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質量發展路 天津濱海新區成創新創業“窪地”

原標題:走高質量發展路 新區成創新創業“窪地”

■ 自創區天津開發區科技園(中心商務區科技園)聚集著天津市級科技型企業5075家、國家級科技型企業162家、規模過億元的科技型企業344家,累計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42家、天津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54家。

■ 去年,天津濱海新區共聚集5211名創客、2076個創業團隊、2440個創業企業,累計協助創業者獲得融資超過35億元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窪地效應”,指的是利用比較優勢,創造出理想的經濟和社會人文環境,使之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從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吸引外來資源向本地匯聚流動,彌補本地資源結構上的缺陷,促進本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濱海新區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不斷聚攏創新創業資源、完善創新創業環境、提升創新創業氛圍,令高質量發展在這裡成為地區“主旋律”。

自創區走出“示範效應”

回顧建設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步伐,新區不斷優化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全面提升各類創新主體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其中,科技型企業作為創新“主力軍”,為全市的高質量發展貢獻頗豐。

高新區管委會科技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高新區作為自創區核心區,科技型企業的研發能力持續提升。這裡湧現出了一批以因諾微為代表的科研人員創業企業,以易思維為代表的大學生創業企業,以海天量子為代表的大企業內部創業企業,以強微特、安普德為代表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

而在自創區天津開發區科技園(中心商務區科技園)內,從寫字樓間繁忙的腳步中就可窺見企業的密集度。這裡共聚集著天津市級科技型企業5075家、國家級科技型企業162家、規模過億元的科技型企業344家,累計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42家、天津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54家。

“開發區目前擁有國家級專業眾創空間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眾創空間4家,各類眾創空間總數達到20家,孵化面積近8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400餘家。”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將聚焦科技創新、聚焦轉型升級、聚焦雙創建設,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活力。

搭建良好投融資環境

最近,新區企業接連從資本市場上傳來喜訊: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疫苗第一股”;而在上交所披露的最新受理“科創板”上市企業名單上,賽諾醫療科學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榜上有名。藉助於新區搭建的良好投融資環境,一批創新型企業實現了“加速跑”。

高新區企業天津驚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在資本的加持下,沿著脈搏波大數據的採集分析領域,迅速在小信號採集處理、嵌入式硬件、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佔據了自己的市場空間。

去年,在自創區天津開發區科技園(中心商務區科技園)內,新區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成果十分豐碩。七一二通信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源創科技、魚塢科技等8家企業在天津OTC成功掛牌。零氪科技完成10億元D輪融資,瑞派寵物獲得5億元B輪投資,一飛智控完成9000萬元A輪融資。佰邦達科技完成4000萬元A+輪融資,併成功入圍中國互聯網百強。

探索形成獨自發展路徑

在濱海新區,每天都有創新創業者奔波,只為實現各自內心裡的夢想。去年,新區共聚集5211名創客、2076個創業團隊、2440個創業企業,累計協助創業者獲得融資超過35億元。在這背後,是新區構建的以超算(天津)中心為代表的國家級研究機構64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474家、眾創空間67家(其中國家級2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35家等創新創業的支撐平臺作為堅實後盾。

為了創造出更為理想的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加強地區的吸引力,新區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獨自的一套發展路徑。新區去年出臺了《濱海新區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措施》,在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方面提出創新舉措。此外,還制定了《關於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評估辦法》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資金管理辦法》,形成了激勵與管理並重的創新平臺管理機制。

“目前,新區內的國家級研發機構建設取得顯著突破。去年新獲批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佔全市85%。北京大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在虹膜識別、語音識別等細分領域轉化項目20餘項。”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新區共1853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23家,佔全市比例約44%。2019年,新區將立足新時代新定位新目標,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堅持新發展理念,做到“真新、敢新、創新”,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記者 牛婧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