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玖興爐”響銅樂器:浴火而生

我國響銅樂器製作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在長治市長子縣和長治縣一帶,民間手工製作響銅樂器也久負盛名,尤以長子縣南漳鎮西南呈村的“玖興爐”響銅樂器有名,這裡也是我國最早生產響銅樂器的地方之一。不僅有“北方響銅樂器之鄉”的美譽,而且以其為代表的“長子響銅樂器製作技藝”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考證,長子縣響銅樂器製作有1300多年曆史。據“玖興爐”響銅樂器製作坊傳承人閆改好介紹,現在雖然加入了電爐沸銅、衝擊錘製片等現代工藝,但是關鍵環節還是手工打造,尤其是最後的定音工序。定什麼音,出什麼貨。這就要求定音師傅必須熟悉各種戲劇的曲調,要有一定的樂理知識,所以這最後一道工序有“千錘打鑼,一錘定音”之說。這是千年時光醞釀了響銅樂器的豐富文化內涵,更是極其珍貴的文化歷史遺產。目前,“玖興爐”主要產品鑼、鑔、鈸等十大類、130餘種產品暢銷國內外,去年,慕名而來的俄羅斯客商還買走一面直徑1.5米的鑼。

長子“玖興爐”響銅樂器:浴火而生


電爐化銅製坨是第一道工序,響銅料放入電爐化成液體制成相應輕重的銅坨

長子“玖興爐”響銅樂器:浴火而生


52歲的制坨工程書堂有20多年的工作經驗,制坨中的質量把握全靠手上的功夫和眼力

長子“玖興爐”響銅樂器:浴火而生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最後一道工序是定音,定音就是進行音質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