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最後的老缸窯 傳承千古的人文密碼


山西省壺關縣素有“陶鄉”之稱,手工陶缸製作藝歷史源遠流長。在工業經濟尚不發達的年代,傳承千年的壺關手工製陶業成為該縣最具品牌意義的原生態工藝。|主編:劉昱|責編:張春穎 王琪|本期攝影:平曉斌

這一傳統手藝的興盛,使得生長在這裡的人,一生都從事著與缸窯有關的工種:挖陶土、碾陶土、餳缸土、挫土條、捏缸底、接缸沿、瓷缸坯、刷釉土、裝缸窯、燒缸坯……

據資料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全縣缸窯發展到200多座,總產量最高年份達到48萬套,總收入達到800多萬元。

“建缸窯、當缸工、出苦力、掙大錢”成為了當時壺關縣及周邊農民的首選行道。

但是到2010年前後,全縣僅有不到10家缸窯在間斷性生產,當年這一傳統手工技藝被當地政府列入市級“非遺”項目加以保護。

山西省壺關縣素有“陶鄉”之稱,手工陶缸製作藝歷史源遠流長。

在工業經濟尚不發達的年代,傳承千年的壺關手工製陶業成為該縣最具品牌意義的原生態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