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開源兩隻股基首季漲幅不足8% 公募規模連降兩年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9日訊 (記者 李榮 康博) 在年初以來A股的爆發式上漲中,主動管理型股基可謂是收益頗豐,從成立於2019年以前的共350只主動管理型股基(各份額分開計算,下同)收益率看,2019年一季度無一隻產品收益為負,然而樂觀的背後卻也有喜有憂。

根據記者瞭解,一季度主動管理型股基的平均收益率為12.48%,如果以此來看,在這350只產品中仍有21只沒能跑贏同類均值,佔比為6%,這其中,就有由公募基金領軍人物王宏遠掌舵的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產品。

還記得去年國慶節前,王宏遠連續高調唱多A股,但在今年一季度主動股基排名中,旗下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和前海開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強收益率卻遠遜於同類均值,漲幅均低於8%。而且在這位公募老將的領導下,經過此前幾年公募規模的突飛猛進,如今的前海開源已經連續出現兩年規模縮水,發展前景堪憂。

A股大漲 積極唱多的前海開源卻有兩隻股基業績落後

2018年的A股行情如今依然歷歷在目,然而在當時眾人皆恐懼的情況下,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前海開源)的聯席董事長王宏遠卻拋出了全面加倉的指令。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在去年國慶節前,王宏遠建議公司召開投決會,此後公司投決會做出了全面加倉的決定,這一舉動在當時受到了眾多投資者和業內機構的關注,可以說,王宏遠是主導此次加倉的主要因素。而在更早時,王宏遠還成功預言了2015年的大牛市以及後來的暴跌。

提起王宏遠,其可謂是南派公募基金行業的一面旗幟。25歲時即進入了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9歲到32歲時被外派至倫敦、紐約學習,並獲得美國常春藤名校碩士學位;40歲時,加盟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聯席董事長。

但可惜的是,即便在這樣一位公募界領軍人物的掌舵下,積極唱多的前海開源旗下卻有兩隻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的收益率在一季度明顯落後。根據wind數據統計,在目前市場中成立時間於2019年之前的350只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中,僅有佔比6%的產品在一季度跑輸了同類均值水平,這其中就包括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前海開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強股票,二者的一季度收益率分別為4.24%和7.56%,大大落後於12.48%的同類產品平均收益率水平。

具體來看,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成立於2018年3月23日,成立以後,該基金一直貫徹公用事業的主題策略,前十大重倉股基本都集中在電力、機場等防守型板塊,這在2018年股市大跌期間的抗跌作用十分明顯,然而缺點就是在今年A股大漲行情中業績讓人失望。

從最新公佈的2018年四季報看,其前十大重倉股為長江電力、國投電力、中國移動、華電國際、華潤電力、華能國際、華潤燃氣、中國民航信、香港寬頻、川投能源,持倉佔比達48%,而全部股票資產佔到了基金總資產的84.18%。

2018年,其淨值增長率為-2.3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3.24%。正如該基金2018年年報中所說:“有效規避2018年市場下行風險,同時超越業績基準。”雖然不知道其今年一季度的具體持股情況,但從業績漲幅看,該基金似乎也是與消費、成長等漲幅明顯的板塊無緣。

或許正是這樣,導致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的管理規模從成立時就不高,僅為2.49億元,而到了2018年年底縮水到了0.89億元,基金份額也是連續遭遇大比例贖回。這樣的產品自然難以被機構看上,其持有人結構顯示,該基金100%都是個人投資者。

而另一隻股票型基金前海開源港股通股息率50強的情況則更為差勁,不僅今年一季度的收益率僅有7.56%,而且從2017年5月8日成立至今的累計收益率還虧損了2.28%。該基金的投資目標表示,‘主要通過精選法律法規或監管機構允許投資的港股市場中具有高現金分紅的股票,在合理控制風險並保持基金資產良好流動性的前提下,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而從2018年各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看,卻基本都以國有商業銀行、石油、電信等國資公司為主。以去年四季報為例,其前十大重倉股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騰訊控股、中國移動、中國銀行、申洲國際、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匯豐控股、深圳國際、香港寬頻,其中大部分在今年的股市大漲中表現遜色。

但就是這樣一隻保守型股基,卻由三位基金經理管理,分別為邱傑、史程、蘇天杉。從經驗值來看,除了邱傑有4年任職經驗外,其餘兩人都是僅擔任基金經理2年多。而且邱傑目前還是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聯席投資總監、投資部聯席行政負責人,同時擔任12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

史程和蘇天杉則分別是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MD)、聯席投資總監;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投資總監。三人的合作始於2018年5月份以後,但至今的收益率卻是-4.4%。

不過另一方面,前海開源旗下的其他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卻都跑贏了同類均值,其中的前海開源優勢藍籌股票A/C、前海開源外向企業一季度漲幅都在20%左右,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持有成長股和大金融板塊股票所致。

公募規模發展由盛轉衰 連續兩年整體縮水

如果從前海開源公募基金的整體發展情況看,情況似乎也不樂觀。Wind數據顯示,截止最新數據,該公司的公募管理規模僅有423億元,僅排在百餘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中游水平。即使在2013年同年成立的16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也僅僅排在第七位。

以完整年度數據來看,2013年到2016年,該公司的公募規模是連續增長的,原因即有基數較小,又有2014年和2015年的牛市行情影響。連續兩年市場的上漲讓2016年前海開源的公募規模創出新高,2016年年底,其股票和混合這類權益產品的管理規模共計為355.56億元,債券和貨幣基金類固收產品的規模為251.68億元,合計達到了607億元。

但2016年全年A股市場整體出現了明顯回調,投資者似乎也對前海開源的業績表現有所不滿,這讓2017年前海開源的股票、混合、債券型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從2016年年底時的145.18億元、210.38億元、93.19億元,縮水至93.86億元、179.93億元、41.14億元,降幅分別為35%、16.9%和55.85%。從而也失去了2017年價值股的大漲機遇,而2018年全年,前海開源的公募管理規模繼續降至369.25億元,這也是自2017年之後,連續第二年下降,降幅達到30%。

眾所周知,2018年的公募權益產品整體表現都較為暗淡,前海開源當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所以股票與混合型基金的規模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但相比其他多數基金公司大力開拓渠道,在貨幣基金和債基上實現規模增長彌補權益下降之際,前海開源卻還是沒能保持整體穩定。雖然2018年的債基規模由此前的41.14億元增加到了80.64億元,但貨基規模卻從2017年的214.34億元降至2018年的146.14億元,也就是說債基的規模增加還無法彌補貨基的縮水,再加上權益產品的規模下降,導致整體規模水平繼續滑坡。

2018年年報顯示,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精選(001837)在2018年裡淨利潤虧損達9.6億元,位列“第一”,而且該基金也是公司旗下權益產品中管理規模最多的產品,截止2018年年底達到了23.21億元,機構投資者佔到了七成。

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精選在2018年全年主要重倉騰訊控股和金山軟件,其餘主要行業集中在銀行、保險、醫藥三個行業,但在A股整體回調明顯的情況下,淨值虧損了23.72%。

其基金經理曲揚同王宏遠的從業經歷頗為相似,早年也任職於南方基金,歷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職務,目前為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投資總監。不過這位總監也是壓力山大,即使合併份額來看,一人也同時管理著18只基金,而且類型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主題更是五花八門。

2018年一季度時,該基金的管理規模還有43.57億元,到了年底就變成了23.21億元,看來投資者對這位資深總監也並沒有多少信心。

相比之下,目前管理規模為8.28億元的被動指數型基金前海開源中航軍工(164402)在去年虧損了8.55億元,原因自然是軍工行業整體下挫明顯。如果從規模變化看,這隻基金的縮水程度更甚,在2016年巔峰時管理曾高達97.69億元,如今已經縮水不到一成。

從目前前海開源公佈最新投資者結構的78只產品來看,有37只產品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在70%以上,機構投資者佔比超過50%的產品數量達到了50只,由此可見機構客戶對前海開源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