於是蜀軍的全部精銳都被抽調到漢中前線,而此時的曹操,也終於坐不住,所以這一年九月,曹操也親自率軍到達長安。
但是,因為曹操一方面兼顧西南(劉備軍隊)、淮南(孫權軍隊)和中原(關羽軍隊)三個地區的威脅,另一方面在曹操率軍到達長安後,宛城發生了叛亂,這讓曹操一時間變得猶豫不決,所以在當曹操抵達長安時,並沒有立即向漢中戰場集結,這也就導致夏侯淵在漢中戰場面對劉備越來越大的壓力。
當時,面對劉備的激烈進攻,夏侯淵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就是依靠漢中外圍的險要地形,強有力的把劉備堵在國門之外。第二種選擇,就是收縮戰線,重點防守幾個重要據點,讓劉備一路前行,不斷拉大劉備的戰線,增大劉備的後勤壓力。
總的來說,這兩種選擇各有利弊。第一種選擇,從軍事上,會讓夏侯淵佔據有利地勢,讓劉備的軍隊難以向前推進。但它的缺點就是,這種選擇下,夏侯淵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開來使用,這不僅需要夏侯淵有充足的兵力,而且也會讓他的後勤壓力非常大。
第二種選擇,從軍事上,等於夏侯淵不戰就丟掉了大部分險要地區,會讓魏軍的防守變得相對困難。但它的優點是,夏侯淵在漢中的軍隊可以有效的集中在一起使用,並且後勤壓力也會變得很小。
在當時的背景下,夏侯淵作為曹軍統帥,在曹操已經坐鎮長安的情況下,自然不敢輕易選擇收縮戰線,因為曹操可能隨時就會帶兵從長安來到漢中前線,他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白白放棄漢中外圍的險要地形,再加上夏侯淵也害怕大舉收縮戰線後,會造成軍隊士氣低落,從而引發軍隊大規模潰逃的現象。所以,綜合考慮,夏侯淵選擇了第一種方案。
但讓夏侯淵沒有想到的,曹操在長安整整待了大半年,卻還是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夏侯淵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因為劉備已經調集了蜀漢全部精銳投入戰場,而夏侯淵卻只有漢中兵團的部隊,卻還不得不分散防守在漢中外圍。
所以,面對劉備的持續攻擊,夏侯淵的部隊已經是精銳耗盡,士氣低迷,全軍將士基本快處於崩潰的邊緣,面對這種情況,夏侯淵更不敢輕易收縮戰線,同時他也不能繼續待在後待在方督戰,因為在那種極度不利的局勢下,只有主帥親臨前線指揮,或許才能勉強穩住前線將士心裡的不安和恐懼。
在這種背景下,夏侯淵親自來到前線作戰,結果被劉備抓住戰機,趁機調虎離山,被打的捉襟見肘,自己也被黃忠斬殺於定軍山下。夏侯淵死後,張郃開始接手軍隊,因為他是副將,在夏侯淵死後,他的戰略目標就不同了,他只需要保證大部隊不潰散就是勝利。
所以,張郃果斷選擇收縮防線,放棄既有陣地,只佔據已經被劉備放棄的陽平關據守,從而使得劉備全殲漢中曹軍的計劃泡湯,也使得他不得不繼續和曹操在漢中又消耗了半年,最後還讓曹操帶著漢中的部隊和民眾離開。這個也是後來劉備感嘆,夏侯淵不如張郃!
我是趙帥鍋
夏侯淵與劉備發生的這場戰爭,準確的稱呼應該稱為漢中之戰,而不是定軍山之戰,定軍山之戰只是漢中之戰中的一場小戰役。
漢中之戰包括下辨之戰、馬鳴閣之戰、陽平關之戰、定軍山之戰、漢水之戰等一系列戰役。漢中之戰是從217年由劉備發起,到219年5月曹操退出漢中為止,歷時2年之久。
漢中之戰的大概過程是:
一、下辨之戰
217年開始,劉備派出張飛、馬超、雷銅、吳蘭在武都郡下辯道與曹軍相峙,曹洪、曹休、曹真與蜀軍對峙。
218年,曹休識別張飛的計謀,派兵突襲駐在下辨的蜀軍吳蘭部,吳蘭、雷銅、任夔戰死,蜀軍大敗,張飛、馬超退回。
二、馬鳴閣之戰
與此同時,劉備派陳式攻打徐晃據守的馬鳴閣道,陳式被徐晃擊敗。
三、陽平關之戰
218年7月,劉備親率主力進駐陽平關,與夏侯淵、張郃對峙,雙方發生數次戰爭,但劉備無法攻克夏侯淵、張郃部,形成僵持。
四、定軍山之戰
定軍山之戰則發生在219的正月,而在之前雙方發生了一系列的戰爭,但都以劉備軍的失利為結果。劉備採用法正的建議,放棄在陽平關與夏侯淵的對峙,向南渡過沔水,來到陽平關東邊的定軍山紮營,佔據高地,據險紮營。
夏侯淵也放棄陽平關,與劉備爭奪定軍山,在定軍山腳下紮營,夏侯淵守南邊,張郃守東邊,劉備派重兵攻打張郃部,張郃險些不敵,夏侯淵派出自已的一半軍隊救援張郃,結果劉備又派人燒了夏侯淵的防禦陣地上的鹿角,夏侯淵親自來修,劉備馬上派出重兵攻打夏侯淵,夏侯淵戰死,張郃敗退,回駐陽平關。
五、漢水之戰
夏侯淵戰死後,曹軍推舉張郃代理主帥。劉備在黃忠斬殺夏侯淵後,準備渡過漢水攻打郭淮,擔心渡江時受到郭淮的攻擊,劉備放棄了攻打郭淮。
219年3月,曹操到達陽平關,與此同時,曹操運送了大批的糧食到達漢水附近,黃忠與趙雲商議偷襲曹軍糧草,由黃忠偷襲,趙雲接應,到了約定時間,趙雲不見黃忠回來,因此率軍前雲救援,在路上遇到曹軍先頭部隊,趙雲僅僅帶了幾十個騎兵與曹軍周旋,曹軍追到蜀軍營寨,由於擔心有埋伏,再加上趙雲英勇善戰,曹軍大敗,而且糧草被燒,此戰後不久,曹操就撤出漢中,漢中之戰結束。
3月曹操到達漢中,5月就撤退,可見形勢對曹軍不利,糧草被燒,士氣低落,於是退兵。
夏侯淵之死主要就是發生在定軍山之戰這場小戰役,夏侯淵不僅犯了戰略錯誤,還犯了戰術錯誤,從戰爭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
戰略錯誤:放棄防守為主,棄關出擊,並在敵人選定的戰場交戰。
漢中之戰從217年到218年底時 ,曹操不在漢中戰場,曹軍主帥是夏侯淵,曹操雖然不在漢中,但對總體戰略肯定有交待夏侯淵,並從217年到218年的戰況來看,曹軍基本上防禦為主,很少主動進攻,這就是曹操在未到漢中時對夏侯淵的交待,可惜夏侯淵不聽。
據險死守,劉備根本佔不到便宜,此前曹軍佔盡優勢,而劉備方卻損兵折將,想必夏侯淵守的太順利可能也產生輕敵思想,才會輕易離開陽平關,到定軍山與劉備爭奪。
戰略一旦錯誤,失敗在所難免,夏侯淵一離開陽平關,就為失敗埋下誘因。
戰術錯誤:中了劉備方的聲東擊西之計,身為主帥,居然親自修補鹿角。
定軍山之戰,劉備在山頂,夏侯淵在山腳,劉備居高臨下,佔有優勢。且劉備採取聲擊西之計,誘使夏侯淵分兵,然後讓人燒掉夏侯淵軍的鹿角,再派兵猛衝,居高臨下,又加上夏侯淵親自修補鹿角,兵力較少,一下子就被黃忠斬殺。
夏侯淵太大意了,防守本不是夏侯淵的特長,夏侯淵擅長長途突襲,本不善於防守,在定軍山之戰將自已處於危險境地,卻不自知,夏侯淵雖然獨佔勇猛,但在此戰中犯了很大的錯誤,才導致被殺。
而夏侯淵的死,導致曹軍在漢中之戰中失利,劉備能拿下漢中,根本原因就是夏侯淵戰死。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定軍山之戰是夏侯淵的最後一戰,被黃忠劈死!
夏侯淵一生為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官至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夏侯淵是魏國將領,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也算張飛的半個岳父,因為他的養女被張飛娶為妻子,夏侯夫人和張飛的女兒後來成為了蜀國的皇后。夏侯淵被蜀國將領黃忠所殺(關係夠亂的,但在當時的亂世也是沒有辦法)。
迴歸正題
夏侯淵雖然打過很多勝仗,但並不被曹操看好,定軍山一戰死後,曹操曾說:
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今天不討論他的才能到底如何,只說定軍山一戰。
首先他失去了先機,被蜀軍佔據了地利,沒辦法,只得主動出擊。
第二,由於張郃被攻,夏侯淵分兵,導致自身實力變弱。
第三,劉備用計燒了他的防禦公事,他作為一個主帥,竟然帶兵去修。最後被黃忠劈死。
定軍山失敗,導致的結果就是:
曹魏定軍山陣地的丟失,曹軍的防禦體系被打亂,軍心動搖,群龍無首,防禦的戰鬥力顯著下降。同時也奠定了蜀國的事業,成就了黃忠的威名。
有一點不得不說的,定軍山失利不能把罪名全都推給夏侯淵,夏侯淵的漢中守備軍雖然強硬,但是在相持連年的戰爭中,沒有得到外部的補給和增援,也是失利的原因。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古典青年
定軍山之戰,是漢中這場大戰役中的一場小戰役,所以談不上什麼戰略,甚至戰術的失敗和夏侯淵也沒太大的關係。因為,曹操收服了漢中和張魯,劉備也剛平定了巴蜀沒多長時間。結果不久後,劉備又跑回了荊州和孫權進行對峙和談判,曹魏這邊雖然沒有趁機攻入巴蜀,但是勢力已經進入巴西郡。因此,等到劉備回成都,趕走了張郃後,巴蜀入漢中的要地,早已經掌握在曹軍的手裡。
所以,劉備讓吳蘭,雷同屯下辨,讓張飛,馬超屯固山。這一路是繞開漢中,想佔領武都郡,切斷漢中和隴右的聯繫,並利用馬超在羌,氐的影響,對漢中,乃至關中形成更大的攻勢。當時,羌,氐分成兩派,一派是“親馬派”,雷定等七部萬餘落響應《三國志.楊埠傳》,一派是“親曹派”氐王強端。雖然劉備這邊準備還算充分,但是曹洪,曹休攻破吳蘭於下辨,吳蘭也被強端所殺,張飛,馬超只好自動撤軍了《三國志曹休傳》。為何會如此?關鍵還是漢中,武都的地形險峻,要道一旦落入敵手,便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就在劉備讓張飛等人出武都時,自己也親率大軍攻打漢中陽平關,夏侯淵和張郃等拒守。雖然夏侯淵是主帥,其實劉備忌憚和怨恨卻是張郃,因為先前張郃殺入巴西郡,迫使張魯投降,又遷走大量的人口。在陽平關,劉備分精兵圍攻張郃的防區,又被人家成功拒守,能不咬牙切齒嗎?所以,作為主帥的夏侯淵在漢中之戰中,存在感一直很低,武都一路和他沒有關係,在馬鳴閣要道,徐晃破陳式一戰,也和夏侯淵沒有直接關係。這可能是,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前期實力很有限,曹魏當年的最高指揮官曹操也只是在九月,進駐長安遙控。
所以,夏侯淵在這一段,談不上什麼戰略和戰術問題,更何況劉備一直是失敗一方,但是夏侯淵又怎麼會犧牲在戰場上呢?
首先第一,夏侯淵自己個性問題,無論為將為帥都喜歡憑勇奮擊,曹操多次告誡無效。但是,夏侯淵有一個好處,不壓制張郃的發揮,甚至會全力支持張郃,因此而犧牲,後面會說到。
第二,劉備在漢中之戰前期,輸紅了眼,於是讓諸葛亮盡起巴蜀資源男女來支持他,諸葛亮起初也以為主公瘋了,幸好有楊戲的勸告。
第三,劉備實力大增後,不在陽平關和夏侯淵,張郃死磕,而是偷渡漢水,據兵定軍山的興勢上,目的是引張郃來戰。劉備這次化被動為主動了,因為曹魏必須派兵來戰,否則劉備能直接進入漢中腹地。所以,張郃分一半軍和實力大增的劉備接戰不利,夏侯淵帶兵來救張郃,是職責所在,不存在戰術問題。
第四,漢中地勢險峻,當年以曹操的軍鋒之強攻打張魯,便一度想退兵,數言“南鄭為天獄”,併為拔出夏侯淵軍而高興,參看孫資對曹丕語《資治通鑑.魏紀二》。但是,這次夏侯淵沒有那麼走運了,這樣的戰場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夏侯淵在修補鹿角時,被居高臨下黃忠軍斬了。
第五,劉備打贏了此戰,卻只是擊潰戰,不是殲滅戰,利益是佔據了漢中所有的要地,而非整個漢中。所以,曹操親自帶兵前來,最終無計可施只能退兵,但是退兵之前,遷走漢中,武都的百姓到天水和三輔地區。所以,作為主帥的夏侯淵因個人失誤被殺,但是在張郃的幫助下,戰略和戰術是沒有問題的,否則,劉備也不會拼了老命,只是漢中之戰獲得了慘勝。
大飛熊騎士
一:莽撞出擊,放棄了佔盡天時地利的陽平關不守,非要帶著張郃去攻打定軍山,簡直就是送人頭。
二:策略失當,對蜀方劉備的主攻方向,把大將兵馬調到了另外一個方向,簡直就是敵方的臥底。
三:前線找死,一個集團軍的領導指揮者,帶著下面的士兵去修鹿角(防禦工事和路障)。簡直就是拿大炮轟蚊子。
這些也不枉曹操叫夏侯淵“白地將軍”了。
聽榮兒說
劉備在前線給後方諸葛亮寫信發兵,諸葛亮並立即調兵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時,劉備已經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然後又繞過了曹軍前線,來到了曹軍後方,敵我在地形上的態勢是居高臨下,沒有任何優勢,(在這裡總結下,當時情況時,兵力不佔優,地形不佔優,這個時候夏侯淵應該撤出定軍山),然後軍師法正給劉備建議是,派人多方面攻擊燒柵欄,夏侯淵身為一個大將卻帶頭修鹿角,並分兵給張頜,導致部隊被蜀軍一分為二,最後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