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低廉的“百萬醫療險”,值得購買嗎

價格低廉的“百萬醫療險”,值得購買嗎

導語

醫療險在險種裡是相對複雜的,這兩年互聯網保險發展得很快,其中的網紅之一就算這種“百萬醫療保險”了,一直都在升級變化中,恰逢百萬醫療的市場先驅者“平安e生保”升級之際,籍此機會好好聊上一聊。

一、升級後e生保的變化

價格低廉的“百萬醫療險”,值得購買嗎

變化1:6年保證續保

這是e生保本次升級的最大亮點,續保的穩定性對於醫療險來說,是個重要的指標。6年保證續保是目前百萬醫療裡期限最長的,這次的“週期性保證續保”可不是平安首創,在此之前已經有了復星的樂享一生5年保證續保,和支付寶裡的好醫保6年保證續保。

價格低廉的“百萬醫療險”,值得購買嗎

可我為什麼還要說誇一下e生保呢?

據相關統計,平安e生保在同類型產品中的銷量是最高的,當然這也得益於平安龐大的銷售隊伍。盤子雖大,平安健康非但沒有驕傲,反而在產品的穩定性方面做了升級,這一點努力是值得誇一下的。

保證續保期限延長,會不會是醫療險下一個進化的方向呢?

反正對消費者有利的,我們都拭目以待。

變化2:投保年齡的變化

上一版本的e生保plus的投保年齡為0-60週歲,而升級後的保證續保版的投保年齡為0-50週歲。年齡越大風險越高,在風險定價上想要維持平衡,難免顧此失彼,可以理解。選擇收窄投保年齡,我認為是無傷大雅的。

變化3:惡性腫瘤津貼1萬與保費豁免

升級後,新增了1萬的惡行腫瘤津貼,以此來

彌補一萬的免賠額,可在上個版本中惡性腫瘤本來就是0免賠的,此處不過是換了個說法。而首次發生惡性腫瘤豁免週期內剩餘保費的設計,這相對於惡性腫瘤高昂的治療費用而言,作用不明顯,但是小小意思也等於誠意,挺好的。

二、譚談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這兩年非常的火爆,價格低,保障高,廣告也推得猛,自然吸引了不少消費者。每年幾百塊,即可獲得過百萬的保障,還不限用藥範圍,不限治療手段,還有最先進的質子重離子療法,簡直不能再好了,可謂是人人都買得起的“國民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這個盤子的運行基礎,就是那1萬免賠額的設計,這個設計把百萬醫療險框定為“小事用不上,用上無小事”。也就是隻有在較大金額支出時才會發揮作用,以此來控制它的賠付率。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能保證不會賠穿,一旦盤子崩盤,產品自然也就停售了。所以續保的穩定性,是選擇一款百萬醫療險的重要指標。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幾百塊錢就賠個上百萬,一單賠付,得要收多少單保費才能維持這個盤子的正常運行啊,所以穩定性是一個關鍵。在劇烈競爭環境中,各家都顧不上這麼多了,拼了命的跑馬圈地,最後是否會落得個一地雞毛,理賠糾紛爆發?幾乎是可以預見點端倪。

問題來了,既然未來可預見的糾紛風險較大,可為何監管部門只是做了風險提示,實際上是十分支持的?

自2009年基藥制度建立、醫保擴容以來,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結餘率不斷降低;而2012年以來全國各地陸續展開醫保控費後,直到2015年才初見成效,醫保基金的結餘率才有所回升。

價格低廉的“百萬醫療險”,值得購買嗎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2016年醫改重點中,明確要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要列出具體清單,對輔助性、營養性等高價藥品不合理使用情況實施重點監控,初步遏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勢頭。

價格低廉的“百萬醫療險”,值得購買嗎

國家這一系列的醫保控費政策,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國家醫保基金正面臨很大的壓力,如果再不採取措施,用不了幾年可能就會出現赤字了。而百萬醫療險這種號稱人人都買得起的“國民醫療險”,正好可以跟醫保形成互為借力的關係,共同分擔,多方共贏,完全沒有理由不去鼓勵呀。要是以後萬一出了什麼問題,你們保險公司自己想辦法搞定,實力不足扛不住的,大不了停售止損就是了。反正保險公司這些年也賺了不少錢,這點錢還是虧得起的。

接下來就再說一下百萬醫療險的定位問題,這類型產品在保險公司醫療險體系裡面是定位為基礎醫療險種。往上就是中高端醫療險了,對於中高端醫療險往後也會做介紹的,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科普一下,醫療險最大的成本不在於保險責任,而是在於圍繞醫療險的搭建的醫療服務體系。醫療資源都是非常稀缺的,這點大家都沒意見吧,不信的親自去醫院逛逛,看看有沒有空床位,預約個專家號排排隊感受一下就深刻了。要調動這些稀缺的醫療資源,是需要耗費大量資金的,比如醫院裡的普通部、特需部和國際部的醫療環境就完全不一樣。所以不要一聽廣告把百萬醫療說的那麼好,就以為很高端了,放平心態,降低點期望值,不也就是圖個便宜,買個保障預防萬一嘛。

對於服務品質一向有要求的消費者,不妨移步到中高端醫療險裡面挑一挑,強調資源和服務的醫療險是真的一分錢一分貨的。

三、醫療險VS重疾險

在跟客戶交流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百萬醫療的性價比這麼高?何必花個大幾千、上萬塊的去買重疾險?

相信我,很有必要,非常有必要。下面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價格低廉的“百萬醫療險”,值得購買嗎

1、功能不同

簡單的說,醫療險主要是解決大病治療中合理且必要的費用報銷;重疾險則是損失補償型的,除了應對治療費,還有後面康復費用,失能導致的收入損失補償等等,就是說錢給到患者,該怎麼用就怎麼用吧。

年輕人啊~大病風險可不只是一場手術這麼簡單哦。

2、費率差異

醫療險的保費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的,即使是6年保證續保,保費不變,但是下個6年週期保費也是會變化的;而重疾險保費是不變的,每年都是固定保費。

醫療險是消費型的,而一般現在的終身型重疾險都帶身故責任;一生平安健康,這筆保額用不上的話,也會傳承給受益人的,人固有一死嘛,留點遺產留點愛。

3、續保風險

我們常說,保險要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買,等到身體出狀況,想買就來不及了。前面也說過醫療險是有續保風險的,原則上就算是高端醫療也不能做到一直保證續保,只是相比之下比較穩定罷了。而現在很多重疾險都是多次賠付的,即使發生過賠付,也不會完全失效,豁免剩餘保費,還可以繼續保障。

醫療險與重疾險定位不同,關係相輔相成,沒有可比性。非要比個誰比較“划算”的話,長時間來看,孰勝孰負猶未可知哦!更不要說高端醫療了,對一般人來說老貴了。嗯,我知道,你肯定不是一般人。

小結:百萬醫療險特點是價格低廉、保額高,成本在這擺著,在醫療服務質量上難免會有所不足;所以預算不足時買一份還是不錯的選擇,只是不要期望太高了,放平心態。

許一雙明眸,看清本質;

道一聲珍重,此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