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幾十年、痴心做善事——記山東成武縣大田集鎮退役軍人共產黨員王全穩

共產黨員退役軍人王全穩是山東成武縣大田集鎮原供銷社職工,今年六十多歲了,他幾十年如一日熱心助人的“一大堆”善事兒,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幾十年來,誰家有困難,他都想幫一把,早在1990年,他老家中屯村的鄰居王青元老漢,家裡只有他和一個光棍兒子生活,身體還常年不好。是村裡出了名的貧困戶,但是由於他有兒子,又不符合“五保”條件,王全穩就經常在生活上幫助他,給他添置衣物等。1990年夏天,由於當年雨水大,王青元爺倆居住的兩間破土房成了危房。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王全穩知道後,趕快把自家的兩間新瓦房騰出來讓他爺倆住進去。王全穩原本打算是讓他爺倆暫住一段,等他把房子翻修好後再搬出去,誰知他爺倆根本就沒有翻修房子的能力。他這一住就沒了頭,老的去世後,兒子接著繼續住,直到他的兒子在2018年吃了“五保”,由政府供養後才搬出來,一共住了28年,王全穩原本的新房子讓他爺倆住成了舊房子,其間王全穩不僅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們,反而還經常從各方面幫助他們。為他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難。王青元在世時,王全穩每年過年過節都給他買禮品看望他。

1998年,王全穩在經營承包供銷社門市時,常聽到一些街坊鄰居反映,說自己家的孩子非常喜歡看一些課外書和能幫助學習的輔導資料書,但卻沒有閒錢幫他們買。特別是一些留守兒童小學生,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這些孩子的爺爺奶奶們,實際上只是照管他們的日常生活,而對於孩子們的學習之事就基本上大撒把了。有的孩子渴望能讀到一些課外書籍,能看上幫助自己學習的輔導材料書,可這些老人們卻無力滿足孩子們的需求。這些孩子也就只好望天興嘆!這實際上已打擊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也影響了這些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

為了能滿足這些孩子的需求,王全穩便通過調研瞭解,自費購買了一些適合中小學生們閱讀的課外書籍和輔導資料書籍,在自家的門市部裡專門騰出了一節貨架,把這些圖書分類都擺在貨架上,辦起了“愛心圖書貨架”,免費讓街坊鄰居家的中小學生們借閱和現場閱讀,這一辦就是20多年,極大的方便了街坊鄰居家小學生們的學習。

雖然這20多年間,他先後曾4次門市搬遷,但是無論門市搬到哪裡,他的“愛心圖書貨架”都跟到哪裡,中間從沒有停辦過。

王全穩剛開始創辦“愛心圖書貨架”時,圖書並不多,只有八、九十冊,只擺了貨架的一層。後來隨著閱讀圖書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要讀的圖書種類也越來越多,於是王全穩也與時俱進,不斷增加圖書數量和種類,後來又增加到五百冊,擺滿了整個五層貨架。如今他早已把圖書增加到了兩個貨架的10個層次,總藏書量達到了1000多冊,基本滿足了街坊鄰居孩子們的閱讀需求。

20多年來,王全穩不僅熱心辦好他的愛心貨架,方便街坊鄰居家孩子們學習。此外他還非常熱心助人。鄰居家的孩子王加瑞,父親常年在外地打工,他的生活和學習全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管。由於家庭特別困難,在穿衣和學習用品使用上都比其他的孩子有明顯的落後。王全穩看到後,主動對他施以援手,幾乎每年都給他買新書包、新文具盒。每年都給他買換季的衣服,每年的春節還給他幾十元嶄新的壓歲錢。如今王加瑞已上了高三,在王全穩的影響下,他決心高考後升不上大學就去參軍,報效祖國。

現在,王全穩已經退休,孩子都在北京工作,事業有成,不愁錢花,女兒和兒子都勸他去北京生活,但他卻執意在家開門市,現在門市上的生意早已沒有了以前的紅火。唯有門市部裡的“愛心圖書架”仍然熱度不減。按他自己的話說:“開門市做生意早已是閒情逸致,辦“愛心圖書貨架”才是正業,筆者剛問道他為何不去北京享福時,正好這時進來了幾個小學生前來借閱書籍,王全穩笑呵呵的說:“我是捨不得孩子們和我的這些書啊!”

他平時沒事也在門市看書學習,掌握書本知識,碰巧了有個別孩子有不理解的問題,他還能幫助解答。他雖然沒教過書,現在倒成了半個教書先生。看得出來,和孩子們在一起,他感到其樂無窮。(於得水於兆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