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無價:她將500斤大兒遺體捐獻,把自閉症小兒培養成音樂家


身為自閉症加腦癱孩子的母親是不幸的,而有著兩個自閉症加腦癱孩子的單身母親,卻是更加的不幸!1994年2月23日,經歷了早產加難產,26歲的馬曉秋成為一對雙胞胎男孩的母親;還未曾飽嘗初為人母的喜悅,她的人生就一路急轉直下,進入嚴冬。

馬曉秋的大兒子張航郡7個月時,顯現出腦癱症狀,3歲病情嚴重,一直不會走路和說話。為了給兒子治病,馬曉秋一家跑遍了北京和上海的醫院,花了幾萬元,但兒子的病情沒有任何好轉。除了腦癱,張航郡還患有自閉症和重度肥胖。

張航郡的雙胞胎弟弟張原郡小時候看著挺正常,但4歲半上幼兒園時整天哭,換了十多家幼兒園也不行,別的孩子玩玩具,他摳鎖,摳電門,摳下水道。後來,經醫院檢查,確診張原郡患有中度腦癱和自閉症,這對馬曉秋一家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因為焦慮上火,兩個孩子的外婆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身體狀況明顯不好。“為了兩個外孫子,我媽燒過香,拜過佛,求過仙兒,什麼偏方都試過了,可哥倆兒的病情沒有好轉。”

為了這個家,大學畢業的馬曉秋放棄了國企工作,在家專職照顧兩個孩子,頭髮早已花白。受兩個孩子所累,馬曉秋的丈夫逐漸患上了抑鬱症,整晚睡不著,大劑量用藥也不管用,有一次竟然3天3夜沒閤眼。馬曉秋在照顧倆孩子的同時,根本沒精力再去顧及丈夫;在兒子12歲那年,她與丈夫溝通協商,決定離婚自己照顧孩子。

“老大逮到什麼吃什麼。我總想控制他的體重,可根本控制不了,不吃就鬧,咬手、砸頭、撞牆、打自己,要麼把床單全撕碎。”張航郡不會說話,喜歡玩帶聲音的玩具,智商只能達到一兩歲幼兒的水平。二十多年來,馬曉秋白天照顧兩個兒子,晚上就在張航郡的床邊打地鋪,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雖然張原郡的性格不是很正常,但他從小喜歡繪畫,在一家三口所住那套64平方米的政府廉租房牆壁上,貼滿了他的繪畫作品。除了繪畫之外,深具藝術潛質的張原郡還喜歡唱歌、彈琴和打鼓。馬曉秋為了使張原郡能有一技傍身,將來可以自食其力生活,給他報了才藝班學習。雖然患自閉症的張原郡平時性格不是很正常,但上課時卻非常賣力、認真。

2012年的一次偶然機會,馬曉秋與瀋陽兒童活動中心的羅揚老師相識。羅老師被母子倆的執著所感動,讓張原郡加入到自己的愛心班,從此開始義務教張原郡彈奏鋼琴。不久,音樂學院的學生趙晨雪也加入進來,義務教張原郡美聲唱法;如今,張原郡能用意大利語、俄語、印度語和阿拉伯語演唱許多歌曲。

靠低保和父母接濟的馬曉秋根本買不起鋼琴,羅揚老師便將自己的鋼琴送給張原郡。張原郡每天除了偶爾幫助媽媽照顧哥哥外,多數時間在家練習鋼琴。現在,張原郡的鋼琴已達八級水平,在大大小小的鋼琴和聲樂比賽中,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


為了方便張原郡到才藝班上課,外公出錢幫他們一家三口在市中心租了房子。通過才藝學習,張原郡接觸了更多的人,性格也有了微妙的變化。瀋陽許多志願者常來看望馬曉秋一家,幫他們做家務,給張航郡洗澡。每次忙完,張原郡都主動要求為志願者們演奏兩首鋼琴曲,以此表達謝意。

由於多年的彈奏,張原郡原來的舊鋼琴已無法再使用,一些社會愛心人士便捐贈給張原郡一架新鋼琴。為了讓鋼琴能夠正常使用,愛心人士、調琴師李竹先生定期上門維護。圖為2019年3月26日晚,李竹先生在馬曉秋借住親屬的家中,為張原郡調試鋼琴。

通過多年的才藝學習,張原郡開始在國內參加各種公益演出和比賽。4月3日,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的歌唱圓夢類節目《越戰越勇》,經過多次闖關,最終憑藉一曲《天之大》勇得第一名。除了各種公益性演出外,張原郡沒有任何其他商業演出收入。“我也想做一些商業演出,哪怕一場賺10元錢,也能幫媽媽減輕一些負擔。”


“看他演唱時投入的樣子,感覺特別有魅力;作為母親,我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每次張原郡飽含深情地演唱,不僅唱哭了馬曉秋,更讓臺下的許多觀眾淚灑現場。在演出間隙,常有媒體前來採訪,但對待媒體記者,張原郡很少說話,即便說話也很難表達清楚,多數情況下只能由母親馬曉秋代勞。

近幾年,馬曉秋一家三口的新聞在媒體上頻頻曝光,甚至還上了央視。人們對這個遭遇不幸的家庭除了報以深深的同情外,更多是對馬曉秋這位堅強而偉大的母親發自內心的尊重——是她,用二十多年的時光,守護著兩個腦癱自閉症兒子,讓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變成充滿親情的世界!

2017年11月30日晚,馬曉秋的大兒子張航郡突然生病,但體重500多斤的他無法下樓到醫院救治。隨後,一些愛心人士和醫護人員登門,為張航郡免費檢查治療,令馬曉秋倍感溫暖。不幸的是,張航郡的病情在半個月後突然惡化,經搶救無效停止了呼吸。在他離開人世的前幾天,患有重症肌無力的單親母親馬曉秋已無法睜開眼睛,母子倆依偎在一起,彷彿有無盡的心事要訴說。


經歷了親人的生死離別,馬曉秋的生活態度也有了一些改變:她第一時間為張航郡辦理好遺體捐獻手續,以此回報社會對他的關注。隨後,馬曉秋決定自己將來也進行遺體和器官捐獻,並簽署好相關文件。去年1月,馬曉秋停掉低保,到人社部門辦理了退休手續,每月能領1116元退休金;同時,她開始加入到一些民間公益團隊,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群。

經過二十多年的操勞,導致馬曉秋代謝紊亂,體重由當年的110斤增長到現在的200多斤。她除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還有重症肌無力和呼吸暫停綜合症,如果沒有呼吸機,隨時都有可能“一睡不起”。圖為2019年3月26日晚,馬曉秋在借住親屬的房子中熬製中藥。目前,她靠吃中藥進行調理,每天要熬25小袋的中藥,去掉醫保每月要花1千元左右的醫藥費,但療效並不理想。

當地殘聯瞭解到馬曉秋家裡的情況後,為張原郡安排了殘疾人公益性崗位,做保潔每月有1200元的工資。“如果沒有我父母,沒有這麼多好心人的幫助,我撐不到今天。航郡走了,還有原郡。希望自己撐得越久越好,陪原郡一直走下去。”馬曉秋不怕死,只是擔心自己先原郡而去,兒子沒有了依靠……


如果您願意幫12名自閉症孩子圓他們的藝術夢,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不能識別,可將二維碼保存到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掃描。該項目由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水滴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010-64667677

“感光計劃”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 ,參與項目的公益攝影師,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礎上,將通過自己的頭條號持續發佈反映救助線索的公益圖片,為有需要的受助人連接社會募捐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