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之战,夏侯渊在战略和战术犯哪些错误?

困徒2002


定军山之战,从战术上讲,刘备成功的运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围的是张郃,打的是夏侯渊。结果大家都知道,夏侯渊被杀,刘备一战功成,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决定性胜利。

曹操打败张鲁占领汉中以后,大军撤回中原。只留下夏侯渊和张郃镇守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一月,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劝说刘备夺取汉中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

法正分析到,曹操占领了汉中,却没有进一步进攻巴蜀,反而将大军撤回,肯定是因为内部矛盾。现在去攻打,必然成功。

刘备一听,这法正说的太他娘的对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立即率大军进攻汉中。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刘备刚出四川,就被堵在了阳平关。

阳平关是川北咽喉,易守难攻。夏侯渊和张郃坚守不出。刘备带着大军打了一年多都没有打下来。

眼瞅着陷入困境。结果刘备出了一招神来之笔,彻底扭转了汉中之战的局面。


到底是什么神来之笔呢?那就是三十六计之“反客为主”!

夏侯渊张郃坚守阳平关,是为主。以逸待劳,处于优势。

刘备远道而来攻打阳平关,是为客。兵疲师老,处于劣势。

怎样反客为主呢?

刘备把眼光投向了阳平关东南的定军山。

公元219年2月,刘备向南渡过汉水,再冒险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直驱定军山。


这一招太绝了!

直接绕开了阳平关,在曹魏军的侧后方站稳了脚跟,并且进入了汉中腹地。

这样一来,夏侯渊张郃再坚守阳平关已经没有意义。被迫向定军山的刘备发起了进攻。

原本进攻的一方刘备,却反客为主。稳坐定军山,等待曹军进攻。

夏侯渊果然率兵前来争山。在定军山下构筑了工事与刘备对峙。分为东围和南围。


他自己守南围,让张郃守东围。

刘备这时又用了一个妙招,叫做“围点打援”。

他派出一万精兵,分为十部。轮番进攻张郃。又派出黄忠埋伏在半路之上,专等夏侯渊来增援。

夏侯渊一看张郃被打的够呛,果然中计。亲自率兵救援。没想到半路杀出和老黄忠,嘁哩喀喳把他送上了西天。

夏侯渊一挂,张郃赶紧跑回阳平关。刘备在汉中占据了完全的主动。下一步,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了。


上将嗳福斯


公元218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但整个过程进行的并不顺利。因为,汉中本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而当时曹操留守汉中的将领,不仅有夏侯渊、曹洪、曹休这种曹氏宗族中数一数二的军事统帅,又有张郃、许晃这这种身经百战的当世名将,阵容可谓非常豪华。

最开始,刘备派遣张飞、马超、吴兰作为先头部队,结果被曹军阻击在下辩,无法前进。而且,曹军为了给刘备的先头部队一个下马威,直接就将吴兰的这支部队给全歼了,这也造成吴兰、张飞、马超三枝军队鼎立的布局被打破,张飞、马超也就不敢在继续在停留前线,于是只好率军撤离汉中。

随后,刘备便亲自率领蜀军主力部队进入汉中前线,并且派陈式等十个营的部队,切断了马鸣阁的道路。但是,这枝军队,很快让徐晃打得溃不成军。而截止到此时。刘备进攻汉中的战争,已进进行好几个月,但是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被曹军打得了一败再败。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就让留守后方的诸葛亮,给他调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于是蜀军的全部精锐都被抽调到汉中前线,而此时的曹操,也终于坐不住,所以这一年九月,曹操也亲自率军到达长安。

但是,因为曹操一方面兼顾西南(刘备军队)、淮南(孙权军队)和中原(关羽军队)三个地区的威胁,另一方面在曹操率军到达长安后,宛城发生了叛乱,这让曹操一时间变得犹豫不决,所以在当曹操抵达长安时,并没有立即向汉中战场集结,这也就导致夏侯渊在汉中战场面对刘备越来越大的压力。

当时,面对刘备的激烈进攻,夏侯渊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依靠汉中外围的险要地形,强有力的把刘备堵在国门之外。第二种选择,就是收缩战线,重点防守几个重要据点,让刘备一路前行,不断拉大刘备的战线,增大刘备的后勤压力。

总的来说,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第一种选择,从军事上,会让夏侯渊占据有利地势,让刘备的军队难以向前推进。但它的缺点就是,这种选择下,夏侯渊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开来使用,这不仅需要夏侯渊有充足的兵力,而且也会让他的后勤压力非常大。

第二种选择,从军事上,等于夏侯渊不战就丢掉了大部分险要地区,会让魏军的防守变得相对困难。但它的优点是,夏侯渊在汉中的军队可以有效的集中在一起使用,并且后勤压力也会变得很小。



在当时的背景下,夏侯渊作为曹军统帅,在曹操已经坐镇长安的情况下,自然不敢轻易选择收缩战线,因为曹操可能随时就会带兵从长安来到汉中前线,他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白白放弃汉中外围的险要地形,再加上夏侯渊也害怕大举收缩战线后,会造成军队士气低落,从而引发军队大规模溃逃的现象。所以,综合考虑,夏侯渊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但让夏侯渊没有想到的,曹操在长安整整待了大半年,却还是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夏侯渊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因为刘备已经调集了蜀汉全部精锐投入战场,而夏侯渊却只有汉中兵团的部队,却还不得不分散防守在汉中外围。

所以,面对刘备的持续攻击,夏侯渊的部队已经是精锐耗尽,士气低迷,全军将士基本快处于崩溃的边缘,面对这种情况,夏侯渊更不敢轻易收缩战线,同时他也不能继续待在后待在方督战,因为在那种极度不利的局势下,只有主帅亲临前线指挥,或许才能勉强稳住前线将士心里的不安和恐惧。

在这种背景下,夏侯渊亲自来到前线作战,结果被刘备抓住战机,趁机调虎离山,被打的捉襟见肘,自己也被黄忠斩杀于定军山下。夏侯渊死后,张郃开始接手军队,因为他是副将,在夏侯渊死后,他的战略目标就不同了,他只需要保证大部队不溃散就是胜利。

所以,张郃果断选择收缩防线,放弃既有阵地,只占据已经被刘备放弃的阳平关据守,从而使得刘备全歼汉中曹军的计划泡汤,也使得他不得不继续和曹操在汉中又消耗了半年,最后还让曹操带着汉中的部队和民众离开。这个也是后来刘备感叹,夏侯渊不如张郃!


我是赵帅锅


夏侯渊与刘备发生的这场战争,准确的称呼应该称为汉中之战,而不是定军山之战,定军山之战只是汉中之战中的一场小战役。

汉中之战包括下辨之战、马鸣阁之战、阳平关之战、定军山之战、汉水之战等一系列战役。汉中之战是从217年由刘备发起,到219年5月曹操退出汉中为止,历时2年之久。



汉中之战的大概过程是:

一、下辨之战

217年开始,刘备派出张飞、马超、雷铜、吴兰在武都郡下辩道与曹军相峙,曹洪、曹休、曹真与蜀军对峙。

218年,曹休识别张飞的计谋,派兵突袭驻在下辨的蜀军吴兰部,吴兰、雷铜、任夔战死,蜀军大败,张飞、马超退回。



二、马鸣阁之战

与此同时,刘备派陈式攻打徐晃据守的马鸣阁道,陈式被徐晃击败。

三、阳平关之战

218年7月,刘备亲率主力进驻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对峙,双方发生数次战争,但刘备无法攻克夏侯渊、张郃部,形成僵持。



四、定军山之战

定军山之战则发生在219的正月,而在之前双方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但都以刘备军的失利为结果。刘备采用法正的建议,放弃在阳平关与夏侯渊的对峙,向南渡过沔水,来到阳平关东边的定军山扎营,占据高地,据险扎营。

夏侯渊也放弃阳平关,与刘备争夺定军山,在定军山脚下扎营,夏侯渊守南边,张郃守东边,刘备派重兵攻打张郃部,张郃险些不敌,夏侯渊派出自已的一半军队救援张郃,结果刘备又派人烧了夏侯渊的防御阵地上的鹿角,夏侯渊亲自来修,刘备马上派出重兵攻打夏侯渊,夏侯渊战死,张郃败退,回驻阳平关。



五、汉水之战

夏侯渊战死后,曹军推举张郃代理主帅。刘备在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准备渡过汉水攻打郭淮,担心渡江时受到郭淮的攻击,刘备放弃了攻打郭淮。

219年3月,曹操到达阳平关,与此同时,曹操运送了大批的粮食到达汉水附近,黄忠与赵云商议偷袭曹军粮草,由黄忠偷袭,赵云接应,到了约定时间,赵云不见黄忠回来,因此率军前云救援,在路上遇到曹军先头部队,赵云仅仅带了几十个骑兵与曹军周旋,曹军追到蜀军营寨,由于担心有埋伏,再加上赵云英勇善战,曹军大败,而且粮草被烧,此战后不久,曹操就撤出汉中,汉中之战结束。



3月曹操到达汉中,5月就撤退,可见形势对曹军不利,粮草被烧,士气低落,于是退兵。

夏侯渊之死主要就是发生在定军山之战这场小战役,夏侯渊不仅犯了战略错误,还犯了战术错误,从战争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战略错误:放弃防守为主,弃关出击,并在敌人选定的战场交战。

汉中之战从217年到218年底时 ,曹操不在汉中战场,曹军主帅是夏侯渊,曹操虽然不在汉中,但对总体战略肯定有交待夏侯渊,并从217年到218年的战况来看,曹军基本上防御为主,很少主动进攻,这就是曹操在未到汉中时对夏侯渊的交待,可惜夏侯渊不听。



据险死守,刘备根本占不到便宜,此前曹军占尽优势,而刘备方却损兵折将,想必夏侯渊守的太顺利可能也产生轻敌思想,才会轻易离开阳平关,到定军山与刘备争夺。

战略一旦错误,失败在所难免,夏侯渊一离开阳平关,就为失败埋下诱因。

战术错误:中了刘备方的声东击西之计,身为主帅,居然亲自修补鹿角。



定军山之战,刘备在山顶,夏侯渊在山脚,刘备居高临下,占有优势。且刘备采取声击西之计,诱使夏侯渊分兵,然后让人烧掉夏侯渊军的鹿角,再派兵猛冲,居高临下,又加上夏侯渊亲自修补鹿角,兵力较少,一下子就被黄忠斩杀。

夏侯渊太大意了,防守本不是夏侯渊的特长,夏侯渊擅长长途突袭,本不善于防守,在定军山之战将自已处于危险境地,却不自知,夏侯渊虽然独占勇猛,但在此战中犯了很大的错误,才导致被杀。

而夏侯渊的死,导致曹军在汉中之战中失利,刘备能拿下汉中,根本原因就是夏侯渊战死。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定军山之战是夏侯渊的最后一战,被黄忠劈死!

夏侯渊一生为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夏侯渊是魏国将领,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也算张飞的半个岳父,因为他的养女被张飞娶为妻子,夏侯夫人和张飞的女儿后来成为了蜀国的皇后。夏侯渊被蜀国将领黄忠所杀(关系够乱的,但在当时的乱世也是没有办法)。

回归正题

夏侯渊虽然打过很多胜仗,但并不被曹操看好,定军山一战死后,曹操曾说:

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今天不讨论他的才能到底如何,只说定军山一战。

首先他失去了先机,被蜀军占据了地利,没办法,只得主动出击。

第二,由于张郃被攻,夏侯渊分兵,导致自身实力变弱。

第三,刘备用计烧了他的防御公事,他作为一个主帅,竟然带兵去修。最后被黄忠劈死。

定军山失败,导致的结果就是:

曹魏定军山阵地的丢失,曹军的防御体系被打乱,军心动摇,群龙无首,防御的战斗力显著下降。同时也奠定了蜀国的事业,成就了黄忠的威名。


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定军山失利不能把罪名全都推给夏侯渊,夏侯渊的汉中守备军虽然强硬,但是在相持连年的战争中,没有得到外部的补给和增援,也是失利的原因。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古典青年


定军山之战,是汉中这场大战役中的一场小战役,所以谈不上什么战略,甚至战术的失败和夏侯渊也没太大的关系。因为,曹操收服了汉中和张鲁,刘备也刚平定了巴蜀没多长时间。结果不久后,刘备又跑回了荆州和孙权进行对峙和谈判,曹魏这边虽然没有趁机攻入巴蜀,但是势力已经进入巴西郡。因此,等到刘备回成都,赶走了张郃后,巴蜀入汉中的要地,早已经掌握在曹军的手里。



所以,刘备让吴兰,雷同屯下辨,让张飞,马超屯固山。这一路是绕开汉中,想占领武都郡,切断汉中和陇右的联系,并利用马超在羌,氐的影响,对汉中,乃至关中形成更大的攻势。当时,羌,氐分成两派,一派是“亲马派”,雷定等七部万余落响应《三国志.杨埠传》,一派是“亲曹派”氐王强端。虽然刘备这边准备还算充分,但是曹洪,曹休攻破吴兰于下辨,吴兰也被强端所杀,张飞,马超只好自动撤军了《三国志曹休传》。为何会如此?关键还是汉中,武都的地形险峻,要道一旦落入敌手,便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就在刘备让张飞等人出武都时,自己也亲率大军攻打汉中阳平关,夏侯渊和张郃等拒守。虽然夏侯渊是主帅,其实刘备忌惮和怨恨却是张郃,因为先前张郃杀入巴西郡,迫使张鲁投降,又迁走大量的人口。在阳平关,刘备分精兵围攻张郃的防区,又被人家成功拒守,能不咬牙切齿吗?所以,作为主帅的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中,存在感一直很低,武都一路和他没有关系,在马鸣阁要道,徐晃破陈式一战,也和夏侯渊没有直接关系。这可能是,刘备发动汉中之战前期实力很有限,曹魏当年的最高指挥官曹操也只是在九月,进驻长安遥控。

所以,夏侯渊在这一段,谈不上什么战略和战术问题,更何况刘备一直是失败一方,但是夏侯渊又怎么会牺牲在战场上呢?



首先第一,夏侯渊自己个性问题,无论为将为帅都喜欢凭勇奋击,曹操多次告诫无效。但是,夏侯渊有一个好处,不压制张郃的发挥,甚至会全力支持张郃,因此而牺牲,后面会说到。

第二,刘备在汉中之战前期,输红了眼,于是让诸葛亮尽起巴蜀资源男女来支持他,诸葛亮起初也以为主公疯了,幸好有杨戏的劝告。

第三,刘备实力大增后,不在阳平关和夏侯渊,张郃死磕,而是偷渡汉水,据兵定军山的兴势上,目的是引张郃来战。刘备这次化被动为主动了,因为曹魏必须派兵来战,否则刘备能直接进入汉中腹地。所以,张郃分一半军和实力大增的刘备接战不利,夏侯渊带兵来救张郃,是职责所在,不存在战术问题。



第四,汉中地势险峻,当年以曹操的军锋之强攻打张鲁,便一度想退兵,数言“南郑为天狱”,并为拔出夏侯渊军而高兴,参看孙资对曹丕语《资治通鉴.魏纪二》。但是,这次夏侯渊没有那么走运了,这样的战场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夏侯渊在修补鹿角时,被居高临下黄忠军斩了。

第五,刘备打赢了此战,却只是击溃战,不是歼灭战,利益是占据了汉中所有的要地,而非整个汉中。所以,曹操亲自带兵前来,最终无计可施只能退兵,但是退兵之前,迁走汉中,武都的百姓到天水和三辅地区。所以,作为主帅的夏侯渊因个人失误被杀,但是在张郃的帮助下,战略和战术是没有问题的,否则,刘备也不会拼了老命,只是汉中之战获得了惨胜。


大飞熊骑士


一:莽撞出击,放弃了占尽天时地利的阳平关不守,非要带着张郃去攻打定军山,简直就是送人头。

二:策略失当,对蜀方刘备的主攻方向,把大将兵马调到了另外一个方向,简直就是敌方的卧底。

三:前线找死,一个集团军的领导指挥者,带着下面的士兵去修鹿角(防御工事和路障)。简直就是拿大炮轰蚊子。

这些也不枉曹操叫夏侯渊“白地将军”了。


听荣儿说


刘备在前线给后方诸葛亮写信发兵,诸葛亮并立即调兵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时,刘备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然后又绕过了曹军前线,来到了曹军后方,敌我在地形上的态势是居高临下,没有任何优势,(在这里总结下,当时情况时,兵力不占优,地形不占优,这个时候夏侯渊应该撤出定军山),然后军师法正给刘备建议是,派人多方面攻击烧栅栏,夏侯渊身为一个大将却带头修鹿角,并分兵给张颌,导致部队被蜀军一分为二,最后战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