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时为何要口含七粒米?说来神奇,但却有据可查

诸葛亮在民间传说中已然成为了一个半神级别的人物,这个原因也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凡是大战之前,必给大将授以锦囊妙计,危难时定能助其化险为夷。直到最后命陨五丈原之后,还留下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之传奇,不得不说,诸葛亮却是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诸葛亮死时为何要口含七粒米?说来神奇,但却有据可查

其实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说实在的,诸葛亮的内政天赋要远高于他的军事才能,也就是说他适合守江山,而不适合打江山,用他的老对手司马懿的话来说就是,诸葛孔明多谋而少决。

诸葛亮死时为何要口含七粒米?说来神奇,但却有据可查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他还是被塑造成了一个传奇的人物,尤其在五丈原之战时,诸葛亮点七星灯求寿,却因魏延而失败了,在他死后,他吩咐左右一定要在自己的嘴中含七粒米,脚下点长明灯,意在让将星不坠,迷惑司马懿。

诸葛亮死时为何要口含七粒米?说来神奇,但却有据可查

而在书中也的确起到了效果,司马懿果然被震住了,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率军来袭,结果看到蜀军中竟然有诸葛亮的塑像,司马懿生性多疑,立刻撤军,如同面对空城计之时。

其实,死后含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据所寻的。

首先,古人去世后,有口含物品的习惯,“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诸葛亮对应的是士大夫,所以口含米实属正常。

其次,口含米代表能吃饭,脚下点长明灯代表在思考军务,汉代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多少受了影响。

最后,七为阴数,古代的观念认为,七天为一轮回,而北斗七星也是七的代表,诸葛亮本身就是将星,当他去世之后,必有将星坠落,因此他要用六丁六甲之术将自己的魂魄留住,使星盘不生异象,从而让疑心很重的司马懿再次上当。

诸葛亮死时为何要口含七粒米?说来神奇,但却有据可查

《三国演义》纵然扬刘抑曹,为此篡改了不少事实,但是最后也无法篡改三家归晋的历史命运,因此即使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依然憾死白帝城,诸葛亮虽然神奇,但却没留下一个好的接班人,因此实在是不敢恭维。

刘备死后,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北伐最终让自己累死了,而诸葛亮死后,蜀国再无人可用,人才贫乏,国力羸弱,最终走向了灭亡的道路,这是无法逆转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