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時為何要口含七粒米?說來神奇,但卻有據可查

諸葛亮在民間傳說中已然成為了一個半神級別的人物,這個原因也要歸功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凡是大戰之前,必給大將授以錦囊妙計,危難時定能助其化險為夷。直到最後命隕五丈原之後,還留下了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之傳奇,不得不說,諸葛亮卻是在人們心中有著很高的威望。

諸葛亮死時為何要口含七粒米?說來神奇,但卻有據可查

其實真實的諸葛亮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說實在的,諸葛亮的內政天賦要遠高於他的軍事才能,也就是說他適合守江山,而不適合打江山,用他的老對手司馬懿的話來說就是,諸葛孔明多謀而少決。

諸葛亮死時為何要口含七粒米?說來神奇,但卻有據可查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他還是被塑造成了一個傳奇的人物,尤其在五丈原之戰時,諸葛亮點七星燈求壽,卻因魏延而失敗了,在他死後,他吩咐左右一定要在自己的嘴中含七粒米,腳下點長明燈,意在讓將星不墜,迷惑司馬懿。

諸葛亮死時為何要口含七粒米?說來神奇,但卻有據可查

而在書中也的確起到了效果,司馬懿果然被震住了,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率軍來襲,結果看到蜀軍中竟然有諸葛亮的塑像,司馬懿生性多疑,立刻撤軍,如同面對空城計之時。

其實,死後含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據所尋的。

首先,古人去世後,有口含物品的習慣,“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諸葛亮對應的是士大夫,所以口含米實屬正常。

其次,口含米代表能吃飯,腳下點長明燈代表在思考軍務,漢代有“事死如事生”的傳統,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多少受了影響。

最後,七為陰數,古代的觀念認為,七天為一輪迴,而北斗七星也是七的代表,諸葛亮本身就是將星,當他去世之後,必有將星墜落,因此他要用六丁六甲之術將自己的魂魄留住,使星盤不生異象,從而讓疑心很重的司馬懿再次上當。

諸葛亮死時為何要口含七粒米?說來神奇,但卻有據可查

《三國演義》縱然揚劉抑曹,為此篡改了不少事實,但是最後也無法篡改三家歸晉的歷史命運,因此即使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依然憾死白帝城,諸葛亮雖然神奇,但卻沒留下一個好的接班人,因此實在是不敢恭維。

劉備死後,諸葛亮窮兵黷武的北伐最終讓自己累死了,而諸葛亮死後,蜀國再無人可用,人才貧乏,國力羸弱,最終走向了滅亡的道路,這是無法逆轉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