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寶阿寶呀


我中華民族真可謂是人才濟濟,像這樣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在我們中國還是有很多的。

古代的我們就不多說了,說兩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人民心目中的偉大人物吧。

說到中國近現代史,大家肯定已經猜到了吧。他們就是毛澤東主席和鄧小平軍委主席。

為什麼是他們兩個?

想必中國人民都知道,他們在戰亂時期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給中國人民所做的一切吧。正是因為在他們的帶領下,中國人民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的。

要說中國近現代史上,帶領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人,那肯定非毛澤東莫屬,因為中國人民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取得的勝利。

那個時候,軍閥混戰,日本入侵。國家長期的積貧積弱,導致了民不聊生的慘狀,而帶領中國人民,結束這種慘不忍睹,戰火紛紛時代的人,正是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正是因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讓中國人民有了一個全新的國家。在這個全新的國家裡,人民享受到了之前,沒有享受過的自由和平等,民主和獨立。

新中國的成立,更是讓中國四萬萬人民獲得了新生,這都是毛澤東帶領人民取得的偉大的勝利。

說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也是當仁不讓,做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地步的。中國社會化主義初級階段,改變中國工業落後的局面,以及提高我國的國防事業,製造出原子彈和氫彈.......,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毛澤東帶領我們實現的。

所以,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過程,以及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取得這些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都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表現。

當然了鄧小平的經歷和毛澤東的有點類似,他們出生的時候,都是面臨的中國的亂世,他們都是相同的年代開始參軍,毛澤東在老家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鄧小平在廣西領導了百色起義。

他們都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都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傑出代表。帶領的都是為人民而戰的軍隊。

在中國人民的軍隊中,有一支英勇無敵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叫做劉鄧大軍。劉鄧大軍就是鄧小平和劉伯承兩個人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組合而成的。

大家所熟知的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就是劉鄧大軍最為英勇無敵的表現,在敵人的核心心臟地區,他們不畏強敵和國民黨反動派英勇搏殺,拼完子彈拼刺刀,仗打的是異常的艱難。但是,最終他們還是取得了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說到鄧小平,大家更熟知的是,他在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

中國現代化社會主義的建設離不開改革開放,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昌盛更是震驚了世界,

這就是文能提筆治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毛澤東和鄧小平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偉大的改變。


史學達人


1955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批准軍委提出的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名單。中央軍委的負責人彭德懷讓羅榮桓、宋任窮提交了評定軍銜的名單,在羅、宋遞交的報告中,有這樣的字眼:

“關於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問題,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十一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這11人,後來有十個人成為了十大元帥,原本擬定為第七名元帥的鄧小平通知,堅決推辭,最終沒有授銜。但是,鄧小平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容忽視。

鄧小平曾說“我的專業是帶兵打仗!”半身戎馬,鄧小平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夏了無數汗馬功勞。

鄧小平的少年時,曾在廣安縣立中學學習,後來在法國勤工儉學,輾轉蘇聯,在中山大學和蔣經國、馮福能等人都是同班同學。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鄧小平應該是學過軍事課的,因此他回國參加革命建軍活動,長期擔任了軍事主官。

回國後,鄧小平領導發動百色起義,任紅七軍政委和前委書記。在中央紅軍中,鄧小平曾任總政秘書長,曾參加遵義會議。抗日戰爭中,他擔任第一二九師政委,和劉伯承元帥一起成為晉東南、晉冀魯豫等根據地的主要領導。解放戰爭中,鄧小平和劉伯承元帥一起帶領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形成了中原野戰軍。在決定中國命運的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聯合作戰,鄧小平擔任總書記,是淮海戰役我軍指揮部的最高領導。

正是因為在莫斯科的軍事教育經歷和20多年的戎馬生涯,讓鄧小平對解放軍建設、軍事現代化等問題有深刻見解,因此改革開放後他擔任軍委主席,在鄧主席的領導下,解放軍走了現代化、信息化、精兵化路線,成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鋼鐵洪流。

鄧小平說“我的專業是打仗!”這是對他“武能上馬定乾坤”最直接的概括。

事實上,很多人眼中,鄧小平是一個英明睿智的讀書人。長期擔任秘書長、政委、總書記等工作的鄧小平,也的確很有儒雅氣質。說起“文能提筆安天下”,他的幾個經典論斷就不得不提。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群眾呼聲下鄧小平回到中央,一場思想解放大爭論就開始了。到底什麼是真理,鄧小平認為誰說的不重要,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才是真理。這樣的思想基礎下,鄧小平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自此中國人民邁向了富強民主的新路

2,不爭論,留足精力共同發展。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很多人總是爭論新生事物的性質和影響。對此,鄧小平通知說了三個字“不爭論”,避免過度內耗,把更多時間精力和財力物力用在發展上,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遇上的問題。事實上,爭論不出真知,實踐才出真知,當發展成績拿出來時,對新事物的質疑和否定就少了。

3,“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改革的第二次革命,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前怕狼後怕虎是做不成改革的,水有多深,要趟過去才知道。摸著石頭過河,三個有利於,兩手都要抓,鄧小平這些話通俗易懂,流傳很快,當中國人民努力奮鬥奔向新生活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走上了快車道。


歷史知事


歷史上,能夠真的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但毫無疑問,毛主席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古代歷朝歷代開天闢地的大人物中,大多數都是以武功取勝,多數人物都是屬於打得一手好仗。比如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都是靠軍事實力獲取無上榮耀,但他們“文”的上面就略顯遜色了。

正如毛主席所說,中國歷史上軍事最厲害的兩個皇帝,打仗最傑出的兩個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但是這兩個人在文學和文化方面稍顯水平差了一點,尤其是作為大老粗出身的朱元璋,連字都是後來當了皇帝才識的。

而在歷史上很多才華橫溢的人,比如說被稱為詞中之帝的南唐後主李煜和宋朝的徽宗趙佶,雖然文化水平和文學才能絕出一代,但是他們卻在軍事和治國上面都是白痴,歷史上那些很多文章寫的特別好的人,或者在文學方面有著不朽才能的人,多數都很難再軍事方面取得傑出的建樹,這大概是是上天妒忌全才吧。

當然三國時期的魏武帝曹操,或許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一個傑出代表,但是曹操卻沒有以一己之力完成三國一統的偉業,因此這是他的缺憾。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一大變局,無數英雄人物在這個時期紛紛登上歷史舞臺,歷史到了這個階段,到了正如沁園春中所說的情況: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首先我們從文的方面來看,毛主席以自己的卓越見識以及極具前瞻性的戰略視野,不僅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連續以文章的形式寫下對中國革命道路具有卻導向作用的大量思想文章諸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戰時期的《新民主主義論》《論持久戰》,說是以筆桿子的方式為中國革命提供了一個思想上的旗幟,此外毛主席的多首詩歌,也在文學史上很有價值和地位,這是他文的顯赫功績。

而在武的方面,也是毫不馬虎的。27年他便領導過秋收起義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更是提出了趕子裡出政權的思想,三灣改編,文家市決策,都確立了黨指揮槍的模式,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展,多次指揮針對敵人的反圍剿勝利,明智的在遵義會議上挽救了黨,勝利的指揮了偉大的紅軍長征,更是帶領其一路走向勝利,後來更是不知贏得了多少戰爭,可以說在武功方面,縱觀整個千餘年的中國歷史,也是罕有其匹的。

可以說,真正能夠當得上這句“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評價的只有毛主席了!


歷史好奇怪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乏才子佳人和曠世名將,可以說在自己領域有所作為的能人數不勝數,但是能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所作為,的確是屈指可數,筆者今天便來盤點一下我心目中“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絕世能人。

“還看今朝”毛澤東

毛澤東,想必不用我過多介紹他了,四個字“一代偉人”。

文治方面:詩詞方面無論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沁園春 雪》還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沁園春 長沙》放在任何時代都能獨領風騷。思想方面,發表過《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確立了著名的“毛澤東思想”,成為了黨的指導思想和精神財富。

“武功”方面:他在井岡山時期打退了蔣介石的三次圍剿,四渡赤水出奇兵,跳出蔣介石的包圍圈。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論持久戰》,戰略眼光獨到超前,同時提出了“游擊戰”“運動戰”等作戰方式。國共四年內戰時期,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先後發動和指導了三大戰役,多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四年內統一全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不畏美帝國的欺迫,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命彭德懷為司令,最終獲得勝利,楊威於海外。




“半聖”奇人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別號陽明子,精通儒學、佛學和道學。 在文治方面: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理論,龍場悟道時提出:“聖人之道,悟性自足”,開創了著名的“王陽明心學”,使傳統儒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對日本、東亞各國的思想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張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曾國藩: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東鄉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陽明。

“武功”方面:王陽明在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時,目睹了江西各地盜賊四起,他作為一位文人,親自摔書生和老弱病殘蕩平了為數多年的盜賊。在寧王朱宸濠於南昌起兵叛亂時,王守仁又在短時期內集結“軍隊”,憑藉自己的智謀,一舉蕩平叛亂。在嘉靖七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


舊時樓臺月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認為,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應該說非常少。

毫無疑問,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是那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

毛主席,是個文武全才,他既是個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還是位了不起的革命家、戰略家和軍事家,同時還是新中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我想,像毛主席這樣,在那麼多領域都卓有建樹的人,歷史上恐怕不多吧?

毛主席,1893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他從小就有著遠大的抱負,立志要為中華民族奮鬥終身。

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組建了很多社會團體,活躍在中國政壇,是那時的佼佼者。

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實力還比較弱,受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圍剿,是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才讓工農紅軍保持了有生力量。再一個,當時很多中國共產黨人,認為要挽救中國革命,要像俄國那樣,實行“武裝奪取城市”的軍事戰略,攻打中心城市,最終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然而毛主席卻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中國最廣大的社會階層都是農民,要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的鬥爭道路。事實證明,毛主席說的是對的。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自信人間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這樣的詩詞,氣勢恢宏,霸氣十足,讓人不禁拍手稱讚!據說,當蔣介石看到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後,那個羨慕嫉妒呀。蔣介石很快就找到了很多才子,讓他們每人寫一首詩詞,想把毛主席寫的那首詞給比下去。可是結果呢?那些人寫的詩詞,無論是在格局上,還是在氣勢上,都無法和毛主席寫的相媲美。

一代偉人毛主席,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元哥說歷史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能配得上這樣評價的人當然要屬我們的毛主席,他老人家戎馬大半生,帶領人民鬧革命,他是近代史上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戰略家、詩人和書法家。他帶領人民從最初的星星之火,發展到燎原之勢,建立了新中國,如果沒有毛主席的帶領,我國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毛主席的詩詞蕩氣迴腸,豪放又細膩,他的詩詞令人朗朗上口。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的詩詞以他獨有的胸襟和氣概,表達了改造舊時代的決心和勇氣。他正是以這樣的決心帶領著廣大人民群眾衝破艱難險阻,建立了新中國。



毛主席手不釋卷,只要有時間他一定在看書,他博覽群書,通達古今,他是詩人、是文學家、更是思想家,他用正確又強大的思想指導著人民群眾鬧革命,帶領革命解放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在抗日戰爭中,是在毛主席的指導下,完成了國共的第二次合作,才使得全國人民能夠一致對外,共同抗擊日本的侵略,將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毛主席的戰略思想。

毛主席更是一個軍事家,在各次戰爭中正是以他的軍事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毛主席首先提出了游擊戰的戰鬥策略,1928年1月,毛澤東提出了"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原則。在同敵人鬥爭時,又採取了"堅壁清野,敵來我退,敵走我追,敵駐我擾,敵少我攻"的策略。正是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下,紅軍經過近三年艱苦的游擊戰爭,消滅了國民黨的多次圍剿。

毛主席提出要打持久戰,持久戰這個論點很早就已經提出,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毛主席就指出我們面前有兩座大山,一個是國內反動派,一個是國際帝國主義勢力,表明在面對這兩大勢力,我們要進行持久的戰爭。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毛主席還提出積極防禦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既不會去侵略別的國家,但也不允許別人來侵略我們。因此我們要進行長期的防禦戰爭,抗美援朝正是針對這一策略進行的反擊。

1949年元旦,毛主席又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就是要用革命的方法,徹底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堅決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正是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我國人民終於擊碎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將永遠被人們所歌頌,他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領導人,全國人民將永遠懷念他!(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句話出自誰之口?想必大部分人都明白不過了。

他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出身農民,卻能在世紀鉅變之時安邦定國,憑藉文韜武略謀得天下。要知道,毛澤東所處的時代複雜之程度遠遠高於過往,國內軍閥割據,滿清殘餘勢力仍妄想復辟,西方列強正謀劃瓜分中國。可以說,當時之中國,未知前途命運如何?

但是,作為一名農民出生的學生,毛澤東未留洋一日,卻憑藉自己的實力歷時27年打敗蔣介石,從而一統天下,定鼎中原。武能上馬定乾坤,用在他身上再也恰當不過的。

那麼,除了武功,毛澤東的文才又是怎麼樣的呢?

《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等一首首詩詞名篇獨領風騷百年。毛體書法自成一家,後人無不爭相模仿。哪怕是毛澤東的舉手投足,一位位特型演員試圖跟隨他的肢體語言展現一代偉人的風範。他一系列思哲文章形成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思想。

至今仍不過時,許多國家封為經典。

這就是毛澤東的才學。

所以說,華夏曆史五千年,唯有毛澤東當之無愧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第一人也!


我是陸棄,歡迎大家吐槽、評論、點贊,喜歡的朋友可點擊一下關注我哦~


陸棄


提起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世民和鄧小平這兩個人。這兩個人物是歷史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最傑出代表。

第一、李世民

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高祖李淵次子,唐帝國第二位皇帝,大唐帝國開國核心團隊人員,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是唐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公元617年李世民等人鼓動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李世民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後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封秦國公,李淵稱帝后,進封秦王。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等人,一舉剷除太黨。同年李淵退位,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早年曾參與解救被突厥圍困於雁門關的隋煬帝,並立下戰功,並隨李淵多次出征突厥。以不滿十八歲的年紀,就在軍中獲得了極高的威望,立下了赫赫戰功,如果歷史如此發展,李世民也許會成為第二個霍去病式是傳奇戰神。但隋末風起雲湧的農民戰爭,也激發了李世民父子的野心。公元617年李世民等人鼓動李淵在晉陽起兵,李世民率領大軍迅速攻入長安,在隋末群雄爭霸當中李氏父子佔據了有利位置。李淵稱帝后,李世民因功進封秦王,領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執掌了大唐大半精銳。隨後李世民率領秦王府的眾將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擊敗上百萬大軍,逐步統一北方,使唐王朝徹底在隋末群雄中站穩了腳跟,確立了唐朝統一天下的歷史趨勢。

在稱帝后,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房玄齡、杜如晦、褚遂良、魏徵等人,知人善用、納諫如流、勵精圖治,經李世民君臣二十餘年的努力,大唐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達到了中國繼文景之治、開皇之治之後又一個發展高峰。並任用李靖、侯君集、李績等人,平定東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龜茲、吐谷渾等地,開拓了大唐廣闊的疆域。

可以說,李世民是我國古代極為罕見文治武功都極為顯著的帝王,成為後世帝王的模範。

第二、鄧小平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縣人,新中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9年前後先後發動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曾參加遵義會議。抗日戰爭中,他擔任第一二九師政委,和劉伯承元帥一起成為晉東南、晉冀魯豫等根據地的主要領導。

解放戰爭中,在1945年9月至11月同劉伯承一起領導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1947年,同劉伯承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之後率領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合力發動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後,同劉伯承、陳毅等指揮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上海及蘇、皖、浙、贛、閩等省廣大華東地區。可以說鄧小平在戰爭年代所表現的極高的戰爭指揮能力在開國元帥中毫不遜色,1955年授銜時由於鄧小平的堅決推辭才沒有授元帥軍銜。

在建國後,鄧小平進入中央領導機構,多次復出主持國務院工作,在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時期對中國的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作用,是周恩來總理的第一接班人。改革開放後,成為新中國第二代領導人的核心。在對外開放、對內改革都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成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可以說,鄧小平是中國歷史上改變中國歷史發展方向的人物。


蝦果仁


咱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可當此美譽。

毛澤東曾當眾稱讚說,(小平)文可比少奇、恩來,武可比彭德懷、林彪。

讚譽之高,可以說無出其右。

武的方面,歷觀鄧公自百色起義以來,直至中國革命的完全勝利,其間與戰友一起身經百戰,橫掃千軍,劉鄧大軍的美名傳遍天下。

文的方面,更可謂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據說鄧小平在戰爭期間的電報文稿,提綱挈領,言簡意賅,一語中的,深得毛澤東的器重,曾多次將鄧的電文傳閱全軍,推廣學習!

建國後歷任黨國要職,後來主持改革開放,改變國家民族的走向與命運。其文治武功,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也屈指可數!


網拍驚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是兩位惺惺相惜,“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偉大人物,穿越千年的和對,激盪人心!

毛澤東,新中國的締造者。師範學校畢業的毛澤東,卻成了擁有高超指術藝術的軍事家。四次反圍剿,把兵法中的“天時、地利、人和”發揮到極致,次次以少勝多。四渡赤水被譽為用兵如神,現在仍是重多軍校必學的經典範例。三大戰役更是戰略戰術的大手筆,坐鎮西柏坡這樣一個小山村,指揮百萬雄兵,僅一年時間就打垮了蔣介百的主力部隊。

在練兵方面,一次三灣改編,一個支部建在連上,一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造就了一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人民軍隊。這支軍隊戰爭時,打不垮拖不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戰勇敢、不怕犧牲,打出一個新中國,打敗聯合國軍,打敗一切挑釁中國的對手。和平時,火災時有他們,洪水時有他們,地震時有他們,撤僑時有他們!是中國人最可靠的長城和靠山。

毛澤東選集,有哲學理論,有建黨方針,有治國方略,有軍事論述……毛澤東詩詞,盡顯浪漫詩人情懷,大氣磅礴,氣吞山河!

毛澤東的成就,遠不止於文安天下,武定乾坤可形容。而毛澤東對歷史人物評價時,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而獨獨對曹操,評價甚高。

曹操身處後漢亂世,起兵於故里,“奉天子以令不臣”,收張繡,滅呂布,平袁紹,勝馬超,伐張魯,一統北方。出遼東,徵烏桓,拒匈奴,中原亂世中,仍讓北方遊牧民族不敢覬覦。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是古代戰爭史上著名戰例。

而曹操的文學成就,也是高山仰止。他是建安文字的倡導者和旗手,無數作品傳世,《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還教育著當今的中華兒女。

以題主所問,這兩位是最姣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