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乾女兒周瑩,清末女首富,歷史上此人下場如何?

無止境2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在去年年初的時候火遍全中國,周瑩這個原本並不知名的女性商人成為了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晏子畫家創作周瑩畫像

孫儷把周瑩簡直演活了,他聰明睿智用古靈精怪,敢愛敢恨,充分體現了一個大女主的形象。

影視劇中的形象雖完美無瑕,但終究不是真實的,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

周瑩的人生是由一個悲劇起步的,但她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所擊倒,而是把人生活成了傳奇。

周家原本在陝西也算是大富之家,然而隨著周瑩的父母早亡家道就不可避免的中落了。周瑩從小跟著哥哥嫂嫂一起生活。


成年之後,哥哥嫂嫂為她和陝西大富商吳蔚文的獨生子吳聘定下了婚約。

這看似是一門金玉良緣,然而,這裡面卻大有玄機。

吳蔚文,是個有錢人,他多有錢呢?我只用一句話來形容他是個鹽商!

古代食鹽銷售採用的是官方壟斷之下特許經營制度,被官方認可的鹽商擁有在一個行政區域內經營食鹽的權利,換句話說就是壟斷,只要擁有一處經營權,他的財富就成幾何倍數的增長!

吳蔚文擁有數處經營權,他家的財富可見一斑!

那麼問題來了,他為自己的繼承人,唯一的兒子挑選兒媳婦,為什麼沒有找和他門當戶對的官宦家的小姐,抑或是在財富上相當的大商賈的女兒呢?而是找了家道中落的周家呢?原因就在於他的兒子吳聘身上。

吳聘當時已經身患重病,藥石無靈。吳蔚文無計可施,萬般無奈只能採用沖喜的方式,就是讓吳聘結婚這件喜事沖走他身上的病魔!

於是答案解開了,沖喜的效果自古以來就是以不靠譜而著稱,當時的官宦人家,大商巨賈不可能搭上自己寶貝女兒一生的幸福來參與吳家的這次註定失敗的賭博,沒有一個父親願意讓女兒進入這個火坑。

唯有父母雙亡的周家願意。

周瑩嫁入吳家沖喜還是失敗了,吳聘和吳家老爺子吳蔚文相繼去世,吳家的主心骨被抽掉了,他們的生意也面臨著崩盤!

面對命運的玩笑,周瑩沒有服輸,她的字典裡沒有放棄這個詞,她昂著頭用並不堅實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吳家。


這個世界是有天才的,周瑩就是眾多天才中的一個,她天生就是一個做生意的人

她非常善於用人,和同時代許多中國富翁任人唯親不同,周瑩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只要是人才,他從不計較這個人的過往,哪怕曾經在暗地裡傷害過她,她也能夠棄瑕錄用。

她像大海一樣寬闊的胸襟吸引了無數人為她效力,她很快就打造出了只屬於她的核心團隊,這個團隊為她披荊斬棘創造了一個個的神話!

其次她秉承了誠信為本的理念,繼承了吳家:“人硬,貨硬,話脾氣硬”的傳統,老老實實經商。


童叟無欺,這使得她們在同行間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使得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

同時周瑩還創造性的引入了績效工資這個概念,她將所有的員工的收入與店鋪收益直接掛鉤,以此來激勵員工。

在她們共同的努力之下,終於打造起了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她自己也成了陝西的女首富。

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並沒有讓周瑩沾沾自喜,她還不忘報效效國家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慈禧太后倉皇出逃,慈禧老佛爺到達西安之後,周瑩二話不說拿出十萬兩白銀報效,這讓倉皇西狩的慈禧太后,感動異常,同時它也記住了陝西周寡婦的名號。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以後,本著老秦人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傳統,周瑩再一次捐出了海量的白銀,以示共赴國難的決心!

心如鐵石的慈禧太后被感動的不輕,認下了周瑩這個義女。

成為中國實際統治者的乾女兒,可謂是榮耀之至,周瑩在此時已經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然而慈禧太后,乾女兒的名號,雖然在外面非常響亮,但是在家裡一文不值,周瑩的晚年並不幸福。


沒有子女一直是周瑩心中的痛,他晚年的不幸就來源於此

周瑩的老公吳聘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根據傳統過繼一個子侄作為吳聘的兒子。然而就是這個小子,他長大之後竟然想甩開周瑩,自己接手生意。這不可避免的讓周瑩非常難做。

而吳懷先居然無視親情,一紙訴狀將周瑩告到了縣衙。名義上的母子居然對簿公堂,這傷透了周瑩的心,儘管這個事情最終還是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有了裂縫的親情,終究無法彌補。


1910年,42歲的周瀅與世長辭。由於沒有子女,沒有進入吳家的祖墳。作為吳家商業帝國的實際締造者,死後卻不能進入祖墳接受後代的膜拜,這真是一個笑話,同時這也是整整2000年中國女性的不幸的一個縮影。


小小嬴政


1900年,慈禧太后從北京逃到西安,逃難之人缺的就是錢,她窮死了但太后的架子還在,溜鬚拍馬的大有人在,慈禧就讓當地的土豪捐錢供她揮霍,太后要錢誰敢不給面子,各路土豪紛紛解囊相助,沒想到最後捐款最多的反而是個女人,捐了整整10萬兩白銀,這個財大氣粗的女人就是周瑩,那麼她的下場如何呢?


周瑩出生在陝西省三原縣,其家境較為殷實,父母雙亡後家道中落,她17歲嫁給涇陽安吳堡大戶吳蔚文的兒子吳聘為妻,結婚吳聘身患肺結核多年,已經病入膏肓,因其病得越來越嚴重,吳家刻意隱瞞病情,想借婚慶“沖喜”。

可憐被騙的周瑩婚後不到一年,因公公意外過世,導致吳聘病情加重,不久病亡,周瑩18歲便成了小寡婦,被稱為“安吳寡婦”。

公公和丈夫的相繼離世,只留下周瑩跟婆婆兩個弱女子和一個殘敗的家,周瑩一手挑起重任,接過吳家的產業,她自幼天資聰穎,憑藉自己的勇氣和獨創精神,展現出了過人的經營才幹。


周瑩的手下聚集了幾個善斷謀、懂經營的人物,使已經出現頹廢的吳家商號重新興旺起來,她重整吳家產業,壯大發展成為一個從事領域廣泛商鋪遍佈全國的大型商業帝國。

周瑩天生就是塊做生意的料,她從吳家的傳統產業鹽商起步,一路高歌猛進,逐步發展到蠶絲、棉花、藥材、茶葉等等,生意是越做越大,先後在上海、四川、陝西設淮鹽總號分店,還在甘肅設立以經營藥材為主和在湖北設立以布匹為主的商號店鋪,幾年下來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其商號作坊分佈之廣、資本財力積累之快,為促進當地經濟繁榮,人們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周瑩歷經坎坷終於建立起了陝西吳氏商業集團,而她也成為當時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敵國的女商人,成為時下的女首富。

在1900年,正是周瑩生意興隆的黃金時期,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倉皇逃竄到西安,周瑩向慈禧太后捐獻了10萬兩白銀和一個價值連城的楠木屏風,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賜給她,並收周瑩為義女,對於一個尋常百姓家的女子而言,這種殊榮的絕無僅有的。

中英《辛丑條約》簽訂後,周瑩又向慈禧太后進交白銀,同赴國難,慈禧感於她的義舉,特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周瑩不僅給慈禧捐錢,她還在民間樂善好施,她設粥棚施捨災民,還曾開倉放糧,賑災濟民因此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在百姓中口碑極好。

周瑩雖然是叱吒風雲的女首富,還是慈禧的義女,卻依然是個不幸的女人,因為操勞過度,42歲不到就撒手人寰,由她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在她死後迅速分崩離析實在令人惋惜。

只因為周瑩生前是個寡婦,又無兒無女,吳氏宗族很是忌諱,怕她壞了吳家風水,就不允許周瑩埋入吳家祖墳,便在祖墳不遠處的一個亂葬崗給周瑩草草下葬,周瑩到死都沒能跟吳聘葬在一起。


今天在陝西唯一留下的遺蹟就是保存在陝西省圖書館的一面高大典雅的屏風,周瑩一生經歷了起起伏伏,經歷了常人所不及的痛和淚,她不愧是一個偉大的傳奇女性。








遺產君


結局不是很好,關於周瑩下面請聽我娓娓道來……


前段時間,一部《那年花開月正圓》讓“周瑩”這個百年前的人物突然火了起來,周瑩,是一位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正如同劇中演繹的那般,她的一生堪稱傳奇。

1868年,周瑩出生於陝西三原縣,周瑩的曾祖父曾是有名的富商,但到了周瑩出生時周家早已家道中落,由於父母早逝,周瑩由她的哥哥和嫂子撫養長大,後來為了巴結安吳堡大戶吳家,兄嫂便將周瑩嫁給吳家少爺吳聘,而吳家也是因為吳聘體弱多病才決定為其娶妻以便“沖喜”,就這樣,17歲的周瑩嫁入了吳家。

兩人成親那天,吳聘便已經奄奄一息,據傳吳家讓吳聘的妹妹女扮男裝代替哥哥行禮,這才將婚禮進行下去,但好景不長,婚後不久,吳就去世了,周瑩很不幸的成了寡婦,而且禍不單行,第二年周瑩的公公吳尉文外出收賬時亦不幸溺水身亡,吳家由此衰落,而周瑩作為吳家長媳,毅然決然的挑起吳家大梁。


事實證明,吳家娶了周瑩是最正確的選擇,周瑩是一個遇事冷靜,多謀善斷的女人,而且對於商業運作與經營她也是駕輕就熟,獨具慧眼,在她的帶領下,吳家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來並發展的更為強盛。

而且周瑩秉著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的理念,使得全國很多地方的商人都願意與她做生意,吳家的商號遍佈全國,在當時民間有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可見吳家經營範圍之廣,財力之雄厚。

周瑩雖然身為一介女流,卻也有很強烈的忠君愛國思想,1900年隨著八國聯軍侵華,慈禧與光緒等皇親重臣西逃,在逃亡的路上,周瑩慷慨解囊,向慈禧無償提供了10萬兩白銀,而慈禧感動之餘也親自題寫“護國夫人”的匾額賜予周瑩,除此之外還流傳著慈禧收周瑩為“義女”的說法,不過這件事可信度不是很高,因為被周瑩的堂侄,國學大師吳宓否認過。

後來,清政府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清朝賠款金額再創新高,達到4.5億兩。而周瑩也再次向朝廷捐贈白銀,與朝廷共赴國難,也因此慈禧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除此之外,周瑩還時常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所以於國於民而言,周瑩都無愧於一個“忠”字。



隨著慈禧的封賞,周瑩的名氣越越來越大,1910年,周瑩去世,出殯當天,有八萬多人為其送葬。但可惜的是,由於她沒有為吳家留下一兒半女,按照吳氏祖訓,她死後是不能被葬入吳氏祖墳的,更諷刺的是,吳氏祖墳還是周瑩生前修葺的。

最終,周瑩被葬在了離吳氏祖墳不遠的地方,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她的墳還是被破壞了。


鹹魚閒聊


這就是女版喬致庸,另類晉商傳奇。

一代商界女強人,把精明強幹演繹到了極致,她的人生就是把一手垃圾牌打出春天的故事。

周瑩是陝西三原縣人,本身它並不該是一個專門的商人,因為起初他和很多古代女性一樣,都是被培養為相夫教子三從四德的閨中女性。

家道中落,嫁給短命郎

但是,原本家庭比較富庶的周家,後來因為經商失敗,導致家庭中落,周瑩父母也不幸早逝,這種情況下週瑩由自己的哥哥和嫂子撫養,長兄為父,便做主把她許配給了當時一家非常有錢有勢的安吳葆吳家的獨子,吳聘。



但其實,嫁入豪門的周瑩並不知道,安吳堡,吳家的獨子吳聘,其實早已身患絕症;很多大戶人家都知道這個消息,所以不願跟吳家結親,吳家萬般無奈之下,才娶了家道中落的,周家的女兒。

此事周瑩的哥哥和嫂子並沒有告訴她,因為他們要借周瑩攀上吳家!

事實上來說周瑩是被騙到吳家的,成了這門婚事,但其實在古代它也沒有其他的選擇,畢竟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她只得聽從兄嫂的意思。

慶幸的是安吳堡吳家只有吳聘這麼一個兒子,所以為了他治病,是不惜餘力的,而且吳家世襲的產業,是官方壟斷之下,具有特許經營權的鹽商,所以對於吳家來說錢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只要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對吳家來說根本都不叫事情,他們千方百計的為吳聘求醫,用最好的藥,請最好的名醫,只為了延長他的壽命。

而且吳聘和吳家對周瑩也很好,夫妻二人成婚之後,恩愛有加,舉案齊眉,所以在剛嫁入吳家的早期時間,周瑩感受到的是溫暖和快樂。

家中男丁全無,周瑩披掛上陣

這種日子並沒有持續到很久。兩年後,吳聘便藥石無靈,最終不治身亡。不久之後,吳家的老爺子吳蔚文也因為憂心過度,去世了。

本來赫赫有名的一方財主安吳堡吳家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情況下,實則面臨著洶湧澎湃的覆滅和崩盤的風波,因為男人都死光了,即便擁有特許經營的鹽商權力,但又能輝煌多久呢?

但是弱小的周瑩不甘心,不甘心剛過了兩年舒坦日子,就要被人掃地出門,不甘心偌大的安吳堡,家業就這樣在自己手中毀於一旦,畢竟丈夫和公公對自己都像家人的感覺。

憑藉著自己天生的經商基因,和不服輸的雄心,周瑩決心一己之力把吳家的家業重擔扛起來。

周瑩是一個非常有經商天賦的女人,而且手段和心計都非常的精彩,在後來的經商生涯中,也充分體現出來。

首先,她知道,如果想憑藉一個女人,要想在當時男權社會的商場上擁有一席之地的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人才來擁護你,來輔佐你。

為了穩固地位,周瑩在一開始聚攏了一批掌櫃和夥計,把他們培養成自己得力的心腹。他任用賢能,吳家的生意經營得井井有條,很快她就在吳家的生意上站穩了腳跟,在吳家的決策層面,有了一言九鼎的決策能力。

在經營過程中,善於收攏人心,不得不提的是她極具前瞻性的開創了中國近代史上股份制的先河,她通過讓夥計們參股的方式,把人心極大的巨龍在吳家的商業帝國中。

這種以自身利益來激勵員工的方式是當代社會商業中常用的手段,但是在百多年前的安吳堡,周瑩身上已經有了雛形,是不是一種厲害炸了的表現?是不是極具商業才華的女人?

那麼這位極具商業才華的女人創造了怎樣龐大的商業帝國呢?

短短數年,她將吳家的傳統鹽業發展到全國各地,在當時比較著名的一些重要城市都開設有總號分店,並且他一路高歌猛進,把吳家的商業版圖,從鹽業擴充到蠶絲棉花,藥材,茶葉等等。甚至還在甘肅,等地設立了以經營藥材為主的商號,在武漢,也通過當地的貨運和水運,廣泛展開與吳家有關的區域貿易。商業觸角遍及全國各地,被人稱為陝西女首富。

同時還做了一件事情,被稱為女版喬致庸,那就是在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華時逃往西安的時候,朝廷拮据,開支困難,於是周瑩慷慨解囊,給朝廷捐獻了10萬兩白銀,並給慈禧太后送上了一個非常值錢的楠木屏風,慈禧聖心大悅,送了她一個護國夫人的牌匾,並收她為義女。

這個故事除了體現出安吳堡吳家在周雲的率領下,建立了一個資本雄厚商業帝國之外,同時也體現了周瑩戰略眼光的商人視角。

她力排眾議,非要給慈禧太后捐錢,因為只要清朝不倒,那麼與慈禧太后扯上關係,必然對她的以後的商業有極大的助益,而且擁有慈禧義女這一層身份,以後的經商中哪路官員敢不給吳家面子。

所以晉商所以能夠有在清末如此大的商業勢力,正是因為有喬致庸周瑩這樣具有戰略眼光的商人,所以沒有誰能夠平白無故的成功,敢投資,才有回報。

當然周瑩除了投資慈禧太后之外,他也知道,在商業中最優質的投資是公益,一個有大胸懷大氣魄的商人都知道,公益行動是對品牌商業的長遠投資,周瑩在家鄉廣建學校,在民間更是樂善好施,每逢災年設粥棚施捨災民,還多次開倉放糧,幫助困難群眾。

所以當時的社會對安吳堡吳家的商業,是非常有信心,而且口碑非常好的,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說到安吳堡吳家產品,都是豎起大拇指,這正是周瑩率領的商業帝國得以如此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

天妒英才,悲劇收場

只是上帝永遠都是絕對公平的,他給周瑩的所有磨難,沒想到都成為了周瑩的人生助力,所以憤怒的上天決定繼續為難苦命的周瑩。

我們都知道,周瑩在20來歲就開始守寡,一生沒有再婚,所以沒有孩子。晚年的她,希望有個人在自己死後給自己燒紙祭拜,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孤魂野鬼,所以就在吳家的子侄們中選了一個名叫吳懷先的人作為自己和吳聘的兒子。

而這也導致了後來悲慘結局,吳懷先在長大之後,並沒有和她擁有極好的母子關係,反而為了爭家產,昧著良心與周瑩對薄公堂。周瑩並對此寒心不已,最終鬱鬱而終。

而最後的最後她死了,吳家竟然也不願意讓周瑩,進入吳家的祖墳,他們仍舊認為,為吳家奮鬥一生的周瑩,堅守家業的周瑩是一個不祥之人。這應該是周瑩死不瞑目的一件事情吧!

周瑩死的時候只有42歲,在今天來說,正是一個商業女性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繼續開創出更輝煌更燦爛的商業帝國。

只是可惜,一代商業女奇才,憑藉自己個人的能力把命運,改變的女人,最終死了,還是無法躲過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說來也令人唏噓不已。


歷史好奇怪


楊惠妍以1600億人民幣的身價成為我國乃至亞洲當今的女首富,而楊惠妍有一個好爸爸;但清末女首富周瑩卻是自幼父母雙亡,土豪老公英年去世,靠得是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商業帝國。福垊想說的是周瑩是女首富,但不是清朝首富,甚至連當時的陝西首富都不一定是,而且也不是慈禧的乾女兒。讓福垊痛心的是,周瑩這位高顏值高水平高素養的商界女神般的人物,結局非常不好。

吳家大院的資產排行。

秦商不如晉商,晉商不如浙商。清朝末年的首富是胡雪巖,而我們津津樂道的喬家大院連晉商第二都不是。證據,見《清稗類鈔》記載:

介休侯氏七八百萬兩、太谷曹氏六七百萬兩、祁縣喬氏四五百萬兩、祁縣渠氏三四百萬兩、榆次常氏百數十萬兩、祁縣劉氏百萬兩內外。

很明顯吳家大院是不如喬家大院,《陝西辛亥革命回憶錄》記載:“吳家在揚州有大鹽號多處,劉家在四川有當鋪三四十號,都是百萬以上的富戶,但家存現銀不多,結果兩家的捐款合起來還不到十萬兩。”這一方面說明周瑩去世後,經營不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吳家大院的經濟實力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

並非是慈禧的乾女兒

跟慈禧有“仇”的周瑩。

周瑩(1868年-1908年3月11日,週三)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她17歲(1885年)通過兄嫂之命嫁給了吳聘(表字介侯),然而她卻是被騙婚的。老公除很有錢外,也有大病,結婚不過是“沖喜”。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她的公公吳蔚文給予資金支持。收復新疆後,慈禧拿左宗棠向洋行籌款說事,當年立功的吳蔚文成為了冤大頭。沒過多久,公公、丈夫先後因此離世。

以德報怨的周瑩。

據我國國學大師、清華大學創建人之一,周瑩的堂侄吳宓先生說:他的商界女強人的嬸孃周瑩,在事業有成時,聽聞慈禧“西狩”派養子吳懷先為逃難的慈禧送銀十萬兩。吳宓強調兩名寡婦根本未成謀面,也不存在什麼收為義女的說法。期初吳懷先大概考慮“家仇”拒絕支援慈禧,但周瑩卻說:這個朝廷不在了、國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用現在的說來說就是沒有國哪有家?周瑩因為在家鄉經常做善事——“建祠、築路、修橋、造舟、扶貧、振飢”(其《墓誌銘》載),為國為民,不僅她受到了朝廷的誥封,也惠及了他的老公。2005年發現了周瑩的《墓誌銘》,《墓誌銘》全稱為《清故誥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誥封資政大夫,晉升榮祿大夫,郎中銜,介侯吳公德配周夫人墓誌銘》。她死後,享有了榮光,然而在她老公和她老公公去世後,她卻受到了家族的挑戰。

周瑩的結局

家族兄弟的挑戰。

其公公吳蔚文兄弟五人,而吳介侯又是獨子,父子兩人相繼去世。南院、西院、北院、中院的叔叔輩們,企圖逼走周瑩,從而分割財產。而周瑩不僅要留下來,而且還要壯大家族的事業。但在叔叔輩的虎視眈眈下,她只好將東院資產一分為五。就是她自留的這一份,他們也因為東院沒有子嗣,而紛紛展開“送子”大戰。周瑩最終挑選了中院吳蔚龍的孫子吳玉成為養子,並支付了1萬兩銀子。改名為吳懷先,到他弱冠之時,取字念昔。周瑩以其仁愛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讓吳家的事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時,卻迎來了養子的挑戰。

來自養子的挑戰。

養子長大後,想學光緒要親政。這就引起了周瑩的反感,反正這個家都是你的,你這麼急幹嘛?作為誥命夫人的她,一紙把養子給告了。福垊,突然想到她做好事,一方面是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是確保她在家中的地位(得到朝野的認可(baohu))。陝西布政使樊增祥一開始進行調節,各打五十大板,最終吳懷先向養母徹底認錯,並保證不再重犯,才重歸於好。

家族最後的反擊。

周瑩操勞一生,卻英年早逝,只活了40歲。生前,她創造了一個家族事業的輝煌,也斥巨資修建吳氏陵墓。令人遺憾的是,她去世後卻不能葬入祖墳。家族給出的理由竟然是沒有孩子,養子不是孩子嗎?她給這個家族創造了輝煌,結局卻是被家族拋棄了。而吳氏家族在她去世後,也很快走向了衰落。周瑩葬在了吳氏陵園東北方向200米開外的地方,目前只找到了墓誌銘,卻連墳墓也找不到了。


福垊


清末社會動盪不安,很多人的生活都無以為繼,但一個年紀輕輕的寡婦卻依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天,並且被慈禧收為了“義女”。按理說擁有如此的社會地位一定可以幸福的過完自己的一生,但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玩笑,她的晚年生活變得非常不幸。



這個傳奇的女人叫做周瑩,公元1869年出生於陝西三原,她的祖上也是遠近聞名的富商。後來由於父母英年早逝,所以家道中落,由哥嫂撫養。等到周瑩成年後,哥嫂將她許配給了安吳堡大富豪吳尉文的兒子吳聘。

吳尉文曾經在甘肅一帶經商,積攢了一定的財富後捐了一個官。後來也靠著官商的身份獲得了很多地區的食鹽專賣權,由此發家致富。雖然吳尉文有錢有勢,但他的生活卻沒有多少快樂,原因在於他只有一個兒子,而且還身患絕症。

為了給兒子治病,吳尉文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但始終沒有效果。後來吳尉文想到了“沖喜”,希望可以利用結婚把兒子的病痛帶走,在這種迷信哦哦思想下,吳尉文給兒子吳聘娶了周瑩為妻。



周瑩嫁入吳家後,吳聘很快便去世了,因此周瑩也成了寡婦,又過了一段時間,公公吳尉文也去世了。在清末時期,由於兩次鴉片戰爭,以及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不斷盤剝百姓,因此整個社會已經疲憊不堪,吳家的生意也逐漸衰落,如今吳尉文的去世,更是導致了吳家的生意麵臨土崩瓦解的態勢。

傷心過後,周瑩並沒有自暴自棄,自幼父母雙亡的她養成了頑強的性格,因此毅然決然的挑起了吳家的重擔。



周瑩接受吳家生意後,選賢任能,多謀善斷,同時以誠信經營為本,逐漸的穩定了局面。後來在她的安排下,各個商鋪的掌櫃、夥計收入直接與店鋪收益掛鉤,因此各個商鋪都盈利頗豐,吳家的生意也逐漸遍及全國。據說吳家的生意巔峰時,在全國開設了7個總號,分號上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商業帝國。

當然有了錢之後,周瑩做起慈善事業來更是毫不含糊。經常為當地百姓打水井,挖溝渠,很多人的吃水問題也因此解決。荒年時,她更是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受災的饑民。她的種種善舉也得到了村民的愛戴,很多百姓都稱其為“活菩薩”。後來當地官府修縣誌時,也特地將她的善舉記錄在了史書中。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京城失陷後,慈禧攜光緒西逃。到達西安時,周瑩向慈禧奉獻了10萬兩白銀,慈禧收到周瑩的捐款後,親自題寫“護國夫人”的牌匾賜給她。《辛丑條約》簽訂後,周瑩再一次進交了大量白銀,表示同赴國難。慈禧感動之餘,收其為“義女”,並且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按理說,周瑩要能力有能力,要口碑有口碑,而且還是慈禧的乾女兒,應該能夠幸福美滿的享受人生。但現實卻讓人大跌眼鏡,晚年的她卻命運多舛。



說起來,這件事還要從她的婚姻開始。由於她的丈夫吳聘是一個絕症患者,因此兩人婚後並沒有撫育任何子女。後來吳聘去世後,周瑩為了給吳聘延續香火,便從本族中挑選了一個孩子承嗣,這個孩子名叫吳懷先

吳懷先長大後,希望獨掌家產,因此和周瑩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但作為周瑩拼了命打拼出來的產業,他深知吳家產業來之不易,所以不肯輕易放權,雙方最終鬧得對簿公堂。不過最終吳懷服軟,周瑩也乘機開除了挑撥她們母子關係的人。

1910年,42歲的周瑩去世,在生命走到盡頭後,如同她的婚姻一樣不幸。由於她沒有為吳家生育子嗣,所以偌大的吳家墓園中沒有他的一席之地,她也因此被葬在了吳氏祖墳之外。



最後說一下,吳懷先雖然和周瑩有過一定的分歧。但在周瑩的教育下,吳懷先也是一個深明大義之人,並且在1936年時,為了支援國家抗日,吳懷先也將所有家產悉數捐出。


我是越關


慈禧的乾女兒周瑩,一個把苦命活成了傳奇的女子。

周瑩,1869年生於陝西三原縣,祖上是富商,家道中落,周瑩成年後聽從兄嫂的話嫁給了早已有婚約的吳聘。

周瑩嫁到吳家才發現,這是一個大坑!因為吳聘早已病入膏肓,正在苟延殘喘。吳家娶周瑩,並不是要圓長輩心願或者借好周家,而是要給這個將死之人沖喜。而周瑩的哥哥和嫂嫂,實際上等於親手把妹妹推入火坑,中間收了多少好處,不得而知。

沖喜,是古代的迷信思想,富貴人家的老爺少爺生重病,用娶媳婦辦喜事的方法沖掉晦氣,希望能夠痊癒。很明顯,絕大多數的“沖喜”,不僅沒能起到安慰劑的療效,甚至有可能成為病重之人的一道催命符。

《紅樓夢》中,賈寶玉病重,家裡人想要讓他娶薛寶釵沖喜,別人都說這是要讓賈寶玉和林黛玉都去死啊!原話是這樣“若是如今和他說要娶 寶姑娘 竟把 林姑娘 撂開,除非是他人事不知還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沖喜,竟是催命了。”

周瑩加入吳家,並沒有挽救吳聘的生命,新婚十天,吳聘就死了。不久後,吳聘的父親也死了。眼看吳家就完蛋了。

涇陽安吳堡的吳家,世代鹽商,本錢豐厚,年輕的周瑩做了寡婦,不願吳家就此沒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振興了吳家,鹽業生意做大做強了,周瑩還把生意擴充到了蠶絲、棉花、棉布、藥材、茶葉等方面。正因為周瑩經營有道,名望很高,合作伙伴和商界朋友都把她稱作“安吳寡婦”。

周瑩不僅經商有道,注重信譽、懂得讓利他人,還樂善好施熱衷公益事業。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些事讓周瑩在關中地區名聲大噪。清末的關中平原,早已不復漢唐盛世那樣繁花似錦。同治年的回亂,造成了關中數百萬人死亡。丁戌奇荒,更是人相食、白骨露於野。周瑩的樂善好施,雖不能扭轉乾坤,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戰亂和饑荒給人們造成的苦難。

周瑩認慈禧當乾媽,是庚子年慈禧“西狩”期間發生的事。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慈禧倉惶逃竄,途徑直隸、山西、到達陝西。周瑩聽說,直接就進獻10萬兩白銀,維持住了慈禧逃難期間的“體面”。

慈禧沒想到,自己得罪了八國聯軍,倉皇逃竄,命不久矣。卻有安吳寡婦這樣的義商支持她,可見“百姓無不懷念大清”。想到此,慈禧就接見周瑩,授予她“一品誥命夫人”,與她母女相稱。

一品誥命夫人”,其實原本是授予那些功勞特別大的尚書侍郎的妻子的,周瑩只不過是商人妻子,能得到這樣的“榮譽稱號”,實在是皇恩浩蕩。

在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吳聘死後,周瑩又找到了真愛。真實的歷史中,周瑩並沒有更多感情經歷,只是收養了一個本家旁支子弟當乾兒,做繼承人。周瑩的乾兒子就是吳懷先。

據《涇陽縣誌》等書記載,周瑩的手下和吳懷先發生矛盾,雙方還曾對簿公堂。因為周瑩身份特殊,縣官層層上報,驚動了陝西布政使。最終,官府各打30大板,調節母子關係,這場風波才算平息。

1911年,42歲的周瑩走完了傳奇而短暫的一生。當年,湖北發生武昌起義,全國各地紛紛表示獨立贊同共和脫離清廷。10月22日,陝西發生起義,同盟會、新軍、哥老會控制關中,陝西巡撫錢能訓藏匿於老百姓家中,陝甘總督升允逃往甘肅,線將軍文瑞投井自殺。在西安城中的滿人,則遭到了大屠殺。

如果周瑩晚幾年死,會在辛亥革命中遭遇什麼?真的不敢想!

對於辛亥革命中的大屠殺,湘西山區的孩子沈從文回憶道

如果周瑩多活幾年,會遭遇什麼?歡迎參與討論!


歷史知事


2017年,由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在全國各大衛視熱播,孫儷在該劇中飾演女一號周瑩。周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劇中的周瑩由一個街頭賣藝的丫頭,歷經坎坷,自強不息,逆襲成為陝西首富。她的感情生活也和她的事業一樣,歷經波折。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瑩又是怎樣的?她的經歷也是如此的傳奇嗎?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出身並不像電視劇演繹地那樣悲慘,是個跟著好賭的養父街頭賣藝的丫頭。相反,周瑩的祖上曾是陝西三原的富商,她的祖父還花錢捐了一個刑部員郎的從五品官職,周家可以說是三原的名門望族。但由於周瑩的父親早早過世,周家開始出現衰敗跡象。

十七歲的周瑩嫁給了涇陽安吳堡的豪門吳尉文之子吳聘。吳家家世顯赫,與三原周家類似,祖上經商致富。吳尉文也曾花錢捐了個官職,他亦官亦商,手握江南多省的鹽政專營權,在江南多地廣設商號,賺取了鉅額利潤。而美中不足的是吳尉文的唯一兒子吳聘卻從小弱不禁風,身患肺癆。和周瑩訂婚後,吳聘身子骨每況愈下。吳尉文無奈,只得將吳聘和周瑩的婚期提前,為吳聘沖喜。



周瑩和吳聘成婚不久,吳尉文不幸在外出巡視商號途中溺水而亡。禍不單行,病入膏肓的吳聘因喪父悲傷過度也撒手西去。 隨著吳尉文父子的故去,吳家的頂樑柱轟然倒塌。周瑩瘦弱的雙肩擔起了重振吳家基業的重擔,那一年她只有十八歲。

吳尉文父子離世後,因吳尉文唯一的兒子吳聘身後並無子嗣,所以吳尉文的四個兄弟都覬覦他偌大的家業。周瑩的四位叔公都想出頭執掌吳家家業,意見自然無法達成一致。聰明的周瑩利用叔公們之間的矛盾,果斷地掌握了吳氏家業的領導權。後來由於吳氏兄弟與侄媳周瑩矛盾不斷,周瑩將家產一分為五,與四位叔公分家單過。

周瑩出身富商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精明強幹,極富商業頭腦。分家後,她將自己分得的資產、商號等全部清資一遍,發現吳家產業的利潤實際在逐年下降。更有甚者,一些商號掌櫃因為吳尉文的離世,人心思變。

面對岌岌可危的情勢,周瑩處變不驚,臨危不亂,展現出非凡的膽識。她不畏勞頓,親自赴外地巡視商號,取得一手資料,安撫民心,並與有異心的商號掌櫃鬥智鬥勇,保全了吳家產業。吳家商號經過周瑩的巡查和人事調整,慢慢地走上正軌,重煥生機。

周瑩為人正直、善良,做生意堅守道德準則。當她在外巡途中,得知公公吳尉文在上海開有煙館一事後,怒不可遏,認為掙這樣不乾淨的銀子,這是吳家的恥辱。到達上海後,周瑩立刻關閉了煙館,轉而經營客棧。

周瑩商業嗅覺非常敏銳,對市場需求判斷精準,以市場導向迅速整合資源。清末,民生凋弊,社會經濟不景氣。周瑩從市場需求出發,果斷地對產業佈局進行調整。經營珠寶生意的商號,由於社會需求不大,導致出現虧損現象。針對這一狀況,周瑩果斷撤銷了一些珠寶商號,將回籠的資產投向了蠶繭、棉布、藥材、茶葉等民生領域,很快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周瑩可以說是一個商業奇才,為激發僱工活力,她創造性地提出了讓員工參股分紅的制度,把員工的利益和商號緊緊捆綁在一起。這一制度在當時是多麼地超前啊。

吳家有幸,有機敏能幹的周瑩當家。周瑩知人善任,誠信經營,使吳家的家業再次發揚廣大,經營領域遍及鹽業、桑麻等多個方面,商號遍佈全國。周瑩憑藉智慧的頭腦和拼搏的精神為吳家積累了鉅額財富。

周瑩有一顆仁慈之心。她成為陝西女首富之後,非常熱心致力於慈善活動。多次開設粥廠,開倉放糧,救濟難民。她的這些善舉,時至今日還在當地民間流傳。


周瑩對百姓樂善好施,對國家也有大義之舉。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京城,慈禧倉惶逃往西安。周瑩在慈禧危難之時,慷慨解囊,贈送了慈禧白銀10萬兩,這對當時落難的慈禧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啊。慈禧對同是寡婦的周瑩深為感動,收周瑩為義女,並將手書的“護國夫人”字匾相贈周瑩。及後《辛丑條約》簽訂,周瑩又不計個人得失,捐出鉅額白銀為國分憂,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1909年,42歲的周瑩病重去世。她苦心經營的商業帝國也由於戰亂逐漸衰敗。由於周瑩身後無子,在她死後,吳家族人拒絕其靈柩進入祖墳。為吳家打拼一生,堅守家業的周瑩,其墳塋孤零零地佇立於吳家祖墳之外。

周瑩是不幸的,她十八歲為寡,在家族危難之際,苦撐危局,一生未再嫁娶。周瑩是傳奇的,她由一個年輕寡婦,在商海中艱難拼搏,成就傲人業績。周瑩的一生,短短42年,堅守家業、共赴國難。於家於國,可以說是問心無愧。只不過,周瑩這樣一位奇女子,她的結局卻並不圓滿,令人唏噓,引以為憾。


歲月是一條河流


講述清末女首富周瑩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後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但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視劇實際是周瑩的後人吳國華籌劃拍攝的。

吳國華是周瑩的太孫女,也是周瑩的崇拜者。“將太奶奶周瑩的故事搬上熒幕”一度是吳國華的夢想。她的這一夢想從籌備到正式出現在熒幕,前後歷經了十數年之久。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雖然這部劇是由周瑩後人籌劃的結果,但它最終呈現出來的周瑩形象卻與真實的清末女首富周瑩有很大區別。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扮演的周瑩與真實清末首富的差別,大約形同“理想與現實”的差別大小。

電視劇中的周瑩雖年紀輕輕就守寡且並無所出,但她在事業愛情上卻是相當成功,她收養的繼子吳懷先也與她感情深厚,她還是慈禧太后民間的義女。可以說,這個形象儼然“人生贏家”。

可真實的周瑩的確事業成功,也的確是慈禧義女,可在感情上她卻並無所謂“完美可言”。

電視劇中的周瑩在感情上活得很“理想”,深愛她的丈夫吳聘被人毒殺後,她得到了闊少沈星移(陳曉飾)的痴愛,此外她還被一堆優秀男青年如圖爾丹等的追求。沈星移與周瑩

可真實的周瑩卻在守寡後始終獨身一人,身邊也從未出現過所謂“痴愛她的沈星移”等。熟悉那個年代的人知道,當時流行“貞潔牌坊”一類束縛女性的所謂“表彰”。

為了這個所謂的“牌坊”,作為寡婦的周瑩是不可能再嫁也不可能與別的男子曖昧糾葛的,因為那樣的話:周瑩不僅得不到吳家動院的執掌權還會被千萬人唾棄。

自然,如慈禧太后一般默默守寡一生,便成了喪夫後的周瑩的必然結局。

或許正是因為周瑩與慈禧的這一相同命運,慈禧避難西安周瑩捐銀10萬兩後收她為義女並冊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吧。

真實的周瑩在愛情以外的其他諸如親情上也並不圓滿,因為吳聘病弱的緣故,她與吳聘一直無所出。吳聘死後,她不得不過繼了吳懷先為子。

然而,皇族無父子,大家族多數情況下也無親情可言。畢竟,大家族的厲害衝突比普通家庭更大。更何況,周瑩與吳懷先並無任何血緣關係。

所以,與電視劇中母親與繼子相處融洽截然相反的是,多年後,吳懷先成人後竟為了家產與繼母周瑩對簿公堂。母子關係發展到這份上,其悲涼自不必言說。

為了收視率,吳國華不得不給太奶奶加了很多藝術創作,但在根本上,孫儷飾演的周瑩與清末女富商周瑩是一致的。周瑩畫像

劇中的周瑩擅長做生意且大義、通透,她用智慧和過人的商業天分創作了吳家的商業帝國,歷史上真實的周瑩也是如此。

在那個男權盛行的年代,一個女人能做到如此,其背後付出的努力自是超乎了常人的想象。

古代流行“女子無才便是德”,於是乎,周瑩雖是大戶出身卻也不識幾個大字。但丈夫死後,掌管吳家東院的周瑩卻開始重新學起了“讀書識字”。

在學習的過程中,周瑩還創造性地發明了“半文半畫”的“周體”,這“周體”只有內部人士才能看懂,這看起來是“劣勢”的“周體”,後來還因為其“晦澀難懂”為她後來傳遞商業機密帶來了好處。

除了好學之外,周瑩的優點還有很多,“精通算數”、“心思細膩”等便是其優點。但相比之下,周瑩能取得巨大成功,成為那個時代女子的楷模離不開她過人的“好德行”。

《道德經》裡說“君子厚德載物”,也唯有“厚德”才能守住巨大的財富。

周瑩是一介女流,可她的德行卻比同時代的大多數男子更加讓人欽佩。

風水學上曾說,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風水就是“德行”,這話是說,如果一個人德行好,即便他住在風水最差的地方也會好運不斷,但如果一個人德行差,那麼即便他請最好的風水大師將風水調到萬無一失,也終究會因德行不好而遭受厄運。

周瑩能創造巨大財富帝國並守住她的財富,與她一生的好德行分不開。

周瑩的好德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女德上,這個前文就講了:守寡後,她一直留在吳家,將一生獻給了吳家。

第二,為人、做生意嚴格講誠信。

周瑩的誠信不僅體現在與他人做生意時,還表現在對下人的態度上。

當時陝西流傳這樣一句話:哪怕吳家沒有契約沒有文書,只要當家的(周瑩)說了,就能信。

其養子吳懷先即便曾與母親有過恩怨糾葛,但在談起她的為人時依舊感嘆說:

“母親對信譽特別看重,不光是對合作夥伴、對管家、對夥計、對四五千人的生意隊伍都非常真誠,也充分信任。她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她給予信任,身邊人也回饋信任,她一個人管理這麼大生意,四大管家給予了很多幫助。”

第三,懂得讓利、熱心慈善。

商人重利,這是他們獲取財富的原因卻也是他們最終失去財富的原因。

周瑩也謀利,畢竟她本質上是個商人,但她卻是一個懂得讓利的商人。

電視劇中,曾有一個周瑩收購棉花的橋段。

某年秋天,棉花豐收。關中的棉花行利益燻心,趁機殺價,引起了諸多棉農的不滿,眼看就要多收成災。

周瑩見狀,依據“貴極反賤,賤極反覆貴”的價格規律推斷,棉花多到成災時多多收購棉花是好事。但她在收購的過程中,卻並沒有如其他商人一樣“賤收”,而是很顧及棉農感受地依據往年的價格收購。

這樣一來,棉農自然會更樂於將棉花賣給周瑩。

而第二年,棉花歉收時,周瑩不出所料地依靠上年的棉花庫存,賺了一大筆。接下來的7年時間裡,她將每年進出3000來擔棉花的小生意擴大成了到每年進出11萬多擔的大買賣!

周瑩在商業上成功後,從來沒忘幫助自己打天下的吳傢伙計們。與如今老闆們各種想辦法剋扣員工工資不同的是,周瑩在做的卻是想方設法為夥計們謀福利。

吳家東院成為人人嚮往的“名企”後,周瑩還開創了近似於現代企業經營中的“股權激勵制度”的先河,極大地調動了店員的積極性。

具體是:周瑩讓所有員工都參與入股。這樣一來,員工不僅能拿到工資還能參與公司的分紅,如此,他們怎會不賣力呢。

對於吳家東院的老員工,周瑩還採取了“陽俸陰俸制度”。

這個制度有必要解釋一下,因為在今天這個年代已經沒有這種制度了。簡單講來,此項制度就是“活著(包括退休)死了都可以領俸祿”。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一個老員工在公司幹不動了退休,他不僅可以拿到退休金,他在吳家東院動作的兒子孫子還可以在他死後繼續領取老員工的“陰奉”。

這就等於:人死了,他的工資還可以被子孫繼續領,如此優待,員工怎會不賣命。員工賣命,商業帝國怎能不強盛。

相比對員工的慷慨,周瑩在慈善事業上也同樣慷慨。

商業帝國建立後,周瑩始終未忘記回報社會。她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一件件義事,使她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女商人”。

戰亂中,天災時,周瑩都會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她在關中受災地方開設粥廠,讓涇陽、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糧店開倉放糧,將糧食分給周邊窮苦人家。

正因為她的樂善好施,涇陽、三原兩縣在修縣誌時,特別將周瑩的善舉載入了史冊。

但即便是這樣一個大善人,卻也終因情感上的空虛未能收穫“圓滿”。除了終身守寡和與繼子情感破裂外,周瑩還因封建的緣故最終未能與她唯一愛過的丈夫吳聘合葬,她甚至未被葬入吳家祖墳。

1908年,因操勞過度加之心情抑鬱,周瑩早早便去世,這年,她年僅40歲。

周瑩死後被葬在不起眼的地方,而不是她心心念唸的吳家祖墳。

而之所以會造成這一結果,是因為:封建時代有規定,女子若沒有生育子嗣,是不可以被葬入祖墳的。於是,她死後始終不被允許葬入她生前為吳氏修建夫人龐大陵園“柏樹墳”。

想想,周瑩為吳聘守寡一生、為吳家打下了商業帝國,最終卻連祖墳都不讓入,真真讓人唏噓不已。

好在,終究善有善報。因為周瑩一生行善的緣故,她去世後,受她恩澤的鄉親們,自發在渠岸擇地修了一座廟,將周瑩供為“水娘娘”。

原來,周瑩不進吳家祖墳,竟是因為上天感於她德行動天:為她安排了更好的所在。


記者李滿


清末女首富周瑩傳奇的一生跟戰國末期的女商人寡婦清一模一樣,都是嫁入豪門後守寡,然後運用她們的智謀將家族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全國首富;寡居的她們都收養了同族中的一名義子,也都跟國家元首攀上了關係;最終她們都得到了國家封賞,名留史冊,然而義子不孝,晚年悽慘而終。周瑩傳奇的一生告訴我們婦女有時不僅僅能頂起半邊天,其佼佼者能力才幹還遠遠超過很多男性。

清末亂世,家國不幸,周瑩的家庭從當地首富中落,她是哥哥一手帶大的;因為出生官宦世家,所以周瑩從小就熟讀詩書、善於算學,知書達禮而落落大方。吳尉文是吳家的掌門人,他善於與官府合作,捐銀得到了一個官職,平定太平天國他捐了兩萬兩銀子資助軍餉,平定陝甘回亂他又捐銀數萬,最終得到朝廷嘉獎,獲得淮鹽鹽務專賣權,年入銀子百萬兩。吳尉文有一大憾事,那就是他只有一個兒子,且身患肺結核,為了給兒子沖喜,他將周瑩嫁給兒子吳聘沖喜,但是兒子還是在17歲就死了,而周瑩也年輕家寡,繼承了吳家龐大的家業。

民間傳說周瑩是羅漢轉世,她個矮身長腿短是個福相,自有神佛保佑。吳尉文死後吳家商業開始衰退,周瑩以女當家的身份開始接管吳氏的商業帝國,並扭虧為贏,聚富成山,成為清末首富。吳家能夠再次興盛,主要是周瑩善於用人、駕馭有方、誠信精營,她身邊蓄有幾個謀士,其中尤以王某為最,深得周瑩信賴,每決大事,必與計商。周瑩垂廉聽政,殺伐決斷跟歷史上的宣太后十分相似,吳家上下對周瑩言聽計從,凡是不聽話的掌櫃都被周瑩撤職,聽話的有業績的都被提撥重用,因此吳氏的商業帝國十分興盛。

周瑩的生活十分奢華鋪張,但是這是她應得的,不可厚非!有錢之後周瑩也做了不少的慈善事業,比如興建義學,資助村中貧寒子弟入學;荒年開倉放糧,舉辦“施粥場”救濟災民;興修水利設施,修橋、鋪路等等。周瑩深諳官商結合之道,因此她先後給朝廷捐贈銀兩無數,特別是慈禧太后到陝西后,她一次性捐贈十萬兩白銀。慈禧寡居多年,又倉惶從北京逃命至陝西,得到周瑩贊助後,收其為義女,封其為一品誥命夫人,賜“護國夫人”牌匾。周瑩義子吳懷先為了親政,他狀告養母,結果失敗而終;周瑩42歲去世,因沒有親生兒子,所以沒有入吳家祖墳,葬在吳家祖墳東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