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的全真教為什麼在《神鵰》之後就一點痕跡都沒有了?

小文章大視野


全真教在射鵰三部曲中的鼎盛在《射鵰英雄傳》,發展在《神鵰俠侶》,卻在《倚天屠龍記》中沒有蹤跡。

歷史上的全真教是確有其事的,歷經千百年不衰,在這裡我們不談歷史,只從金庸先生創造的武俠世界來討論。

當年王重陽抗金失敗,閉關活死人墓,後與當世女俠林朝英之間有過一段悱惻纏綿的悽美愛情,但結局卻遺憾收場。

重陽祖師在活死人墓的隔壁建立全真教,廣收門徒。

真正讓全真教名揚天下的是第一屆華山論劍。

九陰真經出現在江湖,引的各路武林高手紛紛出手搶奪意欲佔為己由,仇殺紛爭不斷,給武林帶來一場浩劫。

為了挽留這場浩劫,王重陽出面聯合武林高手以比武論英雄來定奪九陰真經的歸屬。

江湖上頂尖的五位高手在華山之巔展開了七天七夜的角逐,最後王重陽以天下第一的姿態勝出,並得到九陰真經,自此,江湖上停止了對九陰真經的搶奪。(除了一小部分人還在心裡惦記,但即使出手也要掂量掂量自身的實力,王重陽的天下第一可不是浪得虛名,是實打實的比拼得到的)。

王重陽和全真教得到全武林同道的認可,名揚天下。



王重陽是不爭的天下第一,但是二代弟子相比資質就比較平平了。

全真七子是王重陽的嫡傳弟子,雖說也學到不少全真武學,但實力上也就是江湖一流高手水平,遠遠達不到頂尖感受的行列。

王重陽還沒有等到十年後的第二次華山論劍便逝世了,神鵰俠侶時代很快到來。

如果不是周伯通的成長,估計全真教在射鵰時代就要淡出江湖了,幸好有周伯通。

作為王重陽的師弟,其武學天賦不在王重陽之下,只不過前期年歲尚小,實力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第三次華山論劍的結束也標誌著神鵰時代的謝幕。周伯通再次繼王重陽後被公推為天下第一。

這次論劍,江湖上的頂尖高手幾乎都半退半隱江湖,黃藥師歸隱桃花島,楊過攜手小龍女隱居古墓,段皇爺早在幾十年前便出家為僧,連同周伯通和瑛姑隱居百花谷,郭靖一家守衛襄陽。



倚天時代,江湖幫派林立,第一幫丐幫,第一教明教,六大派更是實力超群。

尤其是武當和峨眉是這個時期的後起之秀,完全能和少林分庭抗禮。

重點說下武當,武當派在倚天中的戲份可以說僅次於明教。

仔細看看,武當是不是和全真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道士形象,掌教都是各自時期毫無爭議的天下第一。

所以,在倚天中金庸先生著力於塑造武當派,而定位有些重合的全真教自然也就不會出現。

加上之前在神鵰時代的伏筆,周伯通退隱,二代弟子資質平平,所以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引申出武當派。讓全真教消失也就正常不過了。


字裡行間的夢


這裡我們就以金庸的武俠小說來作為論證根據了。

王重陽所創辦的全真教,在《射鵰》以及《神鵰》中是作為玄門正宗存在的,相當於《天龍八部》中的少林寺,其武學淵源極深,周伯通就曾經說過,全真教的武功修煉起來永無止境,嚴格說來,即便人的壽元是無限的,也無法將其修至圓滿。《射鵰》的主角郭靖,也是經過馬鈺指導內功心法,才完成蛻變的。當時全真教氣勢之盛,不亞於之前《天龍》之中的天下第一大幫丐幫以及少林寺。不過,在金庸的小說中,《神鵰》之後,這個諾大的門派便在武林中消失了,所有的武學幾乎全部遺失,沒有傳承的痕跡,這也是十分蹊蹺的。

小編之前也拜讀過金庸老先生的這幾部小說,就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個人認為,全真教從江湖上消失,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繼承王重陽衣缽的諸弟子在小說中還是太弱,挑不起這玄門正宗的擔子。王重陽死後,他的大徒弟馬鈺成為了全真教的掌教真人,但他的武學修為也僅僅算是一般的高手,遠達不到重陽子的十分之一,所以其實當時的全真教都靠著全真七子共同支撐著。同時期的江湖,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尚存,這四絕和全真七子動手,都覺得有失身份,不屑為之。當然,雖然四絕的輩分算起來和王重陽差不多,但是這種態度,無疑也證實了全真七子的武功確實不夠看的,後繼無人,確實是一個幫派衰落的最大原因。

之後,《神鵰》中,趙志敬為了得到掌教之位,竟然勾結蒙古人,意圖直接顛覆重陽宮,殺死全真六子。雖然趙志敬最終失敗了,但是卻使得原定的下一任掌教甄志丙身死(這大概是《神鵰》迷們最痛恨的一個人了)。而且據小說中描述,甄志丙的武學資質還是很不錯的。經過這一次內部禍亂,全真教元氣大傷,也是之後一蹶不振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全真教內部門派林立,待人不公,欺壓新入門弟子。這一點在《神鵰》中也顯露無疑。先是教內有趙志敬和甄志丙為爭奪掌教之位而彼此爭鬥不休,彼此的弟子也勢成水火。而且,楊過拜入全真門下之後,雖說他性格孤傲,流氓習氣,但是在武學修習上卻有著極佳的天賦。而趙志敬呢,名義上是楊過的師父,卻一點武功也不想教給楊過,白白錯過了這個武學天才。如此門派,怎能不衰敗、不消亡。

其三,大家也知道,王重陽便是抗金的義士,抗金失敗之後,輾轉良久,才創建了全真教。之後,全真七子以及甄志丙等人,均不認同當時的金(元)對華夏的統治,因此也必受到當時朝廷的壓制,如此大形勢下,全真教也逐步式微了。不過這點倒和正史上的有很大出入。因為當時全真教在一段時期內還受到元廷的扶持,全真教在元朝還是十分鼎盛的。不過我們此前已經講明,依據金庸的小說來分析,在此就不多費唇舌了。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如果說全真教在倚天時期還有傳承的話,張三丰的宗師資格就會被打上巨大的問號。為什麼這麼說?張三丰之所以被稱為大宗師,就是因為他開創了內家拳的先河,他所主持的武當一派和少林並駕齊驅,張三丰也被拿來和少林達摩相提並論。這其中,張三丰所自創的太極居功至偉,可以說沒有太極的出現就沒有張三丰的宗師地位。可是,太極真的是張三丰原創作品嗎?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太極的原創正是重陽真人所建立的全真派的傳承,可以說王重陽才是太極的原創者。因為在神鵰俠侶中,老頑童已經展現過太極,那就是太極勁__

那老人右手抄起,平平託在胸前,突然間盤中一塊牛肉跳將起來,飛入他口中,猶如活了一般。忽必烈看得有趣,只道他會玩魔術,喝一聲彩,金輪法王等卻知那老人手掌局部運力,推動盤中的某一塊牛肉激跳而出。常人隔著盤子用力擊敲,原可震得牛肉跳起,但定是眾肉齊飛,汁水淋漓,要牛肉分別一塊塊躍出卻萬萬不能,這老人的掌力實己到了所施無不自如的境地,席上眾人自量無法做到,不由得均生敬畏之心。

那老人不停咀嚼.剛吞下一塊牛肉,盤中又跳起一塊。片刻之間,將一盤牛肉吃得乾乾淨淨。他右手一揚,盤子脫手上飛,在半空中劃個弧形,向楊過與尹克西飛去。楊尹二人見他功夫了得,生怕在盤上暗中使了怪勁,不敢伸手去接,忙分向兩旁讓開。那盤子平平的貼著桌面飛來,對準了一盤烤羊肉一撞,那盤羊肉便向老人飛去,空盤在桌上轉了幾個圈於,停住不動。

原來他使的是股“太極勁”,如太極圖一般週而復始,連綿不斷,若是在空曠處擲出盤子,那盤就會繞身兜圈。這股勁力使發也並不甚難,頗多善變幻術之人均擅此技,所難者是勁力拿捏恰到好處,剛巧飛向席上一撞,空盤停住,而將另一盤食物送到他手中。__老頑童使用的書中明言就是太極勁,張三丰所創的太極拳,太極劍都是脫胎於此理論,而且老頑童所創的空明拳就是內家拳法,講究的就是以柔克剛,這和太極拳的基礎如出一轍。所以我認為,張三丰或者年輕時見過老頑童,甚至受過老頑童指點,進而領悟了太極原理,圓轉如意,以柔克剛。這才有了武當太極的理論基礎,這也側面解釋了張三丰為什麼百歲高齡才創出太極,原來他是在等全真門人死盡死絕,否則的話,若是有人站出來說張三丰抄襲全真派的太極勁和空明拳,這讓張大宗師何以自處?所以金庸迫不得已,只好讓全真派在倚天莫名消失,大家想想,威震武林的一大門派,百年間消失的無影無蹤,連傳說都沒有了,怎麼可能?絕對是陰謀。金庸的陰謀,就是為了張三丰的武學地位。


無所謂45713


全真教不降蒙古,重陽宮被蒙古燒了,全真教被迫解散了,走向了衰亡。


你好281994769


全真教所在的終南山是元統治的地盤,因為反抗蒙古統治,被蒙古攻破,全真教被迫南撤。最後雖然沒有了大本營,但是仍然在江湖上威名遠播。襄陽大戰的時候,全真教高手還參與了。怎麼會是銷聲匿跡了呢?


一代宗師武當張三丰


王重陽的徒弟都各自有各自的新教派,宋朝被滅後元朝掃蕩了全真教,後面知道的有郝大通創的華山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