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春节期间,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让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孵化与培育模式,产生了无法扼制的联想。

一个是《流浪地球》借着春节的休闲娱乐时间的大片空缺,逆势杀出,所向披靡,抢掠了不菲的市场票房。

这部影片的最大卖点,就是拉近了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距离。

另一个事件,则是由春晚上以正气一身出场的翟天临所引发的对北京电影学院的关注。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而仅仅是因为翟天临与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张辉的一张照片,又让这个院长不为人知的电影《一纸婚约》被僵尸一样发掘了出来,由此知道,曾经名闻遐迩的青年电影制片厂竟然拍摄了这样的没有市场、技法陈旧、内容陈腐、理念贫困的电影。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青年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曾经虎虎有生气,当年拍摄的《邻居》曾经因为对中国现实的接地气呈现,而获得过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整部电影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如弃置了音乐而一律采用生活中的原生态声音,都体现了中国电影最高学府的探索精神。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另外像《沙鸥》《樱》《我们的田野》都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电影史册上留下过惊艳的光影,曾几何时,国内几大制片厂陷入困境,青年电影制片厂也随之在观众的目光中消失,但没有想到的是,它还存活着,而这种存活,当以《一纸婚约》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却不得不对这个培养中国电影人才的最高学府产生深刻的怀疑。

我们不得不质疑的是,这样的电影学府能培养出中国电影的前途吗?

曾几何时,电影学院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一批依然活跃在中国电影第一线的优秀导演,但是,我们要看到,当年出道时的张艺谋、陈凯歌们电影的风格,与今天他们的表达,已经迥然不同。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张艺谋在《红高粱》中采用的写意式拍摄手法,陈凯歌在《黄土地》中运用的静态的画框镜头,不仅在他们日后的电影中被抛弃不用,即使在世界电影语言中,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反响。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甚至,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导演在日后进行商业化拍摄的时候,都彻底地远离了他们刚从学院毕业之后拍摄的那种缓慢、滞纳的影像风格,而完全采用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底蕴。

最为典型的是张艺谋在《长城》里已经彻底沦丧了他的艺术追求,而完全是唯好莱坞马首是瞻。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的最出色的学生,经过一番弯弯曲曲的拍摄道路之后,都不由自主地走上了袭仿好莱坞电影的路线。

也就是说,北京电影学院不可能提供给中国最优秀导演必备的拍片能力与素养,而中国电影的振兴,恰恰需要直接到好莱坞电影的片场上去历练与偷技。

而我们欣慰地看到的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恰恰参与了国家的导演送培计划。

这项计划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达成,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有七批60位导演赴美交流。这份名单包括徐峥、宁浩、薛晓路、乌尔善、丁晟等。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有意思的是,美方承担了这项交流的绝大部分费用,甚至是全部费用。

可能美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经过好莱坞培训的导演,回来之后,却立马变脸。如郭帆在《流浪地球》中,并没有给予好莱坞电影里惯见的美国英雄留下一席之地,宁愿把朋友的角色留给俄罗斯人,想想也觉得挺怪味的。

不管怎么说,到好莱坞学习的60名导演,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族群。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这些导演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非传统电影教育体制出身,在娱乐界非常活跃,但从事的多数是演员、编剧、广告等行业。

也就是说,他们很好地绕开了电影学院的套路化压制,直接在电影的片场上历练他们的技艺。

国家电影局发现了这些新锐导演的创新潜力,觉得他们比学院派的因循守旧更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增长点,将其视着“电影新力量”。

这个交流计划,可以说集中了国内具有良好前途的优秀导演,而事实上,他们短短的在好莱坞的交流学习,很快就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不一样的新气象。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很难想象,如果郭帆不是在好莱坞的亲身历练,他是否有勇气在《流浪地球》里大胆跨进科幻片这个必须有大制作依托的电影领域。

而这种精神与底气,恰恰是中国的电影最高学府所无法提供的。

我们不妨看看北京电影学院张辉院长导演的《一纸婚约》的内质与底蕴,在这部影片里,也加入了一些特效镜头,但主要是呈现影片由张辉扮演的男主的童年情境。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电影用这些寥寥无几的幻想镜头,来强化男主青年时代也有着浪漫的幻想与美好的憧憬,其目的,也是为了男主人设增色,实际上,就是导演用特效为自己的角色“美颜”。然而,这一切,无法改变整个电影的平庸,整个电影的毫无创意的故事情节,虚情假义的情感交锋,以及违悖人伦的肉麻情愫,都看不到任何的学院派应该有的深沉的人文含量,更看不到电影语言上的创新与特色。

作为一个电影学院的院长导演的电影,竟然如此浅薄,如此庸俗,如此远离电影市场,如此弃绝观众,我们不能不对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产生质疑与怀疑,至少我们不得不设想的是,这样如此平庸但却沾沾自喜的学院精英,他们究竟能把他们的什么艺术才华与精神能量,传授给未来的中国导演们,又怎样去形塑合格的有志于改变中国电影未来的优秀导演?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海报上一句话:热闹的人易散场,慢热的人最情长,算是老男人对爱情的辩护

一个拿不出像样作品的学院院长,之所以没有人们关注,只是他有足够的平庸,让他自己处于被忽略的位置。

而一件丑闻的连琐效应,却让他的平庸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从而成为网红,走上热搜,然后,在这种名声大振的情况下,令人觉得滑稽的是,当事人却选择了逃之夭夭,不知所踪,如校长室的门牌没有了,校长隐匿不见,而更有热心的网友追踪到校长的新夫人所开立的公司,也发现人去楼空,黄鹤不知何处去。

过去院长与夫人为了成名,花了不少脑筋,参加电影节,进行公映前宣传,但当真的成为关注焦点的时候,却不敢承受那份热度。这也算是一件啼笑皆非的戏剧事件。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这时候,我觉得让中国导演到好莱坞的片场历练,远比在电影学院里跟着这些无思想、无底蕴、无才能的教授院长学习要有价值得多。

而正是在郭帆到好莱坞学习后不久,我们终于看到了能够与好莱坞并行地站立到一起的《流浪地球》的问世。虽然《流浪地球》存在着与好莱坞电影的很大差距,但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导演的《一纸婚约》在《流浪地球》面前,真正显示的是小儿科的质地。

也许,中国电影前进的方向,真的应该从好莱坞片场,找到真正的能够对我们的电影与导演技艺予以抬升与提升的真功夫。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毕竟电影是一种片场的操作,而不是学院派的想当然与纸上功夫。张辉导演的《一纸婚约》仿佛正像是电影学院水平的一次真相暴露,使我们警醒地认识到,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徘徊不前,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中国导演培养基地的孵化能力的低劣化的存在。

张辉的《一纸婚约》倒像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恰如其分地出现在《流浪地球》掳获观众眼球的时刻,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平庸到一种什么样的荒唐无耻与登峰造极的水平。

《流浪地球》与张辉擂台战:好莱坞与北电谁决定中国电影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纸婚约》或许能从负能量的角度,推进中国电影加快向好莱坞水准的迈进步伐,使中国有更多的导演,从好莱坞那里直接吸取营养,提升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抬升中国电影的世界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