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舊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常言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下連隊的第一年,計算班三名老兵退伍,補充了我在內的三名新兵,第二年送走了一名老兵,調走了一名老兵,補充了兩名新兵,第三年,我們班長退伍,又補充了一名新兵。部隊就是這麼週而復始地送老迎新。

老兵的走和留,心情是很複雜的,能夠留下來的自然很高興,說明部隊還需要他留在部隊繼續發揮作用,特別是提了乾的,更讓人羨慕,說明他是人中龍鳳,百裡挑一。走的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從農村來的戰友,有的想通過在部隊的鍛鍊離開農村,帶著來部隊入黨提幹的目的。他們到了部隊也確實很努力,各個方面紮紮實實、兢兢業業,不怕苦不怕累,爭當五好戰士,爭取立功受獎、爭取加入共產黨,也確確實實幹出了大家看得見的成績。但是,在和平時期,提幹的機會很少,只能缺編一個補充一個,沒有提幹的機會,服役期滿,在一年一度的送老迎新的時候,都面臨著退伍,或者今年不走明年走明年不走後年走。但是,想到從哪裡來還要回到哪裡去,想到在部隊幹了三四年,家都沒探過,來時穿著沒有佩戴領章帽徽的服裝,回去照樣穿著沒有佩戴領章帽徽的服裝,心有不甘,但是,現實就是這樣,誰能改變呢?如果一起來的老鄉中有個別提了乾的,走的那個會更加沒有臉面回去見父老鄉親。

義務兵服役期滿,退伍回家的終究是絕大多數,能夠留下的很少很少。當然,能夠留下來的老兵確實有其過人之處。臂如,我們班長是70年兵,繼續留下來當班長,班上有兩個71兵,只走一個,比較起來,走的那一個確實要比人家差那麼一點點,他不走誰走呢?當然,也有家庭條件、地域條件比較好的,或者城市兵回去有工作安排的,服役期滿有主動要求退伍的,經過批准可以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