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位於宣武門菜市口南半截衚衕7號,原名山陽會稽兩邑會館,主要招待山陰、會稽兩縣進京趕考的舉人。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章學誠率領幾位浙江在京官員,在南半截衚衕的這所宅院內籌建了紹興會館。這裡是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之一。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 會館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位置圖

晚清時期的紹興會館由南、中、北三組院落組成。會館大門上方懸掛書法家魏戫【玉】題寫的"紹興縣館"木匾。進入大門,繞過影壁,前面是供奉先賢的牌位仰蕺【及】堂,後面是供奉文昌魁星晞【西】賢閣。館內還有渙文萃福之軒、綠竹舫、藤花別館、嘉蔭堂、補樹書屋、懷旭齋、一枝巢等建築。

當年,章學誠、錢德承、蔡元培、錢玄同等人都曾在該會館出入。

魯迅在北京共居住了14年,其中有一半時間是在紹興會館度過的。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現狀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現狀

1912年8月5日傍晚,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外省青年魯迅遷居北京,當夜住在騾馬市大街的長髮客店。到北京的第一個晚上,三四十隻臭蟲為他舉行了"歡迎儀式":咬得他無法安眠,只好挪到大方桌上去睡。紹興會館的臭蟲,因為吸過一位大文豪的血,也就出名了,成了當時的“網紅”。

8月6日上午遷入該會館的"藤花別館",一住便是四年。由於不堪鄰居喧鬧及蚊蟲叮咬,他在1916年5月6日遷到該會館的"補樹書屋"居住,魯迅喜歡此處清靜,在此住了三年半,直到1919年11月21日遷居北京八道彎衚衕的宅院。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現狀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現狀

"補樹書屋"獨佔一個院,院門為月亮門,屋內牆上有一塊石匾,上面有名叫"阿堯"的人的題詞:"昔有美樹,花夜合,或曰楝之別種蓮敷,遂以名其軒,壬寅春樹折,癸卯乃謀種而改題雲。"意思是說,壬寅年(1842年)院子裡的楝【練】樹折斷,在癸卯年(1843年)補種了現存的槐樹,所以將該房屋改名為"補樹書屋"。錢玄同(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經常來補樹書屋看望魯迅。在補樹書屋,魯迅寫出了《孔乙己》、《狂人日記》、《藥》、《一件小事》小說以及大量篇譯作品、隨感和雜文。

紹興會館的敬賢堂內的牆上嵌有11塊紹興縣清朝歷年科舉中舉者芳名石匾,其中的名字包括趙之謙、李慈銘、蔡元培等等。這些石匾在“文革”中被毀。

現在,紹興會館經過多年變遷,早已面目全非,成了擁擠混亂的大雜院。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現狀

阿力遊北京——紹興會館現狀

紹興會館現狀

2019年3月的紹興會館,院內的幾十戶住戶似乎還剩下幾戶沒騰退,我在院中聽到個別住戶裡面還有鍋碗瓢盆的聲音。院內違建遍地,由於騰退搬遷,院內一片狼藉。

我感覺紹興會館古建現狀比瀏陽會館稍好些,古建築大多還存在。雖然這是個破舊大雜院,但因魯迅先生曾在這裡生活、工作過,因而慕名來此參觀、瞻仰、憑弔遺蹟的人仍然不少。

站在破敗不堪的院落之中,你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大文豪魯迅多年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我想找魯迅經常居住的那間屋子,沒法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