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後,真實的清末是怎樣的?

荼蘼未盡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這個執掌晚清朝政48年的女人,對於清朝歷史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緒皇帝也意外離世。這兩個最高掌權者的先後離世。對於清帝國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震盪。

但是,對於自己的去世,慈禧並非完全沒有準備。她提前把光緒的侄子,只有年僅三歲的溥儀抱進皇宮,並在光緒皇帝駕崩的消息傳來時宣佈,讓溥儀同時繼承光緒、同治兩位皇帝的大統。

慈禧本人升任太皇太后。慈禧的這個做法,還是希望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可以後繼有人。

可是,只有三歲的溥儀,根本沒有辦法處理朝廷大事。所以,慈禧就開始在後宮、朝堂上佈局,保證自己去世後,清帝國可以繼續運轉下去。

在後宮中,慈禧留下自己的親侄女,光緒皇帝的隆裕皇后,作為溥儀朝的太后。雖然慈禧不允許繼續出現女人干政的情況,但是,她還是留下規定,朝廷大事,還是要諮詢太后的意見。

同時,在朝堂上,慈禧又讓載灃擔任攝政王。載灃是溥儀的親生父親,光緒的同胞兄弟。由他輔佐溥儀,既不用擔心他會奪取皇位,引起朝局動盪。而且,慈禧是考察過載灃的。對他比較放心。載灃的參與,也可以讓宗室力量,繼續參與朝政。

慈禧又把袁世凱、張之洞等人調入中樞。袁世凱在晚清時期,長期在地方歷練,又曾訓練北洋新軍,有足夠能力。張之洞久任邊疆大吏,在朝野素有威望。對晚清洋務,有自己的見解和實踐。在能力上,同樣被慈禧放心。

慈禧晚年推行“新政”的時候,袁世凱、張之洞都有參與。而且,當時人才凋敝厲害。慈禧必須把他們調入中樞,一同處理朝政。這樣才可以保證自己死後,清王朝可以繼續運行下去。否則,僅依靠宗室那些人,肯定是不可以的。

但是,不管慈禧如何佈局,她也無法準確預見自己去世後會發生的事情,也無法知道,清王朝會走向何方。在慈禧去世後,載灃就開始以監國攝政王的身份,總覽大權於一身。

當然,從他的身份看,這個做法,還是合理的,並沒有遭到太多的反對。不過,載灃監國以後,開始任用宗室裡那些親貴皇族,排擠漢人大臣。同時,主張從地方上收回權力,集中在朝廷中樞。

載灃的這個做法,自然會引起地方上,那些漢人督撫的不滿。畢竟誰也不願意把自己手上的權力,平白無故的交出去。而這些漢人督撫的代表,則是袁世凱。晚清時,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又兼任直隸。雖然慈禧曾逼著袁世凱交出北洋大權。

但是,袁世凱實權仍在。畢竟,地方上好幾個省份的督撫,都是袁世凱直接提拔的。而北洋軍中,更是袁世凱的親信。朝廷在這裡,根本沒有插手的餘地。所以,當時就有一種說法,這些人"只知有宮保,不知有朝廷“。載灃的做法,袁世凱的勢力,讓他們都成為彼此的眼中釘,恨不能快點除掉對方。

所以,慈禧在朝局上建立的平衡,希望這些人能同舟共濟的想法,很快就化為泡沫。袁世凱雖然已經掌握軍政大權,並且有軍機大臣奕劻的支持。可是,載灃藉著溥儀的詔令,就讓袁世凱以”足疾“的名義,返回老家。

宗室皇族也開始紛紛佔領重要職位。載濤統領軍諮府,統率陸軍大權。肅親王佔據民政部。載澤掌握財政,載洵總持海軍。這些宗室親王紛紛把大權據為己有。

可是,他們忘了袁世凱的力量。袁世凱名義上是回到老家,但在朝廷中的勢力,卻不是載灃可以撼動的。袁世凱在河南老家,依然可以瞭解,並掌握朝局的發展。而載灃想要提高朝廷中樞權力的做法,也遭到地方督撫的反對。

朝廷裡的皇族小王爺們,也沒什麼真本事,大多碌碌無為,只想著為自己口袋裡撈好處。載灃年紀尚淺,能力平庸,並不足以支撐大局。而且,名義上他們掌握大權,可實際上,無論是陸軍、海軍,或者是財政部,下面那些官員,大多不聽這些小王爺的指揮。他們只認袁世凱。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袁世凱後來會重新上位,而載灃擔著監國攝政王的位置,卻只能黯然下場。到1911年,清王朝滅亡。此時,距離慈禧去世,僅僅過了3年。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腦洞外星人


慈禧在世的時候,大清還相對好很多。

至少“清末新政”讓很多人對於大清還抱有一絲希望。(清末新政大家把它理解成大清的改革開放就可以了,洋務運動也可以)

清末新政不同於洋務運動,去除了很多比較封建的傳統習俗。比如女人的裹腳布,還有廢除了科舉制度,新建了很多新式學堂,建立了女子學校,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關鍵的是政體上的改革。

日俄戰爭後,小日本勝利了,大清子民普遍看好小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其中也包括慈禧。

君主立憲制其實也就是放權於民,有什麼事內閣成員一起商量,有矛盾到國會吵架的那種。但是具體怎麼實施,怎麼放權還是要看誰的拳頭硬,誰的實力強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權利,但相比君主專制還是好很多。

慈禧死後留下遺言。

1909年各省召開立憲會議,1910年召開全國立憲會議,1917年召開國會。9年後正式立憲。


正因如此,才有很多人對大清還抱有一絲希望。

但是慈禧的繼承人沒選好,選了載灃。

這小夥子一上臺,掐滅了國人最後的希望。

載灃別的本事沒有,就是會抓權。但是載灃做事不乾淨。總是留有餘地。

比如奪袁世凱北洋六鎮的兵權,他讓袁世凱回家“養病”,然後把自己的兄弟血親安插上去,看上去的確是掌握了兵權,其實那些兵根本就不聽載灃他們的話。

有袁世凱多年帶兵練兵洗腦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載灃只是換了幾個頭頭,中下級軍官幾乎都是袁世凱的人。要是載灃在北洋六鎮中來一場大清洗說不定就真的完全掌握了北洋六鎮的控制權,但是他並沒有。


除了軍權還有政權。後來載灃迫於民心所向,內閣正式開張。

但載灃又幹了一件糊塗事,要是內閣不開張老百姓或許對於大清還有一絲幻想,但載灃這麼一干,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國人,你們想多了。

內閣13個成員,4個漢人,9個滿人,最關鍵的是還有6個人是皇室成員。

明眼人一看,載灃這是要告訴世人這大清國是愛新覺羅一家的國啊。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導火索,都需要有人站出來領頭。

然後大清政府又幹了一件自取滅亡的事。

中國人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清末,全國各地都在大修鐵路,但是大清又窮又沒錢,還想把鐵路的所有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又不願意用外資。

所以開始在老百姓手中籌錢啦。錢是籌到了,鐵路也弄了,只是全國各地幾乎就沒有盈利的,其實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各級人員貪汙吃回扣,還有就是自身能力問題。虧損也是很正常的。

其中尤其是四川,虧損達300萬兩白銀之巨。

大清最後決定收回全國各地的鐵路,收回鐵路的所有權倒還是沒什麼,退錢就可以了。其他省份都退錢了,可是唯獨四川例外,發了一大堆債券。

其他省份籌集的資金大部分都是來自士紳,來自大戶,有錢人。但四川不同,絕大部分的資金是來自貧困百姓,籌集的資金有很多都是散銀,零錢。再加上人數眾多,不好退,又或許是覺得老百姓好欺負什麼的。


四川保路運動開始,一開始也是比較理智的,無非就是遊行,請願什麼的。可是後來四川總督把他們的領頭人誘捕了,然後人們百姓就不能忍了,再加上革命黨人在其中煽風點火,四川總督後來又搞了武裝血腥鎮壓,結果適得其反,自己還在暴動中死了。情況越演越烈,然後大清決定從湖北調兵增援。

再然後在湖北的革命同志們機會就來了,武昌起義爆發了。


其實我感覺大清其實氣數已盡,再怎麼努力也沒用了,畢竟老百姓不願意再等這個末代王朝回頭了,也不敢再抱有一絲僥倖了。


小夥伴們要是喜歡

記得 關注,點贊,轉發,評論哦,謝謝啦。


有趣豬


慈禧去世之後,清王朝也就剩下了三年的壽命,在這三年的時間裡面,清王朝徹底亂套了。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這兩位成熟的政治家的去世給已經風雨飄搖的清王朝以最後一擊,很快就走向了崩潰。

慈禧太后去世後,朝中的政治平衡開始被打破,原先慈禧太后是利用鐵良、端方、錫良、良弼、恩銘等滿族少壯派來制約袁世凱、張之洞等漢人勢力,但是慈禧太后死後,這些滿洲少壯派缺少足夠的政治實力,而且彼此之間又不抱團,所以根本不是袁世凱等人的對手。

載灃當了攝政王之後曾經嘗試強制讓袁世凱退出政壇,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卻導致了朝野的更加混亂,即便是皇室內部也亂成了一鍋粥,因而在武昌起義後不得不讓袁世凱再度出山主持政局。

因為慈禧太后的去世,清王朝與列強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脆弱和微妙,所以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列為紛紛選擇中立,實際上就是對清王朝的一種拋棄。

慈禧太后的死是加速清王朝滅亡的催化劑。


青年史學家


今年(2018年)是慈禧去世110週年。1908年慈禧去世後,清廷雖勉力維持國家體系運轉,但積重難返。其間,有一些迴光返照,比如清海軍在甲午海戰恥辱的失利後,並未沉淪,而是厲兵秣馬加快了現代化進程,即使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夕,不僅收付了被日本人佔據的東沙群島,並且在周遊列國宣示軍威,在南美洲發生排華事件時,清海軍第一時間到位,迫使有關國家向受損華人賠償並保證不再發生排華事件。


簡明體


毫無疑問,慈禧是進代中國第一位女強人,一直存在爭議和指責。應該說她不是一個迂腐的統治者,而是相當開放的。是她帶來了洋務運動和晚清復興;她還嘗試了了君主立憲制,並在晚清時期提出了新政;在她的一生中,這個國家仍然團結一致;她死後僅三年,不僅清朝滅亡,而且國家也支離破碎,陷入漫長的軍閥混戰中,功過自有定論。

圖為慈禧





文史夜讀說


慈禧算是清朝走向滅亡的見證者,總體來看,慈禧對清朝的滅亡之路影響不大,既沒有阻止清朝滅亡,對清朝滅亡的推動作用也不大。清朝算是為封建時代站了最後一班崗。

慈禧死後的清朝,和大部分要滅亡的朝代差不多,到處是起義,統治集團內部混亂不堪,再加上外敵的步步緊逼,可以說是坐等滅亡,就等別人推他一把。


嘮海底


風雨飄搖中,民不聊生,一盤散沙


改變命運靠努力


慈禧死後,天下大亂。袁世凱傭兵自重。想當皇上。後來孫文把蔣介石腦給洗了。給老蔣說要共和。只有共和才能救中國。命不好的袁世凱死了。這個時候所有晚清時期有軍權的全部割據成為一方軍閥。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民不聊生。。。


金銅鋁鐵


就好比你剛蓋了一個後花園,讓城管當違建給拆了


此話只應天上有x


首先,清朝閉關鎖國已多年,當西方列強已完成工業革命時,清朝仍屬於冷兵器時代;其次,多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天朝上國思想深入人心,不發展,不進步,缺少民主,缺少廣開言路;再次,各層機關層層腐敗,買官賣官現象層出不窮,官逼民反;最後,時代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順應時代潮流,成立新政府是必然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