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李雲龍參與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讓李雲龍最引以為傲的一場戰役應該就是虎亭伏擊戰。這場戰鬥當時李雲龍並沒有請示上級,而是擅作主張發起的。本來李雲龍是可以在這場戰役當中立下很大的功勞,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功過相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在虎亭伏擊戰這場戰鬥中,李雲龍帶領他的部隊成功了日本的華北觀摩團給滅了。這其中大概有一百二十多名的少尉級以上的日本軍官,並且包含一位少將以及六名大佐。其實李雲龍本是可以把這七個日本高級軍官給活抓回去的。這樣李雲龍將會立下一件大功,肯定會被表彰,甚至會被賞幾萬大洋。但是在戰鬥的最後關頭,士兵們把少將還有大佐們包圍起來以後,李雲龍竟然提出要和日本的少將決鬥一下,最終導致這七個人都死在了魏和尚還有張大彪的手中。那麼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這個立功的大好機會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首先日本的軍隊自然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制度。他們所奉行的武士道精神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在很久之前,日本就會給百姓灌輸要為天皇效忠的思想。這種精神或者思想已經和他們的生命融為了一體。就算是普通的日本士兵在面臨成為俘虜的情況下可能也會選擇犧牲自己,更何況現在面臨的是日本的高級軍官,他們是經過嚴格的訓練的。在面臨威脅的時候,他們並不會選擇一味地頑抗,而是痛快了結自己,選擇自殺,絕不會讓自己成為對方的俘虜。

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因此,面對這樣頑強抵抗不怕死的日本軍官,倘若李雲龍選擇跟他們硬碰硬,到時候還是會更多的損失兄弟們。另外,在他們一對一進行決鬥的時候,其中一個大佐還想要使用手榴彈和張大彪同歸於盡。可見他們根本就沒想著要活著回去。這樣生猛兇悍的日本高級軍官,是很難把他們活抓回去的。而且在抗日戰爭期間,基本上沒有少將以上級別的日本軍官被俘虜回去過。

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李雲龍他之前沒有接受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抓到可恨的日本人之後,他不會想到俘虜他們和政治形勢聯繫在一起,因此他根本不會給日本軍官投降的機會。在他的觀念當中,在戰場上日本人的結局就只有死。他本人是十分痛恨那些不遵守條約的日本侵略者的。而且當初李雲龍還曾經因為日本的俘虜士兵受到過一些懲罰,自然不會給他們留活路。當時李雲龍部隊的人把日軍少將還有那六名大佐包圍起來之後,表面上下令要留活口,但是實際上他也只是想看看這些日本人的醜態。

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更何況一下子抓到了這麼多日軍高級軍官也並不是一件常有的事。而且李雲龍還想要以此來激勵一下戰友們。畢竟經過這次戰鬥,他們也傷亡慘重,必須要速戰速決。而且現在他們所剩下的人並不多,倘若把他們抓回總部的話,在路上因為兵力不足出了什麼意外反而是得不償失。因此這時候李雲龍就同意了他們提出來的單挑建議,想的是不能讓日本人覺得我們不敢和他們決鬥,省得讓人笑話。由此就可以看出來,李雲龍是絕對不會給日本人投降的機會。

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但是李雲龍也並不是每次都不會想讓日本人投降,唯一的一次例外應該就是在平安之戰的時候,日本的士兵把李雲龍剛剛娶進門的媳婦給抓走了。而只有讓日本人主動投降,也有可能讓他的妻子秀芹活著從日本人的手裡救出來。不過李雲龍這個人也是很有志氣,寧肯下令把意大利炮給拿出來,也沒有給日本人投降的機會。

包圍了日軍少將以及六個大佐,將立下大功,李雲龍為什麼要放棄?

以上就是李雲龍在虎亭伏擊戰當中,為什麼要放棄把日軍少將和六名大佐給活抓回去立大功的原因。大家覺得還有那些原因會導致李雲龍放棄呢?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或者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