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提升第三十篇--做事情要有足夠的狀態和專注度

認知提升第三十篇--做事情要有足夠的狀態和專注度

先講兩個小故事:

一、陳毅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

有一次,他正在看書,媽媽端來餅和芝麻醬,叫他蘸著吃。他一邊看書,一邊吃餅。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他竟把餅蘸到墨盒裡,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媽媽走進屋,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了起來。這時,他才發現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卻笑著說:"沒關係!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裡的'墨水'還太少呢!"

認知提升第三十篇--做事情要有足夠的狀態和專注度

二、紀昌學箭

紀昌跟著飛衛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學習射箭要先練習不眨眼的功夫,他回家觀察妻子織布,腳踏板來回不停的動,他就一直看著,看了兩年練就了不眨眼的技術。(額,古人真的很閒)

等他不眨眼的技術練好了,飛衛又告訴他,還得練好眼力,將小的物體看到能變大一樣。紀昌回到家裡用牛尾巴上的毛推拴住一隻蝨子,盯著蝨子看(古人果然很閒),過了一段時間,蝨子彷彿有車輪一樣大了。後來紀昌成為射箭小能手。

雖然故事真實性待考,但其中包含的意義是真實有用的。

認知提升第三十篇--做事情要有足夠的狀態和專注度

做事情,需要良好的狀態感,有了好的狀態感才專注起來,足夠專注,才能做好。

一、如何進入狀態,並保持狀態感

有個小和尚要去遠行,立志訪遍天下名山大川,結果半年過年了,他還沒有出發,師傅問他:你要出門,為何還不動身?

小和尚說:這次遠行,不知要走多少路,我要好好準備一下。

師傅說:你說的也對,我讓師兄們每人給你準備十雙芒鞋。

芒鞋準備了上百雙,師傅又對師兄們說:此次出門不知要經多少風雨,你們再去準備一些雨傘。

結果雨傘和芒鞋堆成了山,小和尚說:我出門也帶不了這麼多東西呀,師傅道:我讓師兄們給你打一條船裝著。

小和尚頓悟:師傅,我明白您的用心了,我明天就出發。

次日,小和尚手持一缽出了門。

其實我們做事情也是這樣,做事之前,準備太多反而難以成功,主要原因是過多的準備成了干擾因素,所以我們要去掉干擾。

認知提升第三十篇--做事情要有足夠的狀態和專注度

做和沒有做之間,有一條線叫做:萬事開頭難,當你真正做起來之後,你會發現曾經覺得難做的事情,不過如此。無法開頭,主要是預設結果和預擔心這種思維作怪,意識到這種問題之後,開頭並不是什麼難事。

開頭難,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存在著放大困難和減小信心的情況,有些事,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是如何解決的,只有在遇到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決策,更改處理方法。

以看書為例,沒拿起書本前,可能心想再玩五分鐘手機就去看,玩著玩著就把看書的時間玩沒了,可是真的拿 起書本,進入看書的狀態之後,也就不想玩手機了,甚至忘了玩手機這回事。

進入狀態,有個緩衝區,需要的時間並不長,據可靠研究這個時間段一般不超過十五分鐘,度過這個緩衝區以後,狀態感就穩定下來了。玩手機玩著玩著就一不小心就過了玩手機的緩衝區,就會一直玩下去。

二、專注的意義

認知提升第三十篇--做事情要有足夠的狀態和專注度

事實證明,只有在某一領域專注,才能取得成就,在這個領域裡積累經驗、人脈、資源,為變現準備可能。

社會發展到今天,知識的量和度已經絕非一個人可以全部掌握了,唯有在自己喜歡並且熟知的領域,一直專注下去。

列文虎克最早只是荷蘭代爾夫特市市政廳的一個看門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放大鏡可以把小的東西放大,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生磨製了400多個透鏡,有一架簡單的透鏡,其放大率竟高達270倍。由於放大鏡放大倍數的增加,他發現了許多從前不知道的東西,比如細菌,甚至首次看到了人類的精子。他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併成為皇家學會會員。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專注。

任何行業裡,只有足夠專注的人才能在該行業裡有所成就,東一榔頭西一棒棰到頭來一事無成。

認知提升第三十篇--做事情要有足夠的狀態和專注度

作家寫文章,運動員比賽都是需要極好的狀態感和極高的專注度的事情。對於普通人而言,這兩件事也需要認真對待,總體來說社會發展的趨勢是進步的,作為社會一分子的個人,要保持良好的狀態感和專注度,才能在強大的趨勢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