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孩子應嚴格培訓還是依其興趣教育?


我覺得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一門興趣,學習可以根據情況培訓一下。能力有發展水平的差異,有類型的差異,有表現早晚的差異,還有性別的差異。男孩女孩所培養的興趣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女孩可以報個舞蹈班,當時是看孩子興趣是什麼。男孩可以報個吉他🎸班,也是在孩子喜歡什麼的基礎上。當然也不能只注重興趣,如果孩子某一門學習起來有點吃力,可以報個培訓班。但是不能報多,一樣一門就可以了。

根據美國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力結構有著八種智力,比如視覺_空間智力,就類似於畫家,建築師,身體_動覺智力,培養舞蹈家等。

總之,最重要一點就是根據孩子身心發展需要,掌握適度原則,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Ponnenults


家有倆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兩歲零幾個月!

曾經我婆婆問我大兒子長大了想做什麼,他回答想學烤雞腿,當時惹的我們幾個哈哈大笑,因為他奶奶經常給他買烤雞腿吃!

說實話,現在他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愛好什麼。我妹妹前幾年給她女兒買了溜冰鞋,給我兒子也買了一雙,平時在家看他玩的挺溜的,也很喜歡玩,這也算是一種愛好吧!我覺得家裡有條件的,平時可以給孩子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到最後他會從這些興趣愛好裡知道自己喜歡哪一個,興趣愛好一定要是很喜歡的,這樣在去往這一方面培養話孩子自己都會覺得輕鬆,愉悅很多。

希望能幫到樓主!


天貓淘寶優惠券


您的問題把嚴格培訓和依其興趣教育對立起來,我是不贊同的。我認為應該是依其興趣教育,形式可嚴格、可輕鬆多變。

雖然有話說“過度談論自己的孩子=沒有休養” 但還是用事實來說吧,更容易理解些。如果有家長說我的孩子沒有表現出對什麼特別興趣。我不得不下個粗暴的結論:你也太有鈍感力了。只要是正常的孩子,對萬事萬物都必然有自己的偏好,尤其是孩童期。在沒有社會偏見的制約下,他們的興趣偏好會更明確。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尋找自己小孩和別人小孩的差異,這也許就是興趣點。比如,我兒子對火車、汽車、高速路、橋樑、隧道等大交通類都很著迷。我就依著他的興趣,制定了全面的學習任務。

1、 看跟興趣相關的記錄片

《超級工程Ⅲ縱橫中國》,《建築藝術之奇思妙想——超級交通工程》我陪著兒子刷了很多遍,而且孩子對他感興趣的紀錄片不是從頭看到尾,而是不斷暫停,回退,看很多遍片段。他有段時間甚至把部分臺詞都能背誦過:“這裡擁有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網絡,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227個機場編織起了一個龐大的空中運輸系統。。。這還不是終點,中國人將再次用智慧挑戰運輸的極限。”

還有就是,看紀錄片的過程,他會問很多問題,我們要不斷的去找“度娘”。自己消化了,再來回答他。

2、 篩選跟興趣相關的繪本圖書。

交通類的《揭秘汽車》《揭秘機場》是很推薦的,立體書把枯燥的知識做成互動型,有遊戲感和娛樂性,孩子很喜歡。類似的還有《神奇校車》系列。《小牛頓科學館》《火車出發了》等等。

3、 體驗各種交通工具

我們生活的3D魔幻城市重慶。交通工具本來就多元。我週末經常專門帶他乘坐重慶軌道交通的各條線路。並下載了測噪音APP,讓他對比各條線路的異同。跨騎式單軌、雙軌、長江索道、輪渡,綠皮火車等等交通工具都讓他深度體驗。到了不同的城市,也會帶他去體驗當地的特色交通。比如他一直想坐雙層公交車(重慶沒有),在昆明旅行我專門帶他坐了一次。

4、 參觀跟興趣相關的博物館

昆明有“火車博物館”在那裡,他了解了火車有米軌、寸軌、標準軌。實地瞭解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在重慶智博會,他在中國中車的展臺,整整呆了3個小時。研究受電弓、車頭等細節問題。

5.開展各種與興趣相關的遊戲

他用泥巴做隧道火車,用積木搭橋樑等

總之,順著孩子的興趣,學習的形式可以很多元,但是學習的過程要求也有嚴格的時候,比如他參觀回來要給爸爸複述,要把自己的學習用語音記錄下來。(目前還小,不會寫很多字,就用訊飛語音輸入)。











生如夏花ing


你好,感謝你的提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責任就像是花園的園丁,及時剪除花草樹木上的雜枝,好讓他健康快樂是成長為棟樑之才。

那麼,對孩子的培訓到底是依靠其自己的興趣還是嚴格了,就得分情況來說了。

第一,其實從自我成長的過程來看,我想大多數父母還是覺得自己那會要是去學習自己的興趣愛好就好了,不至於現在每天上班就像去上墳一樣難受,下班就像放羊一樣快樂,呵呵。但是,從實際出發,捫心自問,你到底喜歡怎麼樣的工作,當初怎麼樣讓父母來培訓你了,估計又是很難說的明白。

第二,如果按照孩子的興趣愛好,能為他將來的人生之路帶來可觀的回報,那麼父母應該支持孩子的興趣,繼續發展下去。但是,很多孩子的興趣愛好有點偏,孩子只是喜歡,至於這將來會對他怎麼樣,他根本就不知道。這種情況,不要說小學生了,就是上高中的孩子自己也說不清楚。比如,很多上高三的孩子在報考志願的時候就根本不知道他所選擇的專業到底將來會進入什麼行業,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會怎麼樣。

這個時候是不是就要父母出面干預了,為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前同村的一個大哥酷愛畫畫,那畫的也真是好,畫的佛爺跟活的一樣,因此他上大學就選擇了師範類的美術院校,立志要做一個優秀的美術老師。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的骨感的。最後那大哥也當了一名老師,可是現實是現在哪所初中還把美術課程當做重點課程來對待了?自己進入學校的時候,激情滿滿,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現實磨平了稜角,經常回家在父母面前抱怨為什麼當初就不干預一下自己的選擇,學個歷史地理也行,也不至於被學校的領導冷遇。後來,他也就放棄了美術的教學,開始教政治課程了。不過,能當老師的,都是大學畢業的,只是側重點不同,教初中還是綽綽有餘的。

因此,從以上的例子以及結合現實來看。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父母還是要嚴格培訓,在其合理的興趣範圍內給予支持。要保證這棵小樹茁壯的成長,不要長出了歪枝。


澄番諞閒傳


培養孩子真是一項“大工程”,而做這項工程的主導者就是我們做父母的,要“規劃設計,精準用料,還要藉助很多人的幫助付出,才等待驗收。”

然而...結果不一定是我們期待的那樣,辛苦付出換來的卻是“工程”有不足或有缺陷。


所以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興趣,那這工程的“設計師”就是他自己,我們需要鼓勵支持,孩子也許能完美交工。

當然也有孩子什麼也不肯學,那我們父母就可嚴歷逼迫孩子一把,讓他們通過學習找到自己的興趣,或培養一個興趣。也許他們現在會很不情願,但長大後他們會感激你的!

“父母應該對孩子狠一點,逼孩子一把,孩子將來會感激你的”,這是我在頭條寫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用劉憲華與小提琴的經歷舉例,baby和佟麗婭後悔父母沒逼他們


育兒陪伴教育


謝謝題主,很高興回答題主問題。嚴格培訓和興趣教育,這兩者可以相互補充。

在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形成,作為父母有責任為孩子指導努力和學習的方向,有當然在學習的時候也需要參考孩子的興趣。

在有興趣的基礎上,必須嚴格培訓。琴棋書畫舞各種技藝,單憑興趣根本無法支撐,孩子的堅持也會有限,必須通過嚴格培訓。

記得周杰倫說過,他練鋼琴的時候,總是想為啥別的孩子可以玩,而他必須練琴,並且他的媽媽站在他背後,手持一根藤條。是不是感覺周杰倫的媽媽很嚴厲,正是周杰倫的興趣加上他媽媽的嚴厲,才有了他現在的成就。套用周杰倫的一首歌《聽媽媽的話》,明星偶像亦如此,我們更必須努力。



興趣教育是基礎,然後加上嚴格培訓,這樣才能慢慢進步。


記憶有術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用心。培養孩子比較好的方法是:

一是觀察孩子,看他喜歡什麼,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

二是瞭解孩子,知道他的內心 。

三是管理孩子,給他目標,給他人生規劃 。

四是嚴格要求他,按目標行動 。

五是心理疏導,經常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該尊重孩子,把童心童趣還給孩子,引導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認知情感,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幫助孩子做好分析選擇的結果,在興趣使然下,孩子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

所以,這兩方面不衝突,該嚴格要求的時候嚴格要求,該依照興趣培養時候依照興趣培養。


Rikky811


很高興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關於嚴格教育還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施教,我認為這兩者是並不矛盾的。孩子教育的問題本身就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能說清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應當採取多種方式,只要是有實際效果,可以幫助孩子成長成才的,都可以嘗試。

首先說根據興趣來施教。因為孩子本身天性就是好奇心比較強,對什麼事都充滿了興趣,我們就是要好好的利用孩子的這個天性,利用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了,他才會有意願去認真學習,深入探究。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感興趣的事情,強迫他們去接受,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還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最後會發展成厭惡學習,甚至痛恨學習。更嚴重的還會引起心理問題,比如把對學習的厭惡發洩到父母或者老師的身上,不服管教,然後就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來回應,我們也經常聽到這種類似的事件。比如孩子離家出走,厭學轉而迷戀上網絡遊戲,或者為了排遣壓力而去早戀,甚至沾染上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如果因為我為違背孩子的意願,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不注重培養興趣,而是強行灌輸,那種填鴨式的教育必然會導致大量的不良後果。

而說到嚴格教育,這個在很多情況下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孩子一般自制力都比較差,心智也不成熟,缺少自控能力,如果家長不嚴格管教的話,很容易養成孩子自由散漫的做法,導致孩子惰於學習。不過凡事都有個度,那個教育要把握好這個尺寸。嚴格,但不能過分嚴厲。如果過於嚴厲的話,也會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適得其反,跟我們的預期背道而馳。





羅盟主社群空間站


興趣有的時候是在孩子學習時間以後產生的。比如學鋼琴,一般5歲開始,剛開始都是10幾分鐘的練習,培養孩子能專注坐下的習慣,也許在半年後,隨著學習的深入,孩子覺得好玩,也喜歡,那就好好的陪伴,堅持下來。如果孩子覺得很枯燥,比坐老虎凳還難受,那就不要勉強孩子,嚴格要求也沒有用,會增加彼此的痛苦,不如再換個項目看看孩子的興趣!總之,結合孩子的興趣,堅持一個好習慣,嚴格要求做好,最終都會有收穫!


泉水叮咚玲瓏人生


二者兼有之。既要嚴格培訓又要照顧孩子的興趣,不然孩子會不感興趣產生厭學的心裡。無論學習還是做事,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要有頑強的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